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脊樑的代表宋末三傑的各自結局是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學階段學習背誦那麼多古詩詞,現在回想起來這兩句依舊震人心魄,這兩句詩來自於南宋末期著名愛國詩人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當然也是在他抗元過程中被捕時所作。

在風雨飄渺的南宋末期,他與陸秀夫、張世傑都是抗元的勇士、名臣,因此被合稱宋末三傑,那麼他們搖搖欲墜的南宋在他們的合力挽救之下是什麼命運呢?他們的各自結局又是什麼呢?

文天祥狀元出身,中進士之後因為一篇時局策對的文章被宋理宗親自選拔為第一名。

後來因看不慣權相賈似道當政,便寫了一篇諷刺之文來表達自己的看法,結果被罷官。

後來因為元軍的步步緊逼,長江上游告急,宋朝便下令天下兵馬勤王,危急時刻文天祥聚集身邊的有志之士前往京城救援,這時他的朋友勸諫他說,你這樣無異於以卵擊石,又有什麼用呢?文天祥則說我也知道是這麼回事,但食君之祿當為君分憂,國家養育了我們,危急時刻,怎麼能不報效國家,所以就算自不量力,但若我的以身殉國能換來更多忠義之士的響應,也是值得的,就這樣文天祥進京勤王。

之後元軍在襄樊之戰中大破宋軍,直逼南宋首都臨安,面對宋朝的求和,元軍不允,無奈宋朝投降。

但宋度宗的兩個兒子在國舅等人的護衛下,成功脫逃,在金華與大臣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文天祥等人會合。

經過商量,陸秀夫等人帶著二王在廣東等地抵抗元軍的進攻,文天祥等人則在江西等地抗元。

由於勢單力薄,文天祥在得不到流亡朝廷的支援下,最後在五坡嶺被生擒,文天祥等部的被滅也宣告著南宋流亡朝廷陸地抗元勢力的覆滅。

被俘之後的文天祥表現出了崇高的民族氣節,寧死不降最後被元朝殺害,文章開頭的那句詩,可以說就是文天祥的真實寫照。

陸秀夫與張世傑二人帶著二王先後轉戰各地來抵抗元軍的清繳,最後只能以崖山為根據地做最後的掙扎。

南宋流亡朝廷陸地勢力被剿滅以後,元軍幾路大軍匯合,集中進攻崖山。

奈何兵力懸殊,宋朝軍民經過殊死搏鬥,還是不敵,陸秀夫見無法突圍,又不忍年幼的皇帝被敵軍俘虜受辱,於是便背著八歲的趙昺投海,隨行十多萬軍民亦不想被敵軍俘虜也相繼跳海。

一代人傑,抗元志士就這樣為國捐軀。

崖山海戰時眼見大勢已去只有張世傑等人率領十餘艘船突圍而去,突圍之後的張世傑希望以楊太后(楊淑妃)的名義再找宋朝趙氏後人為主,再圖後舉,但楊太后在聽聞自己兒子趙昺的死訊後,亦赴海自殺。

眼看死的死,亡的亡,心灰意冷的張世傑亦在不久後溺卒於平章山下。

搖搖欲墜的南宋朝廷在他們合力挽救之下,在投降之後又得以延續幾載,不過終究由於敵人太過強大,他們也回天乏力不能力挽狂瀾,但以他們為代表的漢人所表現出的那種面對外族入侵和壓迫,誓死抵抗,不屈不撓的愛國精神永遠值得我們銘記。

崖山海戰十多萬軍民的臨終一跳,當你想起那個畫面也許每個人都會動容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