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上,項羽不殺劉邦,並非婦人之仁,實為迫不得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兩千年來,項羽鴻門宴上不殺劉邦,都被當做他因此失去天下、最終國破身亡的最主要原因。
多少後世英雄人傑,都將項羽當做鞭策自己的反面典型: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然而,如果當真從項羽當時的立場和形勢看來,那麼我們會發現一個被《史記》《漢書》掩藏的真實史實,項羽當時實力不足,根本就不可能君臨天下。
劉邦並非他最大的敵人,殺劉邦,對項羽來說弊遠大於利,也會嚴重損害自己政治聲望,從此成為天下公敵,自取滅亡。
西楚霸王項羽
各位看官且聽狐言論史,細細道來:
其一、鴻門宴時,項羽的真實實力,好一出借力打力的空手套白狼!
巨鹿之戰時,項羽率領五萬楚軍,大戰大秦帝國合計四十萬人的長城軍團(王離部)和關中軍團(章邯部),先擊退章邯所部,奪占糧道,再殲滅的王離軍團近二十萬人。
他的驚人戰鬥力把當時作壁上觀的各國諸侯聯軍都嚇怕了,才暫時推舉他當個頭領,即所謂統領四十萬聯軍的「諸侯上將軍」。
之後他又歷時半年,先迫降後坑殺了二十萬人的章邯軍團,摧毀了秦帝國的主要軍事力量,也實際宣告了秦朝的喪鐘。
經過巨鹿之戰的消耗,至入關前,諸侯聯軍明確的增兵記載僅為新安時的「三十餘萬」和鴻門宴前的「四十萬」,可見總共只增兵數萬,其中屬於項羽的份額即使最多,其入關中時總兵力也不會超過七萬。
而與此同時,劉邦以兩萬偏師攻破武關,秦王子嬰投降。
劉邦招降八萬秦軍留守部隊,擴軍至十萬,欲占據關中稱王,封鎖函谷關,招致諸侯聯軍眾怒。
項羽因勢利導,以四十萬聯軍兵威,以勢壓之,通過鴻門宴,兵不血刃迫使劉邦拱手歸降,並裁軍至三萬,實力大損,更取得了分封天下的權力。
從這個意義上說,只有七萬軍基本盤,卻能借勢空手套白狼,裹挾了四十萬諸侯聯軍,連續殲滅四十萬秦軍;再靠這些各懷鬼胎的諸侯聯軍,威壓了劉邦,迫其讓出關中,成為天下名義霸主的項羽,自是此時最大贏家,
所謂「滅秦之功,又大半成於羽手,故羽得以擅其賞罰廢置之柄焉」。
整個過程,空手套白狼,精彩之致。
其二、鴻門宴未登場的隱藏主角:楚王熊心。
若史籍中此時楚王(熊心)為戰國楚懷王(熊槐)之孫的記載屬實,那麼根據楚懷王死於前296年,距離鴻門宴已經過去整整九十年,熊心的年齡最低估計也有五十歲,正是個和劉邦一樣飽經世故的政治強人,絕非無知牧童。
(為了方便區分,下文將熊心稱為「楚後懷王」。
)
後世對楚後懷王評價也甚高,認為其是「有帝王之英略」,「獨運大柄,揮置諸將若素君臣然」,是知人善任,勇智兼備的一代英主。
楚後懷王、義帝熊心
項梁死後,楚後懷王為了排擠項羽,奪其兵權,不許其西進發展;北上救巨鹿時,又派親信宋義和范增做主將、末將來壓制他;項羽在安陽絕地反擊,徵得范增反水支持,殺掉宋義。
後懷王擔心他回師彭城攻打自己,無奈下只得封其為上將軍,讓他去和巨鹿秦軍死拼。
沒想到巨鹿之戰項羽大勝,成了「諸侯上將軍」。
後懷王完全失去了對項羽的控制,除掉他的決心也更加迫切,才會發出「如(先入關中者王)約」的詔令,不惜觸怒項羽,也要竭力支持劉邦。
而除後懷王占據楚地外,田榮田橫據齊,趙王歇據趙、魏王豹據魏、韓王成據韓,除韓廣據燕為新興豪傑,其餘五國皆為復辟舊王族。
