職場自由之路----讓自己開始知識管理的六個步驟(萬字長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職場自由之路:讓自己變得優秀開始知識管理的六個步驟

文/邊召鵬

(全文11000多字,請耐心閱讀並反饋意見,大家一起完善「職場自由之路」系列文章,感謝您對參與。

這是一篇讓你實現職場自由,為自己奠定基礎的文章)

如何才能在職場上順風順水?

如何才能通往職場的自由之路?

從哪幾個方面可以輕鬆開始實現自己巨大改變?

運氣和方法固然重要,而個人實力更是基礎,而擁有知識的多寡就是個人實力最重要的一環。

每一個幸運的傢伙,都是擁有豐富知識的人。

面對繁瑣的工作,他更有效率。

面對問題,他更有辦法。

面對寫作,他的文章更精彩。

面對團隊,他更有影響力。

那麼,如何才能獲得知識並成為一個知識豐富非常厲害傢伙?

我們今天正處於「信息過剩」但是「知識卻非常匱乏」的時代。

通過網絡可以找到任何你需要的信息

可以購買到你感興趣的任何專業書籍

能夠通過各種論壇尋求到專業大咖的幫助,只要你願意留言

各種訂閱號令你目不暇接

你的郵箱充斥各種專業報告

具體表現在身處職場中的你,雖然可以非常方便獲得你自認為需要的一切信息,但是在工作成果方面卻鮮有亮點,鴨梨山大,挫折感時刻縈繞你升職漲薪更像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原因何在?你沒有把這些信息轉化為知識

信息只是看起來有價值,是「別人家的媳婦」,知識則是「你的女朋友」,才完全屬於你可以親近,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

例如你得到了公司產品銷售數據,這是信息,你能夠通過這些數據進行分析,並利用PPT和EXECL知識,形成圖文並茂的分析報告,這才是你的價值體現。

可是,由於每個人掌握的知識不一樣,有人的報告僅僅是流水帳和醜陋不堪的圖表,有人的報告卻一針見血指出弊端和改進的方案,且排版專業圖片精美。

你寫的報告就像狗屎,不值得一看,被隨手扔進垃圾桶。

他寫的報告讓人如獲至寶,立即被採納,創造了非凡的價值。

同樣的食材,有的人僅僅做出家常菜,大廚則完成了美味佳肴。

你或許說這是技巧。

其實技巧是知識的一種表現形式,沒有知識就絕對沒有技巧,把知識靈活與熟練的應用就是技巧,知識是技巧的基礎

一個戰功卓越的將軍,或許他沒有讀過孫子兵法,甚至他不認識多少字(如《亮劍》中的李雲龍),但是他一定對三國演義等故事如數家珍。

就算是軍事方面的曠世奇才,如果他既沒有讀過孫子兵法也沒有聽過三國故事等戰爭故事,他絕對不可能打勝仗。

人在職場,其能力和價值全完取決於其擁有的知識和使用知識的技巧,我們稱之為「知識管理」,應用這六個步驟進行知識管理,就能夠為你的職場自由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礎。

知識管理的六步驟是:提問、獲取、整理、分享、利用和創新。

(彭小六課件)

圖片來源於彭小六課件

一、知識的起源在於提問

人類所有的知識都是來源於一個又一個的提問,正是對無數個「為什麼」的思考使我們的知識實現了從無到有直至日益豐富。

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開始提問「為什麼樹上掉下來的蘋果不是飛到天上」,對這一問題的思考使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從此開啟了經典物理時代。

如果一個人以光速運動,那麼對他而言,時間和長多會發生什麼變化?與我們日常理解和觀察到的結果有沒有不同?對這一問題的思考讓愛因斯坦發明了「相對論」,從而我們的物理也擺脫了牛頓經典理論的限制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如果沒有提問,沒有問題,就永遠不會有新的發現,也永遠不會激發你學習新知識的慾望。

「為什麼你有十年職場經驗可還是沒有成為專家」

「為什麼你工作10年依然平庸,他人2年卻成就卓越」

這都是因為「你沒有問題」。

學過英語的人都知道,背單詞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書店裡面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背單詞的圖書,其中最暢銷的是李笑來編寫的《TOFEL核心詞彙21天突破》。

為什麼李笑來能夠寫出這樣一本超級暢銷書?這是源於他提出一個問題「哪些詞彙才是核心詞彙」,有了這個問題後,他對歷年來TOFEL詞彙進行了「詞頻」統計,按照順序收錄了最高頻率的單詞。

(詳細情況請閱讀李笑來的著作《把時間當做朋友》)

因此,在職場上你要善於發現問題,每天多問幾個「為什麼」,這是你積累知識的起點。

為什麼小王和我做同樣的工作,他總是能又快又好地完成?

