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爭議系列之趙雲(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魏蜀吳中,唯蜀無史官,第一手史料匱乏,故此三國志中關於蜀漢集團的記載留下了大量的空白難以填補,使得饒舌之輩趁虛而入,引發了大量的爭論。

筆者從正史角度出發,欲與諸君互增見聞,辨白是非。

今天先來聊聊趙雲與關張等人同傳的爭論,至於趙雲官職地位,單騎救主,領兵作戰等等爭議問題,筆者會日後一一詳細道來。

三國志中,趙雲與關長馬黃並傳,足見其地位。

然有否定者認為同傳並非因為趙雲地位重要可亞於關張等人,那麼趙雲到底哪裡特殊而與關張等人並傳呢?否定者給出的答案是救過劉禪,(恐怕趙雲自己都很難想像自己身後被黑慘絕大部分原因竟然是因為救了劉禪)但是否定者卻給不出任何支持這個觀點的史料佐證。

而正面觀點支持理由有三。

第一點,陳壽評語:黃忠、趙雲,勇摯壯猛,並作爪牙。

陳壽本為蜀人,可見在其觀念里趙雲是黃忠一類人物。

否定者見此尚不死心,強辯曰爪牙和爪牙之間也有很大不同。

但陳壽作為一個倍受讚譽的寫史人,寫史經住了歷史評論家們的考驗,如果趙黃兩人有很大不同只有少部分相似,那麼陳壽不會運用類比來徒增歧義,而應該分別說明。

運用類比恰恰說明兩人是同一類爪牙,否則這句類比豈不根本毫無意義,何必多此一比?

第二點,也是陳壽的相關評價,是有關蜀漢諡號由來的評語:初,先主時,惟法正見諡;後主時,諸葛亮功德蓋世,蔣琬、費禕荷國之重,亦見諡;陳祗寵待,特加殊獎,夏侯霸遠來歸國,故復得諡;於是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及雲乃追諡,時論以為榮。

陳壽對於這些死後獲得諡號之人的原因評了評,不論趙雲是不是和別人同一時間授諡號,陳壽很明確的把趙雲授諡號的原因同關長馬黃,龐統歸為一類。

反對者認為趙雲授諡號只是因為救了劉禪,可是陳壽的評語顯然是將同一類型受封的人歸結到一起了。

諸葛亮,蔣琬,費禕這類國之重臣歸為一類,陳祗,夏侯霸這種特殊原因的歸為一類,這是陳壽明確的斷句分類,沒有任何歧義,如果趙雲只是因為救主得諡則應歸為夏侯霸一類,然而他卻和關長馬黃,龐統這些有大功之人歸為一類,什麼意思非常清楚。

否定者強詞奪理的引用雲別傳中的劉禪詔書的記載來證明趙雲獲諡號只因為救了劉禪。

先來看看否定者引用的佐證:朕以幼沖,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

夫諡所以敘元勛也,外議雲宜諡。

可是這卻是可笑的斷章取義,和無恥的選材雙標。

首先斷章取義,原文不僅這句話,前邊還有:雲昔從先帝,功積既著。

後邊還有: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

這些話明確寫了趙雲受封還因為積累了很多功勞,而不單單是救主。

其次選材雙標,趙雲的否定者向來對雲別傳中有利於趙雲的事跡嗤之以鼻,毫無道理地認為不可信,進而全盤否定。

可是到了自己否定趙雲的時候卻又去引用雲別傳里不利於趙雲的話。

如果引用雲別傳來證明趙雲只是因為救主受封,說明你認可雲別傳,那麼雲別傳中趙雲的各種功勞事跡又恰好說明了趙雲功勳卓著,並非只因救主獲諡。

第三點理由,那就是常識。

比如生活中,寫一份排位性很強的名單,如果在市一級的名單里,加入有特殊貢獻的區長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如果是國一級別的名單則又是另一回事了,比如前邊都是主席總理,後邊突然加入一個市長,還排在所有省長前邊,怎麼看都突兀。

蜀書中,在關張馬黃趙傳之前,只有劉焉劉璋劉備劉禪后妃以及諸葛亮的傳記,連法正龐統都排在其後,人臣傳記中僅次於諸葛亮。

這麼重要的傳記突然加入一個分量極輕的人很不合邏輯。

其次這五個人,前四個很明顯是因為地位尊崇類比在一起,到了第五個,不加任何特殊說明,突然就改變了列傳緣由,怎麼想都不符合邏輯。

綜上所述,趙雲與關張等人同傳能夠證明他在蜀漢的地位尊崇,雖然是排在關張馬黃之後。

至於趙雲有哪些功勳,雲別傳記載詳細,如果只認三國志不認雲別傳,那麼前邊說過了,蜀國史料缺失嚴重,只用這個來評價有失公允。

筆者之後會陸續考證趙雲的官職地位,單騎救主,戰鬥指揮等問題。

趙雲之後還會有關於諸葛,關羽,等等蜀漢的各個爭議話題。

有興趣的讀者朋友歡迎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趙雲到底在劉備心中是什麼位置?

三國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他身邊有一位忠心無比的保鏢,他就是趙子龍。那麼,他在劉備心裡,究竟是怎樣的地位呢? 「吾乃常山趙子龍也」,這句當陽長坂坡喊出的話,可謂是《三國演義》中常勝將軍趙雲的金字招...

五虎上將都有誰?趙雲算不算五虎上將?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劉備起兵時,關羽跟隨劉備,忠心不二,深受劉備信任。劉備、諸葛亮等入蜀,關羽鎮守荊州,劉備奪取漢中後,關羽乘勢北伐曹魏,曾水淹七...

忠心護主——常勝將軍趙子龍

昔日戰長坂,威風猶未減。突陣顯英雄,被圍施勇敢。鬼哭與神號,天驚並地慘;常山趙子龍,一身都是膽!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蜀漢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