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追逐權勢而不擇手段:漢元帝時期的四大無恥政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政客是指那些以政治活動為職業,為了本階級、本集團或個人的政治需要而進行政治投機、玩弄政治權術的人。

漢元帝時期就有這樣的政客,而且人數還不少,下面我們就舉四人。

1、鄭朋

漢元帝即位之初,蕭望之、周堪等士大夫階層暗中與外戚史高、宦官石顯等爭權奪勢。

為了擴大勢力,蕭望之、周堪多次網羅天下名儒和有才能的人,並把他們推薦給漢元帝。

鄭朋想要依附蕭望之、周堪以讓自己升官發財,便上書舉告史高派門人私下與各郡國暗中勾結謀利等罪行。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周堪見鄭朋舉告政敵史高等人的罪行,自然很高興,把他推薦給蕭望之。

蕭望之接見鄭朋,開始時還好,但接觸的時間一久,蕭望之發現鄭朋是一個姦邪的人,於是便與鄭朋斷絕了來往。

鄭朋因此怨恨蕭望之,轉而投靠史高的外戚集團,並告訴史高:之前他之所以舉告史高是蕭望之、周堪等人指使的。

他還向史高舉告蕭望之有「小過五,大罪一」。

史高聞言大驚,這才知道蕭望之、周堪等原來想置自己於死地。

於是,史高與石顯等宦官暗中聯合,奮起反擊,依據鄭朋所提供的蕭望之等人的罪行,反告蕭望之等,使蕭望之、周堪、劉更生紛紛被罷官坐牢。

2、貢禹

漢元帝在當太子時就已聽說貢禹與王吉精通儒家經學,德高望重,即位後便派特使把貢禹和王吉招進京來,準備委以重任。

王吉好不容易得到進京為官的機會,可惜命不夠硬,在進京途中病逝了,唯余貢禹一個人來到京城。

漢元帝因此更加珍惜貢禹,不僅任命他為諫議大夫,還多次謙恭地向他請教如何治理國家。

貢禹捏了幾次鼻子,終於向漢元帝說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

他說:「古時候,君王都很節約,因而用度也很有限,除了徵收十分之一的賦稅外,沒有其它賦稅遙役,所以家家戶戶都保持自給自足的生活。

高祖、孝文、孝景皇帝,宮女不過十多人,御馬不過百餘匹。

但是後世迫不及待地追求享受,惡性發展,就越來越嚴重了。

上行下效,臣屬也跟著奢侈。

我愚昧地認為完全仿效太古,當然困難,但至少也應效法近代祖先的事跡。

現在,宮殿的興建,告一段落,已經無可奈何了,而其它的開支,應儘量減少。

貢禹建議漢元帝實行節儉,這話有問題嗎?表明上還真看不出有什麼問題,但在《資治通鑑》中,司馬光卻一語戳穿貢禹所玩的小心思。

司馬光認為:忠臣之事君也,責其所難,則其易者不勞而正;補其所短,則其長者不勸而遂。

孝元踐位之初,虛心以問禹,禹宜先其所急,後其所緩。

然則優遊不斷,讒佞用權,當時之大患也,而禹不以為言;恭謹節儉,孝元之素志也,而禹孜孜而言之,何哉!使禹之智足不以知,烏得為賢!知而不言,為罪愈大矣!

意思就是說,漢元帝最大的問題是聽信讒言任用佞臣,而貢禹卻拈輕怕重、避實就虛,建議漢元帝踐行節儉。

所以貢禹這麼做,不是忠臣之所為。

3、諸葛豐

諸葛豐是琅琊人,曾任司隸校尉,以特立獨行、剛正耿直著名於朝,他不畏權貴,站在周堪、張猛等士大夫集團一邊,不僅多次向漢元帝表揚周堪、張猛的品行,還屢次舉告、揭發貴戚的不法行為。

後來,諸葛豐因罪被降官,徙為城門校尉。

這時,漢元帝重新起用周堪為光祿勛,並任命周堪的弟子張猛為光祿大夫、給事中,大見信任。

諸葛豐怨恨周堪、張猛不能保住自己的官位,於是便上書漢元帝,控告周堪、張猛的罪行。

之前在漢元帝面前表揚周堪、張猛品行的是諸葛豐,現在給漢元帝上書控告周堪、張猛的,還是他諸葛豐。

諸葛豐這麼做,顯然不是為了朝廷進善去奸,而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前程。

因此,漢元帝認為諸葛豐「不內省諸己……毀譽恣意,不顧前言,不信之大也。

」把諸葛豐貶為平民。

4、楊興

漢元帝既寵信石顯,又想重用周堪。

可惜石顯與周堪勢不兩立,所以周堪復官時,遭到石顯黨羽的一片責難。

當時,楊興因為有才能而被任命為長安令,頗受漢元帝信任。

漢元帝知道楊興平時經常讚譽周堪,所以就像讓楊興站出來為周堪說說話。

但漢元帝又不好直說,於是換了一個方式,問楊興說:「朝臣們都責難周堪,為什麼呢?」

漢元帝這麼問,是希望楊興能夠替周堪辯解。

不料這楊興其實是一個投機取巧、察言觀色的人,他以為漢元帝這麼問,是因為周堪已經不得漢元帝信任了。

於是便按照漢元帝的「意思」,把周堪狠狠地數落了一番,說:「堪非獨不可於朝廷,自州里亦不可也!臣見眾人聞堪與劉更生等謀毀骨肉,以為當誅;故臣前書言堪不可誅傷,為國養恩也。

賈捐之是漢初賈誼的後代,因為多次批評漢元帝的寵臣石顯,想當官而不得。

楊興是賈捐之的好友,某次,賈捐之與楊興喝酒吹牛,又開始數落起石顯的不是。

楊興於是對賈捐之說:「顯方貴,上信用之;今欲進,弟從我計,且與合意,即得入矣!」賈捐之求官心切,聽從了楊興的建議,與楊興一道共同上書稱讚石顯,建議漢元帝應該封賜石顯為關內侯等。

不料石顯居然不吃他們這一套,反而認為「興,捐之懷詐偽,更相薦譽,欲得大位,罔上不道」,上書漢元帝斬殺賈捐之,罰楊興去修城牆。

鄭朋、貢禹、諸葛豐、楊興四人為個人官位前程,為追逐權勢而不擇手段、朝三暮四不知廉恥、無原則、無立場、蛇鼠兩端,顯然都是政客之所為。

但催生這種政客的恰恰是漢元帝自己。

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正因為漢元帝本身就是一個無原則、無立場的帝王,所以在他執政期間,政客才會顯得特別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