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倒大宋兩帝的花蕊夫人,為什麼會死於非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花蕊夫人(約886—926),五代十國女詩人,得幸蜀主孟昶,封慧妃,賜號花蕊夫人。
幼能文,尤長於宮詞,代表作《述國亡詩》。
前蜀亡後,後唐莊宗以孟知祥為兩川節度使,後唐明宗年間,孟知祥逐漸產生據蜀自立之心,不聽後唐朝廷詔令,甚至一度舉兵反叛。
他於長興四年(933年)吞併東川,盡占兩川之地,被拜為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劍南兩川節度使,封蜀王。
應順元年(934年)正月,孟知祥在成都稱帝,建立後蜀,並於四月改元明德。
他在位僅七個月。
明德元年(934年),孟知祥去世,孟昶即位。
孟昶是個非常懂得享樂的人,他廣徵蜀地美女以充後宮,妃嬪之外另有十二等級,其中最寵愛的是「花蕊夫人」費貴妃。
宋太祖乾德二年十一月,宋太祖趙匡胤命忠武節度使王全斌率軍六萬向蜀地進攻,並命工匠在汴梁為蜀主孟昶起造住宅,諭令將士:「行軍所至,不得焚盪廬舍,驅逐吏民,開發邱墳,剪伐桑朽,凡克城寨,不可濫殺俘虜,亂搶財物。
」這月汴梁大雪,宋太祖在講武堂設壇帳,衣紫貂裘帽視事,忽對左右說:「我被服如此,體尚覺寒,念西征將士,沖犯霜霰,何以堪此?」即解下紫貂裘帽,遣太監飛騎趕往蜀地賜給王全斌,且傳諭全軍,以不能遍賞為憾事。
於是宋軍人人奮勇,十四萬守成都的蜀兵竟不戰而潰。
孟昶對花蕊夫人說:「我父子以豐衣足食養士四十年,一旦遇敵,竟不能東向發一矢!」乾德三年元宵剛過,司空平章事李昊草表,孟昶自縛出城請降,自王全斌出兵之日算起,才六十六天後蜀滅亡。
孟昶,花蕊夫人與李昊一行三十三人被押赴汴梁。
到汴梁後,孟昶被封為秦國公,封檢校太師、兼中書令。
宋太祖趙匡胤如此優待孟昶,只因他久聞花蕊夫人艷絕塵寰,欲思一見顏色,以慰渴懷,又不便特行召見花蕊夫人,恐人議論,便想出這個主意,重賞孟昶,連他的侍從家眷也一一賞賜,料定他們必定進宮謝恩,就可見到花蕊夫人。
果然如此,那天謝恩,孟昶的母親李夫人之後就是花蕊夫人。
太祖格外留神,覺得她才至座前,便有一種香澤撲鼻中,令人心醉,仔細端詳,只覺得千嬌百媚,難以言喻,等到花蕊夫人口稱臣妾費氏見駕,願皇上聖壽無疆時,那一片嬌音,如鶯簧百囀,嚦嚦可聽,方才把太祖的魂靈喚了回來,但兩道眼光,仍射住在花蕊夫人身上,一眨不眨。
花蕊夫人也有些覺得,便瞧了太祖一眼,低頭斂鬟而退。
這臨去時的秋波一轉,更是勾魂攝魄,直把宋太祖弄得心猿意馬。
七天後孟昶暴疾而終,年四十七歲,史家多認為是太祖毒死的。
太祖聽到孟昶已死,輟朝五日,素服發表,賻贈布帛千匹,葬費盡由官給,追封為楚王。
孟昶死後,他的母親並不哭泣,但舉酒酹地,說道:「你不能以一死殉社稷,貪生至此,我也因你而苟活在人間,不忍就死,現在你死了,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於是絕食數天而死。
孟昶葬在洛陽,他的家屬仍留汴京,少不得入宮謝恩。
太祖見花蕊夫人全身縞素,愈顯得明眸皓齒,玉骨珊珊,便乘此機會,把她留在宮中,通令侍宴。
花蕊夫人在這時候,身不由己,只得宛轉從命,飲酒中間,太祖知道花蕊夫人能詩,在蜀中時,曾作宮詞百首,要她即席吟詩,以顯才華,花蕊夫人吟道:「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
三千宮女皆花貌,共斗嬋娟,髻學朝天,今日誰知是讖言。
