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鑿壁借光經努力成為宰相,卻又因貪污腐敗而自毀前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小時候,我們常常會聽大人們講那些古代的故事,其中就肯定包括了「鑿壁偷光」,這個激勵我們好好學習的名人事跡。
「鑿壁偷光」故事的主人叫作;匡衡此人小時候家裡十分貧窮,而古代是沒有燈的,匡衡的家裡自然也買不起蠟燭,聰明的匡衡便在牆壁上鑿了一個洞,來借鄰居家的光讀書。
此外,匡衡還到縣裡一位家裡有很多書籍的大戶人家,去做不要報酬的工人,主人家聽後十分感動,就用書資助匡衡,並且不要報酬。
最終憑藉著多年的苦讀,匡衡考上了功名,並且憑藉學問官至宰相。
這是個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長輩們通常以此來教育小朋友學習匡衡的讀書精神。
但這個故事的另一半卻很少人知曉,匡衡憑藉自己的苦讀,學到很多知識後便去考取功名,最終考了九次才中了丙科,且獲得的官職很小。
但匡衡對《詩經》理解十分透徹,並為當時人們稱頌,也得到了當時身為元帝的青睞。
漢元帝即位後,便給匡衡升官至郎中,並委以重任。
此時的京城長安帶發生日蝕、地震等災變,匡衡趁機引用《詩經》表明上行而下效的道理,並得到漢元帝的讚賞,得以遷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
往後幾年,憑藉漢元帝對《詩經》的喜愛,匡衡官位直至宰相。
此後,匡衡經常上書表述自己的意見,並為國家發展做出許多貢獻。
但是,轉折也是在這個時候發生的,誰也沒有想到,因為對國家做出巨大貢獻,而被封為安樂侯的匡衡竟然是個貪心之人。
漢元帝原本封其土地三十一萬畝,但匡衡利用郡圖之誤,非法擴大食封土地四萬多畝。
(衡位三公,輔國政,領計簿,知郡實,正國界,計簿已定而背法制,專地盜土以自益,及賜、明阿承衡意,猥舉郡計,亂減縣界,附下罔上,擅以地附益大臣,皆不道。
)
時值匡衡與同僚間漸有離隙,司隸校尉駿等人便以匡衡「專地盜土」(指擴大國界)為理由彈劾他。
漢元帝聽說此事之後,大為震怒,當即下令將匡衡貶為庶人,遣返回家鄉。
沒有幾年,匡衡便病逝在家鄉。
(於是上可其奏,勿治,丞相免為庶人,終於家。
)
一代漢朝勵志人物,就這樣在其年老之時因為貪污腐敗而為家鄉之人唾棄,不僅敗壞了自己的名聲,也對不起自己為了當官所付出的所有的努力。
這個故事也告訴了我們,想要為國效力,不僅要學好理論知識,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時也要加強對自身的精神修養的培養,這是我們做任何事情的基礎
還記得「鑿壁偷光」那孩子麼?長大當了宰相,老了卻受世人唾棄
記得小時候的課本里,記載了很多勤奮好學的古人,有「頭懸樑錐刺股」的蘇秦,有在雪地里利用雪光讀書的孫康,還有借螢火蟲光讀書的車胤。我們今天要講的主人公是匡衡,他小的時候,在自己家的牆上打了一個小洞...
小時候鑿壁借光的那個孩子 長大後有多大成就呢?
一提到「匡衡」這個名字,可能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是誰,但是說到「鑿壁借光」這個典故估計是家喻戶曉。沒錯匡衡就是那個鑿壁借光的孩子。小時候的匡衡因為想要省燈油錢,悄悄的鑿開鄰居家的牆壁,用隔壁家裡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