項家本是項國人,春秋時被魯滅後,當了幾百年魯國人,直到戰國末年楚滅魯才成為楚人。
一非楚王同宗同姓,二不是楚舊貴族,一直也沒出過什麼著名人物,直到項燕在亡國之即,以其才幹臨危受命。
和楚國八百年歷史沿襲下來的各種源遠流長的舊貴族相比,屬於新興暴發戶。
ps:唐朝時權威姓氏宗譜典冊《元和姓纂》,記載了項氏由來:
【《左傳》魯僖公十七年師滅項,子孫以國為氏,項橐八歲服孔子,燕下相人,為楚將,子梁,梁兄子籍,號『西楚霸王』,項他、項伯、項襄之族也,漢初並封侯賜姓劉氏。
】
項羽軍雖有天下第一的戰鬥力,實際法理上屬於自己的地盤僅有被封為「魯公」的魯縣一地。
要和名義上的主君後懷王為敵,要和齊韓三晉復國的各國舊王族對抗,既無名分,家世亦不敵。
所以他才聯合一起入關的聯軍諸將,以裂土封王許諾贏得其支持,實是驅狼吞虎的大手筆,讓這些諸侯聯軍將領和本國君主徹底對立,只能尋求自己的支持。
同時名義上尊后懷王為「義帝」即天子,自封楚霸王,便可師出有名去奪占彭梁九郡這一天下最膏腴之地。
戰國時魏齊楚百年爭霸,就是爭這一地區的所有權。
然後迅速討滅了原楚王熊心,合併原楚國中樞,這才真正成為手握三十萬以上大軍、諸侯實力第一、名副其實的天下霸主。
其三、說到鴻門宴的另一主角范增,他自己才是坑項羽最狠的人。
亞父范增
項羽的爺爺項燕,曾經擊敗過名將李信和蒙恬率領的二十萬秦軍,是天下人人敬仰的抗秦名將。
所以陳勝起義時,都打著他的大旗,而不是末代楚王來號召部眾。
作為項燕之子,項梁在遍地草頭王的秦末,已算名望甚高,本可做名正言順的楚王。
而范增卻竭力忽悠,騙得項梁去立了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給自己平白找了個上司。
其次。
即使要立楚王后裔,又為何非要立個年齡很長、世故成熟的中老年人?而不當真立個大眾通常印象中的無知牧童?
懷王之後又經歷了六任楚王,過了整整90年,以春秋戰國傳統,後懷王熊心和真正楚王室的關係已經很疏遠了,若用大家熟悉三國做比方,不過是劉曄這種東漢遠支宗親和漢獻帝的關係罷了。
戰國楚懷王為諸侯合縱長,都是百年之前舊事了,而且那時的六國合縱,實為各懷鬼胎。
後來懷王逃到趙國,趙人甚至不敢收留,致其憤死。
要說這麼一個百年前之人的威望,其後裔便因此號令今之諸侯,實是匪夷所思。
之後的諸侯諸將,完全是攝於項羽巨鹿一戰兵威臣服,和後懷王亦不相干。
後懷王的所謂合法性,說白了大半還是靠項家立起來的。
范增在《史記》沒有個人傳記,只能單從《史記》相關片段,推導其生平。
立後懷王是范增本謀,後懷王奪項氏兵權,對項羽排擠打擊,以范增為楚北路軍末將,與宋義、項羽發兵救趙。
依常理,此時范增當是後懷王一派的。
而項羽既殺宋義奪權,至入關時,范增再次出場,卻成了項羽軍謀主,並冠以「亞父」之稱。
何解?
正是巨鹿之戰前,項羽已被後懷王、宋義、范增這些人聯手逼得走投無路,不得不厚臉皮認范增做了所謂「亞父」,然後拉攏他反水,這才殺掉宋義,奪回兵權。
因此項羽和范增這兩個人,從來不是正常的主君和謀士關係。
直到范增死前,項羽恐怕也沒真正信任過他,不對他言聽計從,實在太正常不過。
鴻門宴上范增力主殺劉邦,主意更加不妙,簡直就是讓只有幾萬兵實力的項羽去當天下公敵。
劉邦一人一軍攻落關中,令秦王俯首,畢竟是僅次於項羽的二號滅秦功臣。
在劉邦表現如此恭順,放棄關中、拱手歸降的情況下,如果還要殺之,其餘入關聯軍諸將該怎麼想?勢必要人人自危了。
那只有幾萬本部人馬的項羽,這個天下霸主怎麼還坐得穩呢?
