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大帝關羽遇害有周倉殉節,陳勝身死有呂臣復仇,義薄雲天何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身在曹營心在漢」、「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等歷史典故的主人公都指向同一個人:關羽。

劉備、關羽、張飛因志趣相投,義結金蘭,劉備軍於下邳城戰敗後,關羽同劉備失散,無奈之下暫為曹操收留,曹操對其極為賞識,百般籠絡,但其不為所動,堅持「一旦知曉兄長下落,便要尋他而去」的基本立場始終不變。

因此,關羽被後世奉為忠義的代表、節操的典範。

也許是關羽的形象太過光彩照人,以至於其他人都相形見絀,其實關羽的部將周倉又何嘗不是一個極其忠義之人。

《三國演義》中周倉出身貧賤,性情豪放,辦事果斷,待人赤誠,忠心不二,早年為生活所迫,經常到今解州一帶挑販私鹽,因而練就一雙鐵腳板,兩條飛毛腿,一身好武藝。

黃巾之亂後,他和同是黃巾軍的裴元紹率部嘯聚山林,因久慕關羽盛名,關羽千里走單騎時,周倉趁機投降關羽,成為他的貼身護衛。

從此,周倉對關羽忠心不二,矢志不移,跟隨關羽南征北戰,屢立功勳,直到關羽大意失荊州被孫權斬首。

得知關羽遇害後,周倉在麥城大哭失聲,拔劍自刎而死。

歷史回溯四百多年,另一段主僕故事同樣讓人感動。

大澤鄉起義後,陳勝所領導的起義軍迅猛發展,很快控制了安徽、河南交界的大片地區,並建立張楚政權。

秦軍在滎陽重創起義軍後,即傾全力進攻張楚政權都城陳縣,公元前209年十二月,陳勝親率農民軍將士與秦軍展開激戰,雖奮力拚搏,終究未能挽回敗局,被迫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準備重新聚集力量,再做反秦的努力。

但沒想到,竟被跟隨自己數月的車夫莊賈殺害。

陳勝被害,激起其舊時侍從、將軍呂臣極大悲憤。

他在新陽(今安徽界首北)重舉義旗,組建「蒼頭軍」,從秦軍手中奪回陳縣,處死了投降秦軍的叛徒莊賈,重新豎起「張楚」大旗。

關羽、陳勝雖曾揚名於世,但都是以悲劇收場,他們雖非完人,但他們都贏得了身邊人的生死相隨,其人格魅力可見一斑。

但是周倉、呂臣的高尚品格更難能可貴,他們對人真誠,一身正氣,一旦獲得知遇,並不是苛求高官厚祿,而是以死相報。

相比之下,猶如過江之鯽的漢奸們是否處事太過靈活,以至於常不為主子所信任、所認同。

南宋時,偽齊皇帝為金朝所廢,劉豫哀求說:「我們父子沒有什麼對不起大金的地方。

」完顏昌說:「從前趙氏少帝離開京城,百姓有自焚赴死的,號泣之聲遠近都能聽到。

現今你被廢,沒有一人可憐你,你怎不自責呢?」劉豫無以回答。

(版權@研古用今所有,首發今日頭條,如需轉載到其他網站請聯繫本人。

工作聯繫、約稿:[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陳勝鴻鵠浩志大敗於何人之手,成千古遺恨

陳勝,陽城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領袖,秦朝末年帶領農民起義,在大澤鄉起兵,不久後在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後被秦將章邯所敗,遭車夫刺殺。劉邦稱帝後,追封陳勝為「隱王」。周恩來:「夫陳涉以...

大澤鄉起義失敗的歷史教訓 大澤鄉起義意義

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它從根本上動搖了秦王朝統治,為爾後項羽、劉邦滅秦創造了有利條件,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占有重...

陳勝王是如何死的?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蘄(qi)縣大澤鄉(今安徽省宿州市劉集村)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點燃了秦末農民起義的熊熊烈火,並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後結局如何?

初中時我們都學過《陳涉世家》這篇文言文,大澤鄉起義,又稱「陳勝吳廣起義」,是秦末農民戰爭的一部分。此次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