為什麼小李總是在績效考評獲得高分?

為什麼公司的新產品推廣遭到了失敗?

為什麼公司今天突然召開了緊急會議?

為什麼新來的總監突然辭職?

老闆對公司最滿意的員工是誰?

老闆最欣賞的管理理念是什麼?

公司如果開啟網際網路營銷,應該怎麼開始?那些人有可能參與?

今天行業的新聞是什麼?

行業內標杆企業的動向是什麼?

在老闆的眼中,我有沒有優點和超人一等的能力?

我如何才能和行業內的卓越人士建立聯繫?

二、知識的獲取

現在是獲取知識最便捷的時代,你無需翻山涉水只是為了借到一本書閱讀,你無需在圖書館翻遍書架只是為了找到一張圖片,滑鼠輕輕一點,你需要的信息便如同海嘯一樣撲面而來

在計算機時代沒有到來之前,我們獲取知識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去圖書館,只有在圖書館,你才可能找到更多的圖書、雜誌、報紙、論文。

在圖書館浩如煙海的知識海洋,你想找到你記憶中模模糊糊的一段話或者出處不詳的一個公式,無異於大海撈針,你既不知道圖書館裡面究竟有沒有你需要的信息,你更不知在那本書才能找到它。

著名作家葉永烈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已是晚上9點多,一位不速之客摁響了我家的門鈴。

開門一看,原來是我熟悉的一位畫家。

畫家連夜趕來,為的是向我求援,因為他應一家報社之約,為一篇介紹德國物理學家歐姆的文章畫插圖。

那文章馬上要見報,而他手頭卻沒有歐姆畫像資料,無法著手畫插圖。

他記得在我家裡見過一本《科學群星譜》,內中可能會有歐姆畫像,於是連夜前來……

我從書架上取下那本《科學群星普》一看,果真上面有歐姆畫像,畫家大喜,連忙就走了。

我家的《科學群星譜》是孤本,全中國只此一冊而已,所以那位畫家不往圖書館跑,卻往我家跑。

其實我那本《科學群英譜》,不是由哪家出版社出版的,而是由我自己編寫的。

原來科學家的照片畫像散見於各報刊,我平素見了順手剪下,貼在一個本子上,日積月累,那本上所貼的科學家形象資料越來越多,真的是群星燦爛。

我收集這麼多科學家的形象資料,是因為我寫了《科學家故事100個》,《中國科學明星》等等關於科學家的書。

有了這些影像資料,寫作時如唔其人,就容易寫得生動,在《科學家故事100個》一書完成時,出版社提出最好給每位科學家配一幅插圖,我的那本科學群英譜就派上了用處。

如果時光倒退30年,沒有電腦,沒有網絡,沒有複印機的時代,讓你收集100位科學家的畫像,你能夠做的只能去最大的圖書館,去翻閱一本本圖書和雜誌,就算是耗費一個月也未必能夠完成。

物理學家歐姆的畫像,可以通過百度馬上找到

葉永烈由於有收集資料的習慣,平時看到科學家的畫像就順手剪貼收集到一個本子上,常年的日積月累讓他「不經意之間」就擁有了一個「寶藏」。

當然,今天你再次完成「收集100為科學家的畫像」,你利用百度的搜索,10分鐘就能夠完成這項工作。

而你幾個小時就能夠利用百度百科完成《100位科學家》的編撰。

但是,網絡的普及和搜索工具的完善,並不代表你能夠在你需要的時候你能夠找到你需要的知識,知識需要我們依然要用葉永烈一樣的方法堅持有心去做,只不過我們把他的「剪報」換做更先進的「雲筆記」(如大象筆記、有道雲筆記等)。