吟罷,說道這詞是當日離開蜀國,途經葭萌關時寫的,寫在驛站的牆壁上。
還說:「當年在成都宮內,蜀主孟昶親譜『萬里朝天曲』,令我按拍而歌,以為是萬里來朝的佳讖,因此百官競執長鞭,自馬至地,婦人竟戴高冠,皆呼為『朝天』。
及李艷娘入宮,好梳高髻,宮人皆學她以邀寵幸,也喚作『朝天髻』,那知道卻是萬里崎嶇,前往汴京,來見你宋主,萬里朝天的讖言,卻是降宋的應驗,豈不可嘆麼?」宋太祖趙匡胤聽罷長久不語,連飲三杯,說道你再做一首新的。
花蕊夫人沉思片刻,再啟朱唇:「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
宋太祖本也是個英雄人物:當年千里送京娘,當年以一條棍棒打遍十八座軍州。
此時有感於花蕊夫人的故國之思,亡國之痛,竟更加深了對花蕊夫人的愛慕之心。
飲了幾杯酒後的花蕊夫人,紅雲上頰,更覺嫵媚動人,太祖攜著花蕊夫人的手,同入寢宮,不久封花蕊夫人為貴妃。
自此太祖每日退朝必到花蕊夫人那裡,飲酒聽曲。
然而,垂涎花蕊夫人美貌的還有一人,他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
花蕊夫人來到汴京後,趙光義就一直窺伺動靜,尋找接近花蕊夫人的時機。
但是花蕊夫人一直不喜歡心胸狹隘的趙光義。
趙光義便採取威脅利誘的手段逼花蕊夫人就範。
他不僅將自己的奪權篡位的陰謀相告於她,並且允諾說,自己坐上大宋皇帝的寶座後,一定讓她當上大宋的皇后,母儀天下。
國亡家滅,丈夫孟昶被趙匡胤毒殺,她自己不得不委身殺夫仇人,每日裡強顏歡笑,虛與委蛇,遭受身體與心靈的雙重摧殘,最後還是死於非命。
關於花蕊夫人的死法,史書上有兩種記載。
一是死於趙光義之手。
北宋中期邵博的《聞見近錄》中說,一日趙匡胤率親王和後宮宴射於後苑,趙匡胤舉酒勸趙光義。
趙光義答道:「如果花蕊夫人能為我折枝花來,我就飲酒。
」趙匡胤命花蕊夫人折花時,趙光義引弓將她射死,隨後流淚抱著趙匡胤的腿說:「陛下方得天下,宜為社稷自重,遠離酒色!」趙匡胤雖心中不快,卻沒有責怪他,而是「飲射如故」。
北宋末年的《鐵圍山叢談》則說,花蕊夫人歸宋後,趙光義也十分喜愛她,但無從得手。
一次從獵後苑,花蕊夫人在側,趙光義「調弓矢,引滿擬獸,忽回射花蕊,一箭而死」。
趙光義為何要殺她,則有三種不同解釋。
一是趙光義高風亮節,以社稷為重,不顧一切地清除他哥哥身邊的「禍水」;二是趙光義出於羨慕嫉妒恨,我得不到你也得不到,不惜毀滅一代美女;三是因為花蕊夫人在設接班人問題上有不利於趙光義的說法,趙光義挾嫌報復。
第一條原因基本不成立,因為趙光義自己就是個好色之徒,他後來對南唐李煜的小周后的貪婪和強占,就是典型例證;第二條原因也有些勉強,趙光義雖然垂涎花蕊夫人的美色,但絕不會為一個美女而開罪趙匡胤,壞了自己的接班大事;如此看來,第三條原因最為靠譜,沒接班前,趙光義表現得極為謙恭韜晦,低聲下氣,但他的忍耐有個底線,就是不能影響他接班,否則,見鬼殺鬼,見佛殺佛,毫不手軟,最後不是還留下燭影斧聲的千古之謎嗎?
花蕊夫人的第二種死法,主要見於蔡東藩的《宋史演義》,說是趙匡胤和花蕊夫人纏綿了幾年後,有些審美疲勞,花蕊夫人也美色減退,趙匡胤就移情別戀,愛上了一個姓宋的美女,「是時宋氏年十七,太祖年已四十有二了。
俗話說得好:『痴心女子負心漢』。
那花蕊夫人本有立後的希望,自被宋女奪去此席,倒也罷了,誰知太祖的愛情,也移到宋女身上去,長門漏靜,誰解寂寥?痛故國之雲亡,悵新朝之失寵,因悲成病,徒落得水流花謝,玉殞香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