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學活用厚黑學智慧精髓——該「厚」到什麼程度續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一篇我們講到劉備的「厚道」。

劉備為什麼能夠成為蜀國的帝王,這和他重視人才是分不開的,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他是如何運用「厚道」的技巧獲得人才。

人才是打江山的最重要資本之一。

在推崇武力和智謀的時代,劉備「中山靖王之後」的招牌自然還不可以吸納人才。

於是劉備便遍行仁義,重感情,講義氣,因此廣得人緣,縱觀劉備的一生,他手下的文臣武將無不對他忠心耿耿,誓死相隨。

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劉備結識了關羽和張飛,三人志同道合,一見傾心,友愛異常,寢則同床,親如兄弟。

趙雲本是公孫瓚的手下,劉備見趙雲,想要把他招來,於是待他很有情意。

後來,趙雲因為兄長去世,向公孫瓚請辭歸鄉,劉備知道趙雲此去便不會再回來,因此握著趙雲的手不捨得分別,甚至還傷感地大哭起來。

趙雲十分感動。

後來,劉備依附袁紹之後,趙雲果然至鄴城求見劉備,二人同床眠臥。

趙雲從此便追隨劉備,終生不離。

著名謀士徐庶離開他的時候,他更是送他千里,痛哭而別,徐庶雖然走了,卻給他推薦了諸葛亮。

而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更是婦孺皆知,一時傳為佳話。

當時諸葛亮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二十幾歲的青年,而劉備卻委身親自三次前往,鍥而不捨,讓諸葛亮深為感動,於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如此等等,這些人在當時都是人中翹楚、將中奇才、之所以能夠為劉備所攬,正是劉備廣結厚緣發揮了作用。

一個人要想有較大的成就,首先必須分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大小遠近、該忍則忍,該發就發,並且,他總是能夠將自己的感情深深藏起來,不讓別人看出絲毫端倪,似乎沒什麼能夠打擊到他的內心,也沒有明顯的弱點能被對手利用。

漢獻帝初平四年(183年),割據兗州的曹操以為父報仇為名,發兵攻打徐州。

徐州牧陶謙獨力難支,劉備率軍相助,與曹軍交戰,使久被曹軍圍困的徐州緩解危機。

陶謙盛宴款待劉備,並主動提出將徐州讓給與劉備。

劉備卻只是推辭,終不肯接受。

曹操退兵後,陶謙再向劉備提出讓徐州,劉備苦苦推辭,終不同意。

不久,陶謙染病,日漸嚴重,勸劉備接受徐州。

劉備還是辭讓,陶謙便以手指心而死。

陶謙死後,徐州軍民極力擁戴劉備執掌州權,手下將領也再三相勸。

至此,劉備才同意接受徐州大權,擔任徐州牧。

當然,劉備之所以三辭徐州,是出於對當時情勢的清醒認識。

當時的徐州正處於四戰之地,野心勃勃的曹操正虎視眈眈,鄰近的軍福如袁術、呂布、袁紹之輩都在覬覦。

一旦接管,兵峰相向自不待言。

掏錢真心相讓,其部下當然未必心悅臣服,這些問題,不容劉備不顧慮。

不過,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徐州,對於劉備來說,畢竟具有強大的誘惑力,他也很想得到徐州。

因此陶謙一死,在外有北海相孔融的支持,內有糜竺及徐州軍民的廣泛擁戴的情況下,劉備便不失時機地同意接替陶謙任徐州牧,將徐州據為己有。

一切順理成章,劉備不僅博取了仁義忠厚之名,而且還贏取了民心。

任何有遠大抱負想成為天下之首的人,沒有一個人能夠順理成章,安安穩穩地登上皇帝的寶座,更何況是在三國爭霸的時期,劉備能以平民之資最後勝出,實在不能不算是奇蹟,而助他成就奇蹟的正是他自己的厚黑之術。

劉備的臉皮之厚度,可謂是舉世無雙。

他在寄人籬下的時候懂得韜光養晦,肯放下身段,以平等的姿態對待將領謀士,以仁義之姿欲擒故縱贏得徐州,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建立自己的漢室政權。

有人懷疑劉備的仁義道德都是裝出來的。

在這種程度上,劉備的「厚道」的確有時讓人看來撲朔迷離,似真非真,似假非假。

但這一切都不重要,重點的是他外在表現的確給人重仁義、惜人才的感覺,因此能夠感動人,讓人死心塌地地追隨,並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

如果說三國中曹魏是以權謀、實力取勝,孫吳是以地利取勝,那麼劉備所開創的蜀漢則是以「厚道」取勝。

劉備的厚學功夫真是一流,如果人們能像他一樣「厚」的話,那麼還愁什麼辦不成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靠演技籠絡大批小弟,最後還坐到皇帝的位子

熟悉三國演義的人很多,對於三國演義中的英雄人物也都有自己的見解。曹操梟雄,足智多謀,雖然自己是官二代(其養父是曹騰,家裡那是富的你不服不行),但是曹操自己也不是吃乾飯的紈絝子弟。年輕時候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