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雜談:君臣誡子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君臣誡子書
作者:忘川(四川)
幼時到應邀到語文老師家耍,閒聊一會兒。
老師諄諄教誨,我只頻頻點頭作牢記狀。
不過出得門來就不知所以。
倒是書桌玻板下壓著的老師手書的一句話至今未忘:「寧靜致遠,淡泊明志。
」那時雖不能確解其意,然可明白大意。
後來,學文言讀到三國時期蜀漢相諸葛亮的《誡子書》方知,這句話出自此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誡子書》為諸葛亮於蜀建興十二年(即公元234年) 54歲
臨終前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
當時,諸葛亮再次北伐,因積勞成疾,當年八月病故於五丈原。
此書從德、志、學三方面加以論述,勉誡其子珍惜光陰、及時努力、志存高遠。
言簡意賅、短小精悍、警句頗多,遂成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據說,在今湖北隆中的諸葛氏族人,至今人人會背誦此書。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和「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等成流傳千古佳句。
提到諸葛亮必然會想到他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為之蜀漢政權,就會想起那位在漢末群雄並起的亂世之中割據西南的蜀漢先主劉備。
他的臨終之言「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也廣為流傳。
此言出自他白帝託孤時的遺詔。
「朕初得疾,但下痢;後轉生雜病,殆不自濟。
朕聞人年五十,不稱夭壽。
今朕年六十有餘,死復何恨?但以卿兄弟為念耳。
勉之!勉之!勿以惡小為之,勿以善小不為。
惟賢惟德,可以服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
卿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卿兄弟更求聞達。
至囑!至囑!」(《三國演義》引載)
此詔為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親征伐吳兵敗退守白帝城、次年夏在白帝永安宮託孤遺詔。
以劉備的身份而言,此文當然是遺詔;若以內容而言,視為留給其子劉禪的《誡子書》也未尚不可。
文中告誡為善棄惡,以德服人之言諄諄切切之情溢於字裡行間,也流傳甚廣。
尤其是文中要求其子「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和史料所載面囑諸葛亮「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之語,被後世傳為君臣之間肝膽相照的千古佳話。
君臣誡子書均流傳聞達於後世,且文中之語對於今人勵志修身、養德向善仍具積極意義者,當屬劉備孔明君臣也。
作者簡介:王俞德,筆名忘川;男,生於60年代。
現供職於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
自貢市作協會員,中國化工作協會員。
腹無詩書氣難華,閒來碎筆記流年。
南懷瑾說:諸葛亮最有影響的不是軍事和治國,而是這個,流芳千世
諸葛亮,被三國演義描繪的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簡直就是神了,讀過三國志的朋友,對此不屑一顧。於是就有「諸葛粉」和「諸葛黑」了,大家爭論不休,樂此不彼!時勢造英雄,沒有三國那個紛爭的時代,估計諸葛...
諸葛亮臨終時給兒子的一封信,短短86個字卻影響後世幾千年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蜀漢建立後,諸葛亮被封為丞相、武鄉侯,對內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對外聯吳...
南懷瑾:諸葛亮的千古良訓,讓孩子早點開悟人生,前途一片光明!
南懷瑾老師,一生為兒童教育嘔心瀝血,他語言非常犀利,直言面對現在教育問題,他說:這一百年來教育沒有方向,沒有目的!教育目的,不是教孩子技能,而是教他如何做人,要從心性修養開始!為此老先生多次推薦...
南懷瑾:唯獨它,可讓孩子開悟人生,不走彎路!馬雲深表贊同!
南懷瑾老師作為中國文化國學大師,全身心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建設與傳播,他一生致力推薦兒童讀經教育,特別推崇的諸葛亮的《誡子書》和《誡外甥書》。他說:這才教育的目標啊!馬雲也倍加推崇!
南懷瑾:這千年智慧,讓孩子獲得人生真諦,保他一生平安!
南懷瑾老師作為中國文化國學大師,全身心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建設與傳播,他一生致力推薦兒童讀經教育,特別推崇的諸葛亮的《誡子書》和《誡外甥書》。他說:這才教育的目標啊!馬雲也倍加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