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鑿壁借光千古流芳,萬萬沒想到匡衡結局,畫風突變,令人唏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相信大家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上,都學過「鑿壁借光」的故事,史書有著詳細的記載,「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說的是漢朝有一個叫匡衡的人,從小家境貧寒,父母無錢讓他進入學堂學習。

匡衡白天給人家打工,因沒錢購買燈油,晚上就在家中牆上鑿一個洞,借鄰居家的燈光來看書。

在今天看來,這儼然是一個勵志的故事,曾激勵了無數人。

可大家想過沒有,這個匡衡後來怎麼樣了呢?一句話來形容,「有名有位而忘形,忘形而身敗名裂。

」匡衡靠著苦讀,尤其拜入博士門下拚命學習《詩經》,讓他有了出頭的機會。

當時認識匡衡的人稱讚道,「無說詩,匡鼎來。

匡說詩,解人頤。

然而,匡衡參加了幾次博士弟子考試都以失敗告終,好不容易中了一個丙科,被授予平原文學。

考試不太靈,可進入仕途後,匡衡仿佛找到了靈感,官職不斷得到晉升,由光祿勛到御史大夫,再到丞相,最後封為樂安侯。

建昭三年(前36年),匡衡代相,漢元帝賜封安東侯。

高處不勝寒,這一點在匡衡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位居高位,匡衡可能想到自己從「鑿壁借光」一步步走到今天,是多麼的不容易,於是如何保存自己就是匡衡需要考慮的第一要務。

漢元帝在位期間,宦官石顯擅權,經常陷害忠良,可匡衡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這就尷尬了,作為丞相,有匡扶朝政的責任,於是朝臣們將匡衡與石顯視為「一丘之貉」。

可能使用「一丘之貉」來形容匡衡有爭議,但匡衡放任石顯陷害忠良。

漢元帝死後,漢成帝即位,匡衡上奏「戒妃匹,勸經學,學威儀之則」,得到漢成帝採納。

匡衡和其他大臣一起上奏,揭露中書令石顯的罪行,結果匡衡被其他大臣們一併彈劾。

剛開始漢成帝並沒有理會,反而盡全力保全他。

次年,匡衡封地樂安侯國與當地臨淮郡發生土地爭端,有人舉報匡衡多占土地達到了四百多公頃,外加匡衡兒子匡昌酒後殺人等。

「諸事並發,匡衡惶惶不安,免冠待罪。

後免官為民,病死家中。

縱觀匡衡的一生,最終從高官到貪官,到最終被貶為庶民,著實讓人唏噓。

參考資料:《漢書·匡衡傳》、《史記》、《鑿壁借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上真有匡衡鑿壁借光的這個事嗎?

說起匡衡大家都會知道他鑿壁借光的故事,因為它曾出現在小學的教材裡面,以好學的榜樣鼓勵孩子學習。那麼歷史上匡衡鑿壁借光的故事是怎麼發生的呢?還有歷史上匡衡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匡衡,字稚圭,是西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