工具不同了,但是原理是一樣的,知識不有意收集,那就不是你的,只是存在網絡上面而已,這與過去只是存放在圖書館沒有區別。

獲取知識有三種方法:請教、閱讀和筆記。

1、請教

我們都聽說過,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這句話是一個人進步的最重要最佳指南。

前人已經進行了充分的探索,付出了代價,獲取了寶貴的經驗,我們沒有必要事事都要親自探索一番

如果在野外,你發現了新鮮的老虎的腳印,且聽到不遠處的山林中傳來陣陣虎嘯,這雖然是你第一次見到老虎的腳印,第一次聽到老虎的聲音,但是因為你以前已經請教過有經驗的獵人,你知道你身邊的這是動物就是老虎,雖然你還從來沒有見過老虎的樣子,這時候你最好轉身就跑。

你真的沒有必要自己用生命的來親自完成這個知識的積累。

如果朋友約你到一個你陌生的地方約會,假設這個地方是出名的難停車,這時你最好是問問你的朋友到那個地方最便捷的方式是什麼,否則你可能準時到達了,但是卻因為找不到停車場而著急冒火,甚至耽誤重要事情。

這就是俗話說的,路在嘴上

不僅路在嘴上,所有的知識都在嘴上。

現在公司都在強調團隊精神,那麼團隊精神的精髓是什麼?互相幫助,沒錯,互相幫助是團隊精神的核心內容之一,所謂團隊合作,就是不僅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還要熱情幫助團隊成員。

幫助團隊成員,這不是團隊合作的最重要的,團隊精神的精髓在於你能夠主動開口向別人求助,向別人請教。

樂於幫助別人,這一點比較容易做到,畢竟只要我們樂於助人就可以了,助人這是一種優良品質。

可是,主動開口向別人求助,你肯承認自己不足嗎?能夠放下自己的面子嗎?我們不肯向別人請教,不僅是不願意麻煩別人,其實更是因為我們不願意讓別人知道我們的不足,我們害怕自己的弱點暴露在別人面前。

其實這種擔心是完全沒收必要的,古人云,不恥下問

當然,我們問的時候要有誠意,是向對方請教問題。

對於別人的幫助要致以誠摯的謝意。

同時不要任何問題都貿然提問,有些問題你自己先試著思考,試著到網上尋找相關資料,你要確保自己提出的問題-----有資格稱得上是一個問題,而不是一個非常幼稚的問題。

問題提的有水平,你同樣會贏得對方的好感和尊重,如果問題過於簡單,豈不是顯得你太淺薄了?

聖人孔子孔子曾經向老子問禮

孔子的態度是非常真誠的,歸來之後據說三日不語。

如果你能夠碰到一個德才兼備的人,你完全可以拜一個師傅,在私下以師傅相稱,不僅是對師傅的尊重,也更好地拉近兩個人的關係。

你可以觀察一下,假設有資格成為師傅的人在公司,甚至在行業都是頂尖水平,他身邊的人基本上分為兩類?一是像你這樣的職場新人,能力自然很低,第二類人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當」的「不高不低」的人。

基本上「半高不低」的人心裡對師傅是瞧不上的,自認為與自己也是半斤八兩,而職場新人也自我感覺良好,新人嘛,能力提高自然有一個過程,慢慢學習吧,沒有必要專門拜一個師傅。

當你有幸遇到行業專家或者職場大咖的時候,他們會非常高興你能提出一個讓他們感覺有分量的問題。

2、閱讀

閱讀是獲得知識的最重要方法。

當我們看到評論人梁宏達在各種節目中侃侃而談,你一定會奇怪他怎麼做到「天上的事情知道一半,地上的事情全都知道」

既然是節目,梁宏達肯定會提前準備,但就是這樣,我們依然會驚訝他的知識量,真成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沒有老梁不知道的。

圖片來自網絡---馮唐的書

這得益於梁宏達的閱讀。

梁宏達能夠背誦1000多首詩詞,毛澤東、魯迅的詩詞(包括注釋)他都背下來,他說他不能容忍自己忘記已經背誦的東西,一經發現立即用電腦查證。

我們接受信息已經以電腦、手機為主,只要有時間就用手機點開朋友圈或者觀看明星八卦,已經完全拋棄了傳統的閱讀方式。

現在許多人已經做不到拿出一本書集中精力閱讀30分鐘,碎片化閱讀已經讓人不知道如何閱讀圖書。

老梁的觀點:我還是提倡人們多看書,因為看書時眼睛是穩定的,你在跟它交流;而上網時眼神是游離的,一旦游離,你的思考就不固定,所有信息就填鴨式地給你灌,你就沒有接收鑑別能力。

