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曹參的故事告訴我們,上班時整天喝酒還不太管事的官員,不一定是庸官、壞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很多高位官員們大講特講「懶政、混日子、不作為、得過且過也是腐敗」這句話時,人們的第一反應是鼓掌歡呼。

如果再仔細的琢磨一下,或許會產生疑惑,這句話真的對嗎?

(圖片素材來自於網絡,再製作)

對於官員,我們希望他們是做勤官好呢,還是做庸官好?是勤於作為好呢,還是怠於作為好?如果稍加思慮的話,這個不是問題的問題,還真成了一個讓人撓頭的問題。

如果是真心實意的為了民眾,那勤一點當然好;如果是把為民眾作為藉口說辭的話,那當然是庸一點好。

看來,勤不一定就好,庸也不一定就壞,只是因為時勢的要求不同而已!這不是耍滑頭,這是事實,歷史中也有類似的先例。

歷史長河中,當國家處於初創階段時,有些人因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敬業精神受到後世的敬仰,如,諸葛亮、蕭何等;當國家遭受重大創傷需要休養生息時,有人因為清靜無為、與民生息的寬厚政策受到後世的讚嘆,如,剛入關中時約法三章的劉邦和我們今天說的這個曹參。

「蕭規曹隨」這個成語,它講的是漢朝前任丞相蕭何創立了規章制度,接替他位置的曹參仍照著實行,意義引申為按照前任的成規辦事。

《史記·曹相國世家》中記載:「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

」揚雄《解嘲》中記載:「夫蕭規曹隨,留侯畫策。

(圖片素材來自於網絡,再製作)

曹參,在沒有反秦前,他曾是蕭何的副手。

反秦後,蕭何主要在後方負責後勤保障,而曹參則跟隨劉邦南征北戰並衝鋒到了一線,立下了不少戰功。

韓信在攻占齊國之後,曹參被任命為齊國相國,後來因漢惠帝改制被改稱為齊國丞相。

自公元前202年起,曹參在擔任齊國相國和丞相的這七年時間裡,採納了蓋公的建議,用黃老之術(意思就是,治理國家時,不要管理的太多,重在清靜無為,只要朝廷不橫加干涉,百姓自能自謀生路),也就道家思想,讓戰後的齊國恢復的很快。

對於曹參的治國理政才能,劉邦和蕭何都很清楚,分別向呂后和漢惠帝進行了推薦安排,曹參自己也有很有自信,在聽說蕭何去世後,自己提前就做好了接替國家丞相的準備。

當上了國家丞相的曹參,主要就幹了下面這幾件事:

一是,沒有撤換蕭何以前的部下,仍然用舊人辦事;

二是,新補充人員幾乎都是那些不善於辭令且穩重忠厚有德行的人;

三是,一切制度章程都按照蕭何制定的實施,毫不更改;

四是,發現別人有細小的過錯時,他總是幫他們掩藏遮蓋,官吏之間也是相安無事;

五是,他自己的主要工作就是,不分晝夜的喝酒作樂,不過多的管事。

曹參不只自己喝,還讓屬下跟著他一起喝,前來勸諫他的人,也總是被他灌得大醉而不能說話;

六是,將他在齊國推行的道家黃老思想推廣到了全國,並影響了他之後的幾十年。

(圖片素材來自於網絡,再製作)

曹參整天喝酒不管事,竟讓那個整天也只知道喝酒作樂的漢惠帝都忍不住了,心裡很是疑惑,還以為曹參看不起他。

於是,就派曹參的兒子曹窋(zhú)回家去探口風,並問他:「高祖去世不久,皇上正年輕,丞相整天只知道飲酒,不處理公務,也不向皇上請示,怎麼不為治理天下憂慮呢?」當曹參聽到兒子的勸諫後,不僅沒有聽從,反而是訓斥並打板子予以懲戒。

生氣的漢惠帝劉盈把曹參召去質問,曹參反問了兩個問題:惠帝和高祖比聖明英武,自己和蕭何比才能,誰更強一些?在得到惠帝肯定答覆之後,曹參說出了他的理由:「高祖和蕭何制定的法令都很明白,皇上只要垂衣拱手,大臣們謹守職責,遵照執行不違背偏離不就可以了嗎?」

惠帝認可贊同了他的說法,對曹參上班期間喝酒不管事的做法,不再干涉過問。

曹參任丞相三年,雖然個人在治國理政方面沒有作出什麼大的功績,但他卻讓國家和民眾得到了一定的休養恢復。

曹參這個人的不作為,不是沒有能力,而是不亂為。

從軍事方面來講,《史記·曹相國世家》中太史公曾這樣評價他,說他:戰功之所以這麼多,是因為他同淮陰侯韓信一起作戰;在韓信被殺之後,就只有他獨占美名了。

有呂后受辱時,沒有貿然的對外用兵去征討匈奴或開疆拓土,而是將主要精力放在了讓民眾的休養生息上。

從政治上來講,他曾在齊國任相七年,也積累了不少理政經驗,但在新崗位上卻沒有為了自己的名聲而去搞改革掙政績,只是默默的執行好前任蕭何制定下的政策。

他的飲酒作樂,或許就是想通過自己的行為告訴大家,我不會過多的干涉你們,大家只要按部就班的干好自己的事情,這就是最好的盡責途徑。

關於曹參的治政理念,我認為最核心的思想就在於他離任齊相時與接自己班的齊國丞相的那幾句對話上。

曹參說:「你要把齊國的監獄和市場當作寄管的物品,千萬別去擾亂變動。

」繼任者說:「治理國家難道沒有比這更重要的嗎?」曹參說:「不能那樣想。

監獄和市場,是好人和壞人都能容納的地方,如果嚴加干涉,壞人在哪裡容身呢?

從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開始,天下大亂,到公元前202年西漢王朝正式建立,接著又是國家內亂,直到公元前194年劉邦去世前才平定誅殺了那幾個主要的異姓諸侯王,蕭何等主要功臣幾乎都被整治過,很多好的政策都沒有能夠得到持久的推行。

到公元前193年曹參被任命為漢朝丞相時,國家和民眾都已經疲憊到了極致,朝野上下都是鋒鏑餘生,勞極思息,人心思定,讓每一個人都能夠過上正常的生活,這或許就是當時國家治理的最高目標。

我們國家歷來都不缺少好的制度,缺少的就是像曹參這樣能夠不受干擾、持之以恆地落實好這些制度的人。

因為聰明人太多了,喜歡給自己臉上貼金弄政績的人太多了,喜歡舞花劍搞表演的人太多了,他們可以為了一己之私利,甚至於不惜毀掉所在的集體或國家,像魏國的公叔,趙國的郭開,宋朝的秦檜、清朝的孫之獬……

(圖片素材來自於網絡,再製作)

曹參作為漢初黃老思想的有力提倡者,他循規而治、清靜無為做法,並不是庸碌無為,而是不妄為,不亂為,不折騰,不擾民,而是適應了當時國家的發展形勢。

司馬遷對他的這種行為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說:「參為漢相國,清靜極言合道。

然百姓離秦之酷後,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

《漢史》中記載,說曹參在死後,當時民間就流傳了這樣一首歌謠來稱頌他:「蕭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齊;曹參接任後,遵守不偏離。

施政貴清靜,百姓心歡喜。

看來,他喝酒作樂的消極做法不僅沒有受到輿論的指責,還得到了當時民眾的認可,這確實值得我們大家深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