其四、項羽不以關中為都、還軍彭城,分封天下,同樣是形勢所迫。
從項羽對秦始皇「彼可取而代之」的宣言,從他先尊義帝,卻又迫不及待殺之來看,他是絕不滿足於做一個虛君名下的天下霸主的。
他並非不想成為如秦始皇嬴政一樣統一帝國的集權帝皇,而是實力嚴重不足,根本不可能實現,才玩弄驅虎吞狼之計,攪動天下大亂。
傳統史觀的誤認,以為為項羽當時在咸陽本可以憑所謂的四十萬大軍(絕大部分根本不屬於他),去直接繼承秦始皇的帝業,虎踞關中,君臨天下,其實全無可行。
批判項羽分封是開歷史倒車、對抗大一統歷史洪流云云,更是後人站著說話不腰疼,完全不顧及當事人所屬軍政集團的實際利益。
項羽親手覆滅大秦帝國,斬殺秦軍將士超過四十萬人,更為了徹底斷絕秦國如六國一般的死灰復燃可能,就非得盡滅秦王室宗族,摧毀其貴族世家,血海深仇導致故秦遺民對其恨之入骨,也沒有任何可能收得秦人擁戴,難以御使其為己用,更勿論在關中立足,以為根基。
項羽部幾萬楚軍戰力精良,冠絕天下,是項羽爭霸的根本,軍心思歸人情之常,身為主帥也不得不俯仰麾下將士的意志,所以才有「衣錦夜行」之嘆。
那個吐槽「沐猴而冠」被烹殺儒生的建議,猶如痴人說夢。
鴻門宴後,項羽頭號大敵已經並非劉邦,而是義帝為首的已經恢復六國的舊王族們。
所以在項羽的角度看來,劉邦非但不是敵人,而是作為新興諸侯之一的代表,可以作為一定程度的盟友,安排在巴蜀漢中,可以和三秦王彼此牽制。
畢竟項羽兩人從前在項梁帳下關係甚好,同甘共苦,並肩作戰,(也包括一起屠城……),結為異姓兄弟,以項羽的「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的為人,感情並非虛假。
甚至項羽之所以會在鴻門宴後告訴劉邦,是其帳下左司馬曹無傷告的密,看似無謀之極;其實從另一個角度說,不過是一個年輕人因為借勢算計了自己的兄長,有些歉疚,向長兄道歉賣好之舉罷了。
項羽的分封方式,其後亦為劉邦全盤繼承,甚至就連延綿四百年的漢朝的國號,並成為之後漢民族名稱的「漢」字,來源也是項羽這次分封劉邦為「漢王」。
西漢時成書的《史記》將項羽列入本紀,並非單因作者對項羽的何等偏愛,而就是源於項羽的這次分封,是漢王朝的上溯法統之由來。
劉邦的漢王,既非自封,亦非名義上的天子「義帝」所封,而是「政由羽出」的西楚霸王項羽所直接封授。
同理亦將陳勝這個在後世王朝史書中只會享受反賊待遇的草莽,列入世家,表彰張楚政權的首義反秦之功。
(ps:而太史公同樣偏愛的韓信就只入列傳,原本以其曾為齊王、楚王,以及為漢朝開國立下的赫赫戰功,和張良、蕭何等一樣,一個「淮陰侯世家」怎麼也當得起。
)
【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
】——《史記·項羽本紀》【漢初立諸王,因項羽所立諸王之制,地既廣大,且至千里。
】——《後漢書·志第二八·百官五》
當然隨著幾百年後漢王朝政權鞏固,就不再認項羽的法統了。
東漢班固修《漢書》就只將項羽和陳勝合傳,秉承「秦朝滅亡後,漢王劉邦和楚王項羽都是楚義帝熊心的臣子,項羽弒君,劉邦討逆」的歷史觀。
總結:漢勝楚敗,天命使然,非因鴻門。
劉邦起兵時都48歲了,就比剛歸天的秦始皇小3歲而已;項羽起兵才24歲;兩個宿敵根本不是一代人。
所以作為年紀比項羽大了一輩、人生閱歷遠非項羽可比的長者,劉邦當然有一肚子的人生經驗可以教育項羽這個年輕人。
【獨沛公素寬大長者】【諸侯過此者多,吾視沛公大人長者】【楚國長老皆贊曰:"沛公,長者也。
」】【入關之命,不遣羽而遣沛公,蓋以沛公之為長者爾。
】
除了個人勇武、軍事指揮能力不及項羽外,其餘用人識人、智謀權術、政治聲望,劉邦都不在項羽之下,最後得以龍飛在天,那是他自己雄才偉略、理所當然。
漢高祖劉邦
楚漢戰爭中,項羽採取的斬首劉邦的戰略完全正確,事實上之後三次將劉邦逼入生死一線的絕境。
如彭城之戰大勝,本可一戰擊殺劉邦,卻被突起的沙暴所阻;兩破滎陽,劉邦亦能在城破後幸運逃脫;
這正說明劉邦實為天命在身,天意如此,實非人力所能抗,卻絕不是項羽「婦人之仁」,鴻門宴沒有殺死劉邦的過失。
如果您喜歡本文,誠摯邀請您關注狐狸的微信公眾號:狐言論史(huyanls1012)。
狐狸會每天給您發送關於中國歷史的相關好文。
歷史解讀:西楚霸王項羽為何命殞烏江?真的是「天要亡他」?
作者評曰:遙想霸王當年,白身起家、破釜沉舟,氣吞山河,真是何等英勇;未及三年,統率諸侯而滅秦,分封王侯,又是何等意氣風發。公未至而立之年,卻已勇冠三軍,名聞諸侯,號令天下,真乃蓋世英雄!奈何時運...
如范增活著,項羽會不會學曹操「挾天子令諸侯」?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漢高祖劉邦就是流氓出身,這不可怕,當身邊文臣多的時候,用文化武裝自己,那就非常可怕了。因為是流氓,就沒有任何道義可講。特別是和劉邦要講道義的還是,有只是有文化有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