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塊寶地,全因一個無恥「賣國賊」,害得各國相爭455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數千年來的歷史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過強大的時候,也有過被外敵侵略的時候,從早期的匈奴到後來的女真、党項族……有的時候國家會為了一些比較長久的打算犧牲當前的一些利益,以此換得較長時間的太平。

有些朝代會選擇和親的方式和對方交好,也有些時候會忍辱負重將一部分土地割讓出去。

但是,我相信,一個有抱負有雄心的君主,是不會把自己辛苦得來或者父輩得來的基業讓出去的。

但是,也有一些君主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只要自己有美女陪伴,可以錦衣玉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呼風喚雨,其他人的死活和自己又有什麼關係呢?甚至,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慾,可以出賣任何東西,包括自己的子民和土地。

了解五代十國歷史的人會清楚,在那個複雜混亂的時代,有很多野心勃勃的人會趁著亂世想要實現自己的皇帝夢,但是,他們的夢和他們本身的素質並不相匹配。

一些心術不正的人就靠著投機取巧成為了一方霸主,但是,他們的存在仍然會有很多限制,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他們需要尋找助力幫助自己,然而,對於他們自身那來說,他們並沒有可以交換的有價值的東西,而他們所擁有的就是自己所掌管的土地。

有一個皇帝將自己的區域內的一處兵家要地拱手讓給了當時的遊牧民族,以此來換取對方對自己的支持。

就是這種自私的做法,導致了此後的數百年間中原地區始終都無法安穩下來,這個人就是後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

薛居正編寫《舊五代史》則說:石敬瑭是太原人,而且,是春秋時衛國大夫石碏、漢景帝時丞相石奮的後代。

這位開國皇帝曾經是河東節度使,因為一些政治上的事情,惹怒了當時的皇帝李從珂,為了怕被報復,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造反吧。

說不定這樣子還有可能有一條活路,如果成了,自己就能當皇帝,再也不用受這種窩囊氣,不成的話,也不會比這種現狀更差了。

但是,造反總是會有代價的,因此,石敬瑭舉兵反了以後,立刻就被當時的唐軍圍剿,最終被圍困在太原地區。

眼見自己即將失敗,命都可能沒有了,重新投降絕對不可能,還不如尋找一下外來的援助。

恰巧,當時的契丹離著這個地方很近,為了能夠在這次的交戰中獲得勝利,自己可以當皇帝,他和契丹的首領耶律德光達成了一個協議,把幽雲十六州獻給契丹,每年進貢大批財物,以兒國自稱。

不是割讓,而是「獻」。

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就獻出去了,這實在有點讓人難以接受。

並且,對此種認賊作父、賣國求榮的行徑,連其親信都押牙劉知遠也表示反對說:稱臣可矣,以父事之太過,厚以金帛賂之,自足致兵,不必許其土田,恐異日大為中國之患,悔之無及。

此時,正愁沒機會南下的耶律德光喜出望外,立即領兵從雁門關南下來救石敬瑭,最後偷襲大敗後唐軍隊,殺死一萬多人。

後晉天福元年十一月,遼太宗耶律德光冊石敬瑭為皇帝,改元天福,國號晉,契丹主自解衣冠授之。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個地方的重要性,我們先來介紹一下。

燕雲十六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山西北部地區,北京和天津市的全境,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曾有這麼一句話形容燕雲十六州:失嶺北,則必禍燕雲,丟燕雲則必禍中原。

這句話充分表明了此處對於中原的重要性,這就相當於石敬瑭將通往中原的大門就這麼交到了敵人的手中。

為了個人的私慾,石敬瑭把這一處戰略要地交到了外族人手中,也為之後埋下了隱患。

因為獻地的功勞,契丹很快就派兵幫助他取得了勝利,並且,還支援他滅掉了自己的敵人後唐,定都汴梁,成功建立了後晉,成為了一個實打實的皇帝。

只是,這個皇帝並不是完全自由的,而是個「兒皇帝」,這種自降身價的事情都能做的出來,皇帝還有什麼意義呢?

天福七年,石敬瑭憂鬱成疾,於六月在死去,時年51歲,廟號高祖,諡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葬於顯陵。

後晉亡國之後,中原地區經過短暫的混亂,就進入了後周時代。

後周皇帝周世宗柴榮雄韜武略,立志要收回燕雲十六州,但是,隨著他的不幸病死,最終,收復燕雲十六州也就無疾而終了。

等到趙匡胤成為皇帝後,也想著去收復燕雲十六州,但是,最終還是以失敗收尾。

燕雲十六州為險要之地,易守難攻。

失去燕雲十六州這個北部屏障,直接導致中原赤裸裸地暴露在北方少數民族的鐵蹄下,對宋朝的衰變乃至滅亡有著重大影響。

併入遼朝的燕雲十六州,不只是遼朝的經濟最發達地區,而且也是遼朝「漢人」問題最為突出的地方。

後來,兩國雖然交好,但是,燕雲十六州依然是統治者最想收復的地方。

由於石敬瑭的一己私慾,導致幾百年後中原地區頻繁爆發戰亂。

燕雲十六州在非漢族的統治者統治了455年(913-1368年)之後,明朝洪武元年八月,明太祖朱元璋遣徐達、常遇春攻克大都,燕雲十六州得以重新併入漢人勢力範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