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為何看好即無學歷也無門路的韓信?他究竟如何脫穎而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邦的封地漢中,在當時而言簡直就是個與世隔絕的場所)
話說項羽分封諸王之後,劉邦聽說自己被發配到漢中,涵養再好也忍不住發了一通脾氣,好在蕭何及時進行了心理疏導,他終於可以面對現實。
張良來向劉邦告別,他要回韓國去了。
劉邦當然戀戀不捨,拉著張子房的手,說了些肉麻的話,最後送給小張若干黃金、珍珠,作為離別的禮物。
張良把這些禮物送給了項伯,項伯心安理得地接受了。
到公元前206年夏天,各位諸侯王開始帶著部隊開赴項羽為他們指定的領地,劉邦自然要去漢中。
漢中,那是什麼地方?劉邦的部下一大半是楚人,壓跟就沒聽說過有漢中這地方。
但其實漢中也曾屬於楚國。
楚懷王十七年春,秦楚丹陽大戰中楚軍大敗,漢中淪陷,從此成為秦國領土。
漢中北倚巍峨秦嶺、南屏蒼莽巴山,中部是富饒的盆地糧倉。
四季分明、氣候溫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比起嶺北的北國風光,儼然一處小江南,實在是不錯的地方。
問題在於漢中與中原交通太過不便,以致於中原人視去漢中為可畏懼的旅途。
沿著棧道向漢中推進的時候,劉邦的許多部下更是傻了眼。
張良送劉邦一直送到褒中(漢中西北),臨告別時又和劉邦咬耳朵說:「把棧道燒了!」
「啊,燒了我怎麼回來?」
但劉邦畢竟是聰明人,很快反應過來,下令邊走邊燒,這棧道修起來困難燒起來可快,一會功夫可就化做濃煙,在山谷中又散開為一縷縷淡霧。
劉邦燒掉棧道的消息傳到關中,章邯等人都鬆了一口氣,劉邦看來是真的打算在山那邊養老了。
甚至劉邦的部下也被這舉動所迷惑,看來漢王真的打算在這裡長住了!有人就打起了小算盤:「徐州老家還有蘭妹子等著我呢!漢王不走,我可得走。
」
於是開始有人溜號,有士兵,也有軍官。
史書記載說,「至南鄭,諸將及士卒多道亡歸,士卒皆歌思東歸。
」可見主要是思鄉病害的。
劉邦也漸漸地消沉下來,醇酒加美人,一杯又一杯……直到有人告訴他說:「丞相蕭何也跑了!」
劉邦大吃一驚,一直以來,蕭何就好像他的左右手,現在居然連他也跑路了。
劉邦的心情,愈加低落。
好在兩天後,蕭何回來了,劉邦又是高興又是生氣,捏著老蕭的胳膊說:「你為什麼也要逃走?」說著委屈的淚水都快要下來了。
蕭何解釋說:「我不是要逃跑,是追逃跑的人!」
劉邦一樂:「你這是去追哪個啊?」
蕭何說出一個人名:「韓信!」
劉邦一聽又不樂意了,「你這是逗我玩呢?追韓信,逃跑的將領有幾十個,你不追他們!去追韓信?」
可偏偏蕭何表情嚴肅:「那些個將領都是平庸貨色,只有韓信,稱得上是國士無雙。
漢王要是打算在漢中養老就算了。
想要和項羽爭奪天下,非韓信不可!」
劉邦嘆一口氣,哪能在這裡窩囊一輩子呢?揮揮手說:「把韓信喊過來,讓他做個將領好了!」
蕭何不動。
劉邦會意,這是嫌棄官職小:「那就大將軍!」
「好啊!」蕭何說,「不過漢王一向怠慢少禮,現在任命大將軍好像招呼個小娃娃似的。
韓信這種人,漢王必須擇良日,齋戒,設壇場,鄭重其事,這樣才可以呢!」
劉邦想了想,有點不樂意,但看看蕭何認真的樣子,終於答應下來。
於是挑了個黃道吉日,搭起了台子,難得隆重的場面,整個漢中都驚動了。
劉邦洗了澡,上了台,司儀一喊話,大家才曉得原來是要拜將。
好些人都以為是自己,這胸脯挺得高高的!
《淮陰侯列傳》記載:「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
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劉邦突然決定拜名不見經傳的韓信為大將,令一班宿將驚訝不已。
「韓信是誰?」樊噲、周勃、曹參等一伙人抬起頭來,眼睜睜地瞧著一個身材高大但看上去不甚壯實的年輕人走上台去!