正所謂「有信息沒觀點,有新聞沒準則」,從網上得來的信息不能形成一個固定的東西。

上網只占我接受信息的30%,剩下的都來自傳統媒體和書籍,這些是經過沉澱的,更考究一些。

最重要的是將所得到的信息經過自己的大腦思考,要有自己的思想。

「十點讀書會」現在是中國最大的讀書公眾號,很多人參與「十點讀書會」發起的讀書活動,堅持下來了的人已經通過閱讀獲得了豐厚的回報,例如「斜槓青年」的代表彭小六

彭小六自己這樣介紹自己。

「參加了10點讀書會的活動——100天訓練營,要求每天堅持看書打卡,不限制時間,不限制閱讀的長短。

閱讀的過程當中,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對自己今天所讀的東西進行一個簡單的回顧,並在微博上打卡,或者寫下來。

看起來,這樣的方式並沒有任何的難度,但是對我這種在野蠻人時代經歷了很長時間的人來說,一開始便遇到了難題——原來讀書的時候,讀完就丟沒有負擔,但現在被強制要求讀完要進行一個回顧。

雖然這樣的回顧比較簡短,但還是令我彆扭,幸而我咬牙堅持,也正因為這樣的堅持,慢慢發現閱讀形式從野蠻人時代進入到農業時代。

彭小六目前已經出版了自己的書《讓未來現在就來》,同時還是簡書籤約作者

這些都是閱讀成就了他,他願意花費1W用三天時間專門學習如何閱讀

那麼,該如何閱讀?

你可以讀一讀《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經典著作,我的建議是:

你要像梁宏達一樣背誦關鍵內容。

一本書讀過了,你一定要能夠非常流利把書的部分觀點給別人講清楚,你能夠不需要查閱原文在撰寫報告的時候直接引用,你能夠在演講的時候用自己的嘴巴說出來,不需要全部,局部即可,哪怕一句話。

你要像李笑來強調的「一字不差地閱讀」。

既然決定讀書,就不要在意快慢和讀的多少,你要「一字不差」閱讀,在閱讀的時候要思考,作者為什麼這樣寫?他的寫作邏輯結構是什麼?他的論點和論據是什麼?

你要記錄讀書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動筆墨不讀書,保證每天被你的讀書筆記重新閱讀一遍。

讀哪一方面的書?

在一開始你要閱讀與你的職業相關的書,專業書。

通過對專業書的閱讀,能夠在短時間內提高你的工作能力。

然後你就可以盡著自己的興趣閱讀任何你喜歡的書,當你讀書到一個境界,不論你的職業是什麼,閱讀對你都是有極大的好處。

任何名著名家都值得閱讀,任何暢銷作品(包括網絡小說)都值得你瀏覽一番。

讀了書之後你才知道古人為什麼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3、筆記

現在閉上眼睛回想一下,自從離開學校之後,你參加工作進入職場,你多久沒有完整使用完一本筆記本?當然,我知道你有一本工作用的筆記本,因為在開會的時候,你必須拿著筆記本裝一裝認真的樣子,當然,筆記本中也確實記錄了一些會議成果,諸如哪些事情要完成之類。

但是,你確實是很久沒有為獲取知識而記錄筆記了。

你看到好文章直接下載回來或者進行了收藏,然後又絕對不再閱讀,這樣做無非是獲得一些心理安慰而已。

但是,一旦你開始做筆記,就完全不一樣了

無論你是原文抄錄一段文字還是你用自己的語言對內容進行了提煉,只要你記錄了筆記,這些才是你自己的知識。

李澤堯的部分作品

有一位著名的培訓講師叫李澤堯,他出版了《有效管理十八項技能》等二十多部圖書(視頻光碟),他是如何做到的?因為他記錄了厚厚的很多本筆記。

正是藉助於這些筆記,李澤堯才能夠完成如此多的課程開發和專著的出版。

筆記就像一個篩子,把你每天接觸到的信息進行了過濾,留下了一點點精華。

這些精華日積月累,從量變到質變,積小勝為大勝,一步步鴻篇大作就輕鬆完成了。

多產作家葉永烈也是這樣完成自己作品的,大量素材積累而成的一本本筆記,就是最終作品的毛坯。

如果你一個月能夠寫完一本筆記(假設是A5規格,96張/192頁),每本筆記可以記錄4萬字左右,那麼一年的時間你能夠完成約50萬字的筆記,約等於兩本書。

當你開始每天完成讀書筆記的時候,用不了多久你就會體會到筆記的美妙之處,原來如此,怪不得有人說,世界上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是隨身帶著紙和筆的

