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荊」請罪難道就會屈尊人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詩曰

凡字皆是畫,意向畫中求。

靜來常參悟,更上一層樓。

成語「負荊請罪」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成語中的「負」字,即背負;「荊」字,即荊條,基本含義是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以表示向人認錯賠罪,痛改前非。

說的是戰國時期,趙國有兩個響噹噹的人物,一個是足智多謀的上大夫藺相如,另外一個就是英勇善戰的大將軍廉頗。

有一年,秦王邀請趙王到澠池相會。

酒宴上,秦王請趙王彈瑟。

趙王便彈奏了一曲。

作陪的藺相如心想,必須為趙王爭回面子,於是捧起一個缸,走到秦王面前說:「大王擅長秦樂,請大王一擊,以相娛樂。

」秦王看這陣勢便勉強在缸上擊了一下。

秦國的大臣氣得大叫:「請趙國割讓出十五座城作為向秦王的獻禮!」藺相如也高喊:「請秦國把咸陽割讓出來作為向趙王的獻禮!」秦國始終沒能占到半點便宜。

事後,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人說:「我出生入死,立了許多戰功,而藺相如只憑三寸不爛之舌,官職就在我之上。

倘若給我遇見,我一定要當面羞辱他。

」藺相如聽說以後,處處忍讓,上朝的日子故意裝病在家,以免與廉頗引起爭執。

一天,藺相如出門,遠遠看見廉頗的馬車迎面駛來,他吩咐僕人把車子調轉方向,避開廉頗。

身邊的人都說他太膽小,藺相如一笑,問大家:「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哪個厲害?」大家異口同聲地說:「那當然是秦王厲害啦。

」藺相如又道:「我敢在秦國當眾呵斥秦王,又怎會偏偏怕廉將軍呢?只是我想到,強秦不敢侵趙,是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在,我們兩人要是爭鬥起來,敵人就會乘機來鑽空子。

我不能忘掉國家的安危啊!」

這些話傳到廉頗的耳朵里,廉頗感到很慚愧。

於是,光著脊背,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府上去請罪。

此後,二人和睦相處,共同守衛趙國疆土。

荊」(jīng)字最初是個無聲會意字,金文寫作

,由

(刀)和兩

(×表示交錯)構成,形義為用刀具砍削枝條上容易刺傷人的尖刺。

有的金文在作

(jīng)字左邊加「井」用於表聲表意,「井」在這裡表義為陷阱。

可能是古人用帶刺的藤條編織成圈套放置到陷阱中捕捉野獸。

有的金文再加「艸」(cǎo)寫作

,用於強調這種東西屬於草本植物。

後來字形發生變異,寫成了現在的「荊」,其中「井」變成了「開」,「刀」簡化為「刂」(dāo)。

三形會意,荊字本義為分開叢林用刀割去草本植物,特指荊棘。

荊棘為低賤之物,多用來編織小筐小籃等。

古代婦女地位低下,所以用「荊」字對別人稱呼自己的妻子。

如寒荊、老荊、荊人、荊妻、荊室、拙荊等。

許慎《說文解字》「荊,楚木也。

從艸刑聲。

」即楚地的一種樹木。

《本草》「牡荊。

」《注》「古者杖以荊,故字從刑,其生成叢而疎爽,故又謂之楚。

荊楚之地,因多產此而名也。

 又州名。

」牡荊是多種草本植物的統稱,北京地區稱荊條,是馬鞭草科落葉灌木。

古荊州應是這種草本植物多生之地,因此得名。

「荊」在「負荊請罪」成語中表義為荊條,以示做錯事以後身份、地位低賤、低微,表明認錯態度誠懇。

請讀者再進一步想一想,工作生活中,如果人與人之間有了矛盾、誤會,若能有「負荊請罪」故事裡的勇氣和大氣,又有多少矛盾可以化解甚至化「敵」為友啊!(二馬漢字評書第82講)

— END —

作者:范登生, 二馬看天下特邀專欄作家

責編:恬恬

播音:薛岩

搜索並關注微信公眾號「二馬看天下」,查看更多精彩原創文章,轉載請標明出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