韓信,既無名校學歷,也缺乏必要的關係門路(樊噲也沒學歷,可他是老劉的連襟),按常理,他沒有如此晉升幅度的可能。
在項羽陣營便是如此,而當劉邦進入漢中,人人思歸的時候,韓信從項羽手下辭職,跳槽來到了劉邦陣營。
可惜也不受重視,擔任的職務是連敖,具體的職責,就是個糧倉管理員,頂多也就是個倉庫長。
「合著我到這山溝溝里就是為了給你們看倉庫啊!」韓信這個氣啊!
但是還有更倒霉的,不知道犯了什麼法,韓信被五花大綁,送上了刑場,將要斬首。
看著前面幾個人的頭顱落地,韓信這個後悔,沒事做到這疙瘩來找死啊!抬頭看見監斬官夏侯嬰(劉邦的車夫),韓信鼓起勇氣叫喊道:「漢王不想爭奪天下了嗎?為什麼殺壯士!」
夏侯嬰一看這小伙,相貌堂堂,氣宇軒昂,坐下來一談,倒是有點佩服這小伙了,推薦給劉邦。
劉邦說,「好啊,那就提拔他做治粟都尉吧!」
治粟都尉,這是個什麼官職?就是管理糧餉的後勤處長,也算是個肥差了,但韓信志不在此,於是他在一個月黑風高夜逃走。
京劇里有個曲目《蕭何月下追韓信》,裡頭一段蕭何的念白,雖然是曲藝的虛構,卻為這一歷史瞬間作了絕好注釋。
「三生有幸,天降下擎天柱保定乾坤,全憑著韜和略將我點醒,我也曾連三本保薦與漢君,他說你出身微賤不肯重用,那時節怒惱將軍,跨下了戰馬,身背著寶劍出了東門,我蕭何聞此言雷轟頭頂,顧不得山又高,水又深,山高水深,路途遙遠,我忍飢挨餓來尋將軍,望將軍你還念我蕭何的情分,望將軍且息怒,暫吞聲,你莫發雷霆,隨我蕭何轉回程,大丈夫要三思而行。
」
所謂「理解萬歲」,韓信被蕭何的話語打動,跟隨他回到漢中。
蕭何再去勸說劉邦,終於說服劉邦,拜韓信為大將。
此刻拜將完畢,劉邦和韓信坐下來攀談,劉邦說:「丞相那麼誇讚將軍你,將軍說說當下本王該怎麼辦吧?」
韓信謙虛了一下,說:「漢王自比項王如何?」
劉邦自嘆不如。
於是,韓信對項羽和劉邦做了一番分析對比。
韓信回憶說:「項羽這個人啊,對底下人蠻客氣的,說話也蠻和氣,有人生病了,他也會傷心落淚表示同情!」
韓信隨即指出,項羽和劉邦,各有自己的仁勇之道。
項羽的勇氣,是個人的武勇,項羽的仁,是婦人之仁。
而劉邦的勇,是集體的武勇,劉邦的的仁,是君王之仁。
因此,韓信認為,劉邦有充分的能力和資本與項羽爭奪天下,「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劉邦大喜。
項羽和劉邦的這種差別,反映在人才管理上,就是西楚陣營的人才凋敝和劉邦陣營的人才濟濟。
項羽手下不是沒有人才,但是項羽不能放手使用,范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韓信、陳平、鍾離昧等也情況雷同。
項羽所用之人,無非親戚同鄉、故舊恩人,如叔叔項伯官居左尹,曾經對項梁有恩的曹咎官居大司馬,以及他個人偏好的猛將力士,如英布、龍且之輩。
而劉邦的隊伍本來很薄弱,但是因為劉邦能用人,無論酒鬼(如酈食其)、降虜(如陳平),大體上都能量材使用。
即便是劉邦最不喜歡的儒生,或者是敵對陣營中不得志的人,只要你有本事,劉邦不管你的有無關係,來者不拒。
因此劉邦的陣營越打越多越強,就是因為這個緣故!
這便是韓信的過人之處,當時實際上也只有他,看出了項劉之間這個根本的不同,除他之外,更無別人。
蕭何為何篤定從未帶領兵作戰的韓信可以統帥三軍?要追他回來
實踐證明,蕭何給劉邦推薦的韓信是非常正確的,正是在韓信的幫助下,最終劉邦才打敗不可一世的項羽,獲得天下,建立了大漢帝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最著名的重視人才的事例。然而問題來了,蕭何為什麼就篤定...
劉邦遇到韓信,從此人生就跟開了掛一樣
上回說到,劉邦在鴻門宴上提前逃跑,回去之後就把左司馬曹無傷這個內奸給殺了,但這也是劉邦僥倖的撿回了一條命而已,這時候劉邦的力量還是太弱小,想要和項羽爭天下還是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