唐代著名詩人李賀經常騎著一匹瘦馬,帶著家中的小童子,邊走邊思索,一旦有了好句子或是來了靈感,他便把所想到的靈感火花急速記錄下來,並把它們投進小童子所背負著的小錦囊里。

一到家裡,他連飯也來不及吃,遂從小錦囊里拿出他白天所投進去的斷章零句,當即進行整理,並把它們寫成一首首令人叫好的詩作。

堅持每天寫上幾頁讀書筆記,遇到一篇好的文章不妨全文抄寫下來,最好使用鋼筆重拾寫字的愉悅,當你積累整整10本筆記的時候,你會驚訝自己究竟發生多麼巨大的變化。

(順便說一下,我自己經過反覆對比從淘寶一家叫「格羅夫」的賣家買了20多本筆記本,保持每月一本的速度在消耗著,也把封存20多年的英雄100鋼筆重新灌上墨水,久違的用鋼筆寫字的感覺真爽。

難道你沒有發現現在使用鋼筆寫字的人越來越多嗎?)


三、整理知識

當你掌握了某種知識以後,這時候知識已經儲備在你的大腦之中了,你需要經常對這些知識進行整理,否則,這些知識並不能為你所用----不能為你所用的知識其實並不是知識,儲存在大腦中和儲備在硬碟中沒有任何區別。

還記得你在家裡找一件東西的場景嗎?

你明明記得這件東西你確實買回來放在家中了,但是你不知道放在哪裡,當你想用的時候就是翻箱倒櫃也找不到,等你不用的時候卻會突然出現在你面前。

家裡的東西越來越多,你需要對東西進行分門別類進行整理,鞋子放在鞋櫃裡面,證件、銀行卡放到專門的抽屜,春秋衣服在一個衣櫃儲存等等。

通過對物品的分類整理,你就能夠準確找到他們,這是一門被稱為「整理術」的學問。

知識同樣如此,也需要整理。

整理的目的一是讓知識分門別類便於查找,二是在整理知識的同時也是一次溫習的過程。

1、利用電腦整理知識

我們每個人都下載了許許多多自己認為有用的東西,這些東西亂七八糟存放在電腦的硬碟中,時間一長,不要說存在在那個目錄你不知道,甚至你不記得自己是否曾經儲存過這些東西。

養成好習慣,為你的文件建立文件夾,用文件夾把資料妥善儲存。

2、雲筆記

例如有道雲筆記,你可以在PC端、安卓、蘋果設備同時對筆記中的內容進行瀏覽和修改,這樣就能夠確保你在閒余時間進行閱讀或者寫作、修改。

有道雲筆記還有一個功能,當你在微信訂閱的公眾號發現一篇好文章,你可以立即把這篇文章轉存到雲筆記。

3、筆記

你還可以對你的雲筆記和筆記本中的知識再次做筆記,如果說一次筆記是在你腦海中淺淺地刻下一道印記,那麼當你再次記錄筆記的時候,就是有一次加深了這道印痕,直至終生難以磨滅。

記錄筆記不僅是書寫,更是一個思考的過程

因為人書寫的速度非常慢,而思考的速度則非常快,在大腦等待你手書寫一句話的時候,這時候大腦或許在飛速地反覆記憶,或者是把這句話、這個概念、這個案例與腦海中其它知識建立關聯。

學識淵博的人不僅僅是頭腦中的知識點多,更是知識點之間建立的聯繫遠遠多於普通人。

知識不僅在於存儲,更在於不同知識點之間建立聯繫,不同知識點之間建立的聯繫越多,一個人利用知識的能力就越強,他在不同知識之間創建新知識的能力就越強。


四、分享知識

知識在分享的過程中獲得驚人的增值,這是許多擁有知識的人樂於分享的原因。

知識與快樂一樣,你與他人分享了快樂,一個快樂就變成了兩個快樂

一個人與他們分享了知識,不僅不會對自己造成損失,相反知識的分享著獲得了更多的知識。

圖片來自彭小六課件

1、通過寫作分享知識

通過微信、微博,或者知乎、簡書社區,我們能夠發現一個現象:越是知識擁有者越是樂意分享自己的知識。

這些作者在分享過程中,通過寫作使自己的思想更清晰,通過與讀者(粉絲)的互動,使自己而觀點更完善,使自己作品的結構更合乎邏輯,使自己的案例更全面更鮮活。

通過在網絡上分享自己的知識,李笑來完成了自己的著名《把時間當做朋友》,采銅完成了自己的《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也有許多名家把報紙、雜誌的專欄文章集結成冊而在不經意之間就完成了一本專著。

