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把唾沫噴皇帝臉上 你再也見不到這樣的文人節操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北宋崇尚以文治國,卸了武將的刀,撐了文人的腰。
不過那幫文人卻無師自通地移植了武將的硬氣,天不怕,地不怕,敢跟皇帝爭高下。
啥出格的事都做的出來。
讓旁觀的人看得直哆嗦。
先說說宋朝名相寇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寇老西兒。
這個老寇厲害,30歲時就做上了宰相(想想我們30歲在幹什麼?流淚……)。
有一次,上朝的時候,當時還是員外郎的寇準直陳時弊,大概因為說得太猛,太宗皇帝臉有點掛不住,不高興了。
可寇準卻越說越起勁,諾大殿上,只聽他一人滔滔不絕。
太宗皇帝終於忍不住了,拍案而起,轉身就走。
沒想到寇準眼疾手快,一個箭步衝上去,扯住皇帝的衣角,不讓走。
太宗掰他的手,又扯了扯衣服,都沒弄動,只好又坐回去繼續聽。
底下的一班文武大臣早嚇的快沒氣兒了。
不過事後太宗皇帝卻十分高興,說了句:「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徵」。

其實在宋朝敢這樣乾的,寇準不是第一個。
在之前宋太祖趙匡胤的時候,有個宰相趙普也是個狠角色。
有一次,趙普跟宋太祖說有個人該升遷了。
可是皇帝心裡反感這個官員,就不批。
第二天趙普又提出來,仍未獲批。
第三天,趙普還提,這次趙匡胤火了,把趙普的摺子撕得粉碎,指著趙普的鼻子大罵:我就是不同意,不同意!我就這麼任性,你能咋地?沒想到趙普抬眼看了一眼宋太祖,悠悠地說:刑賞是天下的刑賞,又不是你一個人的,你橫什麼橫啊?聽完這話趙匡胤氣得直接從龍椅上跳起來,轉身要回內宮,罷朝。
趙普也不攔,跟在後面,站在內宮門前,賴著不走。
最後趙匡胤只好服軟,同意了那個官員升遷。

要說敢「逆龍鱗」這事兒,估計沒人有包拯做得出格。
他在諫院任職的時候,專門負責彈劾大臣。
大小官員都有,連皇帝老丈人都未能倖免。
有一次,宋仁宗想提拔自己的老丈人張堯佐,包拯認為張堯佐資質平庸,不堪大任,於是使勁彈劾他,可皇帝不理會他。
包拯就不依不饒了,圍著皇帝非要辯論,兩人爭得臉紅脖粗。
由於情緒太過激動,包拯竟將唾沫星子噴了仁宗一臉。
仁宗抹了把臉:罷了,隨了他吧。
就這樣,國丈張堯佐被拉下了馬。
在宋朝,正是有這樣一群剛正不阿的文人,他們挺起了華夏的脊樑,也撐起了大宋朝世界第一的繁榮。
一首神奇的詩,據說是宋太祖和明太祖合力完成的
北宋的文化風流,經濟富裕,善待文人與開國皇帝宋太祖的治國理論是分不開的。宋太祖本是個大老粗,行伍出身,可以說是半個文盲。但是他一直致力於學習文化知識,哪怕行軍打仗也手不釋卷,別的武將搶財物、搶女...
宋朝宰相趙普貢獻非凡但為何難以流芳百世
趙普獨相凡十年是一篇文言文故事,而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趙普曾經單獨擔任宰相一職總共十年。趙普在這擔任宰相的十年里一直剛毅果決,不畏強權,並且始終以天下蒼生安危為己任。
宋朝趙普做了三次宰相嗎?宋太祖為什麼疏遠趙普?
趙普是宋太祖和宋太宗兩朝宰相,然而在最開始的時候,他還僅僅只是一個從屬於他人的小吏。做的工作也僅僅只是文字方面的,權利不大。從一位位低權小的小小官吏,是如何坐到宰相的位置的呢?
宋朝為何總是被外族欺負 他的這一句話打開了盛世也埋下了禍根
導語: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雖然武夫出身,但在登上帝位之後,不僅致力在軍制上進行改革,並且確立了一套偃武修文、倡導文教的治國方略。其中最精典的招數,那就是「杯酒釋兵權」了。如果說「杯酒釋兵權」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