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郭嘉到底有多厲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郭嘉,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

赤壁之戰後,曹操曾在百官面前痛苦,說:「若奉孝在,孤不至此」。

奉孝就是郭嘉的字,而曹操的則認為,如果郭嘉還活著,赤壁之戰他就不會敗亡得如此慘烈了,這也是另一種對百官智術淺短的斥責。

赤壁之戰,是定鼎三國雛形的一場大戰役,它的結局使原本強大的曹魏受到了削弱,而孫權、劉備則乘機於南方建立東吳、蜀漢政權,與曹魏南北對峙。

果如曹操所言,三國決定於赤壁,赤壁決定於國郭嘉,似乎決定三國的走向的倒成了郭嘉一人了。

郭嘉何德何能受曹操如此讚賞,他又是否果真有這樣巨大的能力?

我總結郭嘉,作為謀士,他有兩點異於常人:

第一、料人於骨; 第二、料機於先。

簡單說就是,他對人性和時機有自己獨到而準確的把握,這兩點絕不是一般的謀士所能掌企及的,比漢朝的張良有過之而無不及。

料人於骨,簡單說就是看人透徹,不僅是對頭腦簡單的袁紹、性格張揚的孫堅,且對亂世梟雄劉備、性格多變的曹操都能做到了如指掌。

拿劉備來說,他曾被曹操俘虜,因此曹操的謀臣中出現了兩派意見,一派主殺,一派主放。

對於這個問題,郭嘉給出的意見是「一半一半」,也就是既不殺害劉備,也不釋放劉備,而他的解釋和他的意見一樣讓人稱道。


劉備是當時的英雄、豪傑,如果殺害他,就會使曹操背負「害賢」的惡名。

天下有識之士就會認為曹操嫉賢妒能、不能容人,進而對他望而卻步。

當時天下諸侯並起,如果沒有人才的補充,對曹操的統一大業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赤壁之戰就可以看成一場江南、荊襄之地的士人聯合對抗曹魏的案例,結果不言而喻。

當然釋放劉備也是不明智的。

郭嘉清楚,劉備和自己不一樣,他是一個和曹操同樣懷著「大業」野心的人,正如猛虎,牢籠里的樣子可能和別的豬馬牛羊類似,一旦有機會就會掙脫束縛,露出百獸之王的威勢。

所以,不管如何偽裝,郭嘉總是時刻提防劉備,相反這一點上曹操卻犯了想結交劉備、收為己用的疏忽,還以為劉備是一個打雷就能嚇到的儒將,不成想……蛟龍入海,後患無窮。


以上兩點,郭嘉對劉備的總結很透徹,一是「賢名」,一是「野心」,既沒有混淆,也沒有偏執,可見他的頭腦清晰、處事調理。

料及預先,自然是說對時機的把握,既包括對政治時機的把握,也包括對軍事時機的把握,尤其對瞬時的戰機把握,才最能表現郭嘉的異於常人,同樣也以一個英雄為例。


江東孫策當時英雄,繼承父命統一江東。

此時,曹操正與北方最強大的諸侯袁紹對峙,時刻有傾覆的危險。

不巧,一個噩耗嚇得曹操魂飛魄散,那就是孫策要偷襲許都(曹操大本營),所以這不僅是腹背受敵的問題。

可此時,郭嘉的解圍卻讓曹操寬心不少,而結局卻不亞於《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神機妙算」。

他說,「孫策剛剛統一了江東,而他殺害的都是當地豪傑。

孫策又有些江湖習氣,輕率而不設防,所以他即使處於千軍萬馬,也形同一人。

因此隨時有被刺殺的可能,主公不必擔心。

」果然,不久孫策到江邊遊玩,就被被仇敵許貢的門客所殺。

不僅解決了曹操的一大心患,而且避免了曹操分兵禦敵的下策。


郭嘉的兩大特點,讓自己成為了曹操手下第一等的謀臣,但是天妒英才,在曹操統一北方的前夕,年僅39歲的郭嘉由於體弱多病提前駕鶴西遊了。

其實,如果郭嘉不死,或許加上曹操的實力和勢力,並不是人力所能逆轉的,也就沒有後來的三國和西晉了。

但是,歷史就是必然和偶然的孩子,不能假設,沒有倒退,有的只是後人的欣賞和嘆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郭嘉不死,豈會三分天下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的中國文明史湧現出無數風雲人物。怪不得有人會說歷史是由英雄創造的。幾千年來,各種英雄豪傑,奇人異士在中國這個大舞台上各秀絕技,引領著歷史的潮流。

料事如神的謀士郭嘉:死後多年依舊影響天下

三國,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無疑是最為波瀾壯闊的一段。「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說起智慧,我們很容易想起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想起先生那百拆百驗、屢試不爽的錦囊妙計。曹操的身邊也有...

盤點一下三國演義中英年早逝的人物

人們對三國的理解大多數是來源於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成就不在於歷史的傳承,更多的在於軍事政治描寫和人物塑造上,三十六計在三國演義運用到了極致,人們在看過三國演義之後,往往會後很多...

三國十大謀士排名,諸葛亮出山太晚只能列第四

東漢末年,漢室落魄,群雄紛爭,最終以曹操、劉備、孫權割據一方,形成三國鼎立之勢。而在三國鼎立的背後,更是各大謀士雲集之場所。小編從其謀略、成就、影響、治國、才能等方面對比綜合得出如下排名,僅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