如果說獲取知識是一個讓你「知識豐富」的過程,那麼通過寫作使你的知識更「完善」,培根這樣說「寫作使人完善」。

閱讀一篇文章非常容易,但是寫作一篇文章卻比閱讀難得多,我們畏懼寫作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在中學時期,最讓學生痛苦的事情是什麼?毫無疑問是作文,每一次作文課幾乎就是上刑場的感覺。

其實寫作沒有這麼難,只要你會說話就一定能夠寫作,寫作就是「火加上代數學」

「火」就是你的寫作激情,你要準備與讀者分享的東西;「代數學」就是邏輯框架,是寫作的邏輯。

只要你真的有一件事情值得與人分享,並且按照一定的順序寫出來,就可以順利寫出一篇不錯的文章。

大家可以參考《金字塔寫作原理》,這本書就是告訴你寫作的邏輯,寫作的「代數學」。

大家可以開通自己的博客、今日頭條、微信、知乎、簡書等帳號,把自己的文章(最好圍繞一個主題)進行分享,當你一篇篇文章不斷積累,你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在擴大。

就算文章在開始階段沒有人閱讀也沒有關係,就當做自己寫給自己的文章了,你能夠通過這些文章見證自己的進步

當你開始寫作的時候,你已經成為了與眾不同的人;當你每天都寫作的時候,你已經成為10%的人;當你成系列開始每日寫作的時候,你已經成為1%的之列。

寫作能夠使你的知識保持鮮活,能夠使你的知識更具有解決問題的靈活性,是你的知識應用範圍更廣。

一句話,寫作使你成為行業專家的捷徑。

當你沒有掌握相關知識的時候,你根本就看不懂別人的解決問題之道;

當你掌握了相關知識,你突然能夠看明白別人的做事方法了;

當你熟練掌握知識之後,你可以正常解決問題了;

當你通過寫作分享知識後,你終於可以說出解決問題的原理,解決問題的N種方法,N種方法的利弊,以及這些方法還可以應用到哪些領域,在哪些方面這些方法還需要完善等等。

2、通過交談分享知識

當你掌握了一些新知識之後,除了自己記錄筆記之外,最好還是通過談話的方式與他人分享這些知識,你每和別人進行一場談話之後,你對知識的掌握深度則更近了一層。

梁宏達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爛筆頭不如碎嘴巴。

他說自己在各類節目侃侃而談,其實每談一次都讓自己記憶更深刻一點。

他半開玩笑地說,你們聽我的節目,其實是在幫助我記憶。

例如你看到了一則信息,當你更換電池的時候如果不小心把新電池和舊電池混在一起了,這時候不用慌張,也不需要萬用表,一個簡單的方法就能夠分辨新舊電池。

把兩隻電池以同樣的高度丟到地板上,反彈高的就是舊電池。

為什麼?因為電池的工作原理是化學反應,供電後的電池裡面原料從固態轉化為液態,液態自然彈性更好,因此反彈的更高。

這是一個實用的知識,如果你把這個小竅門告訴你的朋友,是不是講過一次之後你對這個知識的了解更深刻的一部?同理,你越是與別人八卦明星的信息,你對明星的了解就越深,明星的粉就是在八卦明星的過程中一步一步成為死粉。

3、通過培訓分享知識

如果你在一個比較大的公司,可能你的公司正在招募內部講師,有這樣的機會你一定要報名參加。

有過培訓師經歷的人都知道,「給人一瓢水你要有一桶水」,當你站在講台上與他人分享知識的時候,你需要進行的知識儲備量大的驚人。

當你能夠勝任一次兩小時的培訓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對知識的掌握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了。

如果沒有這樣的機會,你也可以自己練習,你模仿專業講師的PPT,自己做一個課件,對著電腦,試著講一遍,你會發現你精心準備的內容或者在十分鐘就講的差不多了,或者你自己已經沒精打采了----因為你的內容是如此乾巴巴。

