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經過武侯祠,寫14字羞辱,不料孔明1300年前寫12字預言回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古代最厲害的謀士,我們說先想到的就是諸葛亮和劉伯溫。
雖然這兩人不是在一個時期,但是兩人之間還是有過交鋒的。
這要從劉伯溫到諸葛亮的祠堂說起了。
劉伯溫此人才華甚高,對於前代一直被神化的諸葛亮也是心懷不服,所以在路過諸葛亮祠堂的時候,他寫下了14個字來羞辱他,但是誰知諸葛亮僅用了12個字就將劉伯溫懟了回去。
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說起三國,除了梟雄曹操,英雄劉備,還有一個必然逃不過去的人物就是智謀無敵的諸葛亮。
諸葛亮在茅屋中為劉備分析天下大勢,定下三分天下的方針。
跟隨了劉備之後,在聯合孫吳對抗曹操的時候,親自前往吳國說服孫權。
最終在赤壁這個地方和曹操的大軍交鋒,之後草船借箭,聯合周瑜等人擊退了曹操。
之後有幫助劉備占據荊州和益州地區,成為了蜀國的大本營。
漢中之戰勝利,劉劉備稱王。
這些都有諸葛亮的謀劃和推波助瀾。
在後來劉備臨死託孤,諸葛亮為了完成大業,多次北伐,最後死於北伐的戰爭中。
諸葛亮的謀略和忠義被羅貫中大肆宣揚。
在他死後,劉禪為他建立祠堂敬奉。
而劉伯溫在早年間就學識淵博,精通象緯之學,所以當時的人都說他是諸葛亮再世。
他雖然才華橫溢,但是命運多舛,在出仕為官的時候,深受朝中重臣的排擠和打壓。
所以心灰意冷的劉伯溫就辭官隱居了起來。
朱元璋起兵反元,聽說了劉伯溫的才華,眾人都說他是當世諸葛亮,所以朱元璋就邀請劉伯溫來共謀大業。
劉伯溫在到了朱元璋的陣營之後,為朱元璋分析了當時的局勢,建議朱元璋採取各個擊破的戰術,避免腹背受敵。
朱元璋採納了劉伯溫的建議,終於滅掉張士誠、陳友諒等人。
之後又是在劉伯溫的建議下朱元璋自立為王,打出大明的旗號,約束屬下,並且平反冤假錯案,拉攏民心。
有了劉伯溫的鼎力相助,朱元璋滅掉四方勢力,一統天下,最後坐上了皇帝之位。
對於自己輔佐了一個草莽一統天下,成為了皇帝,劉伯溫很是沾沾自得,認為自己的能力遠超只是三分天下的諸葛亮。
有一次劉伯溫在經過諸葛亮的祠堂的時候,看到有人在供奉,心裡很不順,世人皆拜武侯祠,為何不見伯溫廟?
所以劉伯溫提筆就在祠堂的牆壁上寫下了十四個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意思是說,你諸葛亮再厲害,也不如我劉伯溫有能力,一統江山。
之後他又看到祠堂前的牌匾,更加憤怒,於是就命人將牌匾拆下來。
士兵聽命去下牌匾,便去報告劉伯溫說牌匾後面有字。
劉伯溫一瞧,瞬間呆愣當場。
牌匾後面到底寫了什麼字呢?原來是:我知後世有你,你知後世何人?劉伯溫在再也不敢表現出大不敬,趕緊磕頭謝罪,命人將牌匾重新掛回去。
轉身進了屋裡,將自己寫的兩行字給毀屍滅跡了。
到了出了祠堂的時候,劉伯溫再次轉身行了一禮才離開,自此劉伯溫對諸葛亮心服口服了。
劉伯溫本來想要羞辱諸葛亮,但是最後卻被諸葛亮的十二個字嚇了回去。
看來自古以來,有才的神人都不是那麼好惹的。
對於劉伯溫和諸葛亮兩人誰更厲害,你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嗎?歡迎你的評論補充哦!
世人皆知「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其實後一句更經典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神機妙算的人物,他們有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計謀,做起事情來總是可以算到是的,比如我們熟悉的諸葛亮。讀三國,我們不得不提起諸葛亮,在劉備沒有得到諸葛亮的時候,雖然自己有皇叔之名,...
他怒拆諸葛亮廟宇,誰知,牌匾後的字讓他嚇得跪下磕頭
在中國歷史上有著許多的能人,而在兵家中姜尚被稱作兵家始祖,又把孫臏所著的典籍奉為圭臬。這兩位軍師大家,幾乎成為了所有熟悉兵事者心中的崇拜天才,在道家的神話中這樣寫道姜子牙在幫著周武王平定天下後,...
為什麼說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原來如此
民間傳說,劉伯溫當年才高八斗,神機妙算,但有人說拿他和諸葛亮比,說他還是不如諸葛亮,劉伯溫不服氣,於是扒開了諸葛亮的墓地,當泥土被清理後,只見棺材上赫然寫著:我能算出後世有伯溫,你能算出後世誰...
都知道「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其實後面一句更經典
一個軍隊少不了軍師的存在。如果沒有軍師,再厲害的軍隊也無異於一盤散沙。於劉備而言,諸葛亮幾乎一手撐起了他的江山大業。他得到諸葛亮,如魚得水。在諸葛亮的策略之下,劉備從一無所有,到擁有荊州,再到力...
劉伯溫寫對聯諷刺諸葛亮,孔明竟千年前已寫12字回諷
劉伯溫和諸葛亮,一個元朝末年著名軍師,一個三國時代無雙謀士。劉伯溫不服諸葛亮,在武侯祠寫下一副對聯嘲諷諸葛亮,但是卻被諸葛亮在前年就預測到了,這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