你也可以把你的音頻放到「荔枝」「喜馬拉雅」等網站,只要你有一個值得分享的觀點,總是會有聽眾的。

五、利用知識

如果學習了知識而自己沒有使用的機會,則對於知識的理解會大大打上一個折扣,你一定要把自己學習到的知識在現實工作、生活中使用。

例如,你學習到了這樣一則知識。

我們與他人進行談話時,傾聽是最重要的,要做到津津有味地傾聽,你必須做到:

1、在傾聽他人談話的時候,你要暫時放棄自己的任何想法,不要尋找對方的弱點並預備反擊,不要猜疑對方講話的動機,你要完整準確理解對方談話的內容與觀點。

因為聽的速度是說的3-4倍,在對方說話的時候,你的大腦有充足的時間開小差,這時候千萬控制自己集中精力。

2、在傾聽對方談話的時候,要保持自己的目光看著對方,70%的時間看對方的眼睛,30%的時間看對方右上方。

3、當對方講完,馬上總結對方的中心思想,並問他是不是你理解的意思,如果有偏差請他再說一遍。

4、在談話過程中把手機收起來,不要讓手機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同時亦是對他人的尊重。

5、在於對方的談話過程中,儘量保持微笑。

6、如果對方憤怒,你要保持冷靜,並表示自己理解對方的心情,要記住他的憤怒不是針對你而是公司或者你的同事。

這些知識我們掌握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只要看一遍就能夠理解甚至記住了,但是你會在實際中真的應用它們嗎?

例如還有關於禮儀的一個小知識,就是在開會結束時把座椅歸位,你真的會每一次都這樣做嗎?或許這樣一個小小的細節就會導致你的形象大大打一個折扣。

因此,知識掌握起來還是非常容易的,難得是應用,就是現在我們常常強調的「踐行」。


六、創新知識

當你掌握知識和應用知識達到一層層次之後,你就可以應用這些知識和經驗自己「創造知識」了,而當你創造知識後,你基本上就進入了行業的頂尖之列,達到了某種程度的自由境界。

體操運動員李寧對體操動作進行了創新,以他名字命名的體操動作共有4個: 鞍馬項目的「李寧交叉」(正交叉轉體90度經單環起倒立落下成騎撐);吊環項目的「李寧擺上」(後懸垂前擺上成支撐)和「李寧正吊」(支撐後翻經後懸垂前擺上成支撐);以及雙槓項目的雙槓「李寧大迴環」(雙槓大迴環轉體180度成支撐)。

這些都是知識創新。

網際網路營銷專家李叫獸發明的「X型文案和Y型文案」

營銷專家路長全的「切割營銷」

氫彈專家于敏的「于敏構型」(這是中國最NB的技術,可以低成本長期保存氫彈,也是中國成為現在世界上唯一擁有氫彈的國家)

雷軍的「參與感」

羅永浩的「情懷」「工匠精神」

奧格威的「360度品牌管家」

特勞特的「定位」

波特的「競爭戰略」

高德拉特的「TOC理論」

豐田的「看板」

福特的「流水線」

沃爾沃的「安全帶」

培訓大師最喜歡進行知識創新,雖然他們標新立異的目的是自我營銷,但是能夠「創新知識」給自己貼上一個「某某理論創始人」的標籤也是非常難得的,唯有達到一流水平的培訓師(有貨真價實的專家,也有走江湖的成功學大師)才具有知識創新的資格。

總結

職場成功的關鍵是實力,而實力來自於你擁有的知識,知識管理需要六個步驟,分別是:提問、獲取、整理、分享、利用和創新。

沒有問題就沒有獲取知識的動力,獲取知識首先要有問題。

通過請教、閱讀、筆記獲得知識。

整理術對知識同樣適用,用文件夾、雲筆記和筆記本整理知識。

知識通過分享可以獲得增值,寫作、交談、筆記、培訓是分享知識的好方法。

踐行,知識只有使用才有價值。

要進行知識的創新,成為某某理論或方法的創始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提煉後的知識才是力量(值得推薦)

有很多人都知道使用印象筆記做為知識管理的工具,但絕大多數人都停留在收集過程中,看到一篇好的文章,會收集到印象筆記中,然後就結束了,收藏的文章很少去再次閱讀。知識並不是力量,在知識管理過程,收集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