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朝之一:陳橋兵變,是毫不知情被抬上龍座,還是早有預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黃袍初進御,系馬耀軍威。

翠蓋開皇極,清蔭護紫薇。

風聲驚虎嘯,日影動龍飛。

千古興王地,擎天一柱巍。

陳橋驛,位於今天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東南部。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在此發動兵變,建立北宋,開創了一個新的王朝。

趙匡胤天命所付,在建立宋朝的初期就創造了兩個歷史,一個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成了皇帝,一個就是「杯酒釋兵權」。

我們先來說說「陳橋兵變」。

像這樣不流血,就實現了王朝更替,在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陳橋驛舊址


要真正了解這段典故和歷史,我們先要弄清這幾個問題:

1、為啥是趙匡胤黃袍加身,而不是李匡胤、錢匡胤坐上皇位?

先看看五代十國的時代背景。

可以說,這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時期,從唐朝滅亡到宋朝建立,這短短几十年時間,出現了十幾個政權,幾十個皇帝。

中華大地軍閥混戰狼煙四起,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五代十國疆域圖

老趙家的背景如何?

趙匡胤出生在一個軍人世家。

曾祖父趙珽,唐朝時在藩鎮盧龍節度使屬下任從事,累官兼任御史中丞;爺爺趙敬,歷任後唐的營州、薊州、涿州刺史;父親趙弘殷,少驍勇善戰,初事後唐王鎔,有功,留典禁軍。

後漢任護聖都指揮使。

入後周,以功累遷至檢校司徒,封天水縣男,後與子趙匡胤分典禁兵。

有這樣的家世背景,再加上趙匡胤本人又驍勇善戰有勇有謀,所以在世宗柴榮手下當個將軍是沒問題的。

趙匡胤是怎麼從一個普通將軍升為高級將領的 ?

公元954年,高平之戰爆發。

此時後周世宗柴榮繼位,國內政局不穩。

此時北漢聯合契丹來犯,於是柴榮決定御駕親征。

剛開始時,後周節節敗退。

在此危急時刻,柴榮不顧手下反對,親臨戰場督陣。

後周將士看到皇帝都上陣了,也都殺紅了眼。

此時趙匡胤挺身而出,他振臂高呼:「主上面臨險境,我等當拚死一戰」,身先士卒帶頭衝鋒,後周軍隊頓時士氣大震,人人奮勇殺敵,最終後周反敗為勝,擊潰了來犯敵軍。

此戰之後,趙匡胤的膽識謀略得到了柴榮的賞識,被提拔為殿前都虞候,成為了禁軍的高級將領。

高平之戰,趙匡胤翻身之戰

周世宗柴榮駕崩前的先手做了哪些準備?

公元959年,柴榮為收復燕雲十六州,在北伐途中舊疾復發一病不起。

柴榮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後,開始部署身後事,做了三件事,以備無患。

第一件事,冊立符秀鳳為皇后。

第二件事,託孤。

文臣方面,他選了三位宰相——范質、王溥、魏仁浦;武將方面,他選了一個——趙匡胤。

第三件事,將李重進和張永德外放,一個去做揚州節度使,一個去做澶州節度使;讓侍衛親軍步軍司的副都指揮使韓通,權領侍衛親軍馬軍司之事。

柴榮所辦的這三件事,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都是為了鞏固他的大周江山。

第一件事,他之所以要冊立符秀鳳為皇后,而不冊立楊貴妃和秦貴妃為後,因為符秀鳳不只是太子柴宗訓的親姨,她的背後還有一個強大的老爹——符彥卿。

符秀英將死之時,把妹妹符秀鳳薦給柴榮,為的就是讓符秀鳳做皇后,為的就是讓這個未來的皇后好好關照兒子!

再看第二件事,四個顧命大臣中三個都是文人。

在那個人人都是刀斧手的時代,文人是做不了皇帝的,選三個文人做顧命大臣,柴榮放心。

同時又出現一個問題,在那個人人都是刀斧手的時代,單靠文人,鞏固江山便成了問題。

於是在顧命大臣中,需要一個武將,而這一個武將便是趙匡胤。

他為什麼要選趙匡胤?如果說因為趙匡胤和他是結拜兄弟,那就錯了!結拜兄弟的關係再鐵,能鐵得過姐夫和表兄弟?而他的姐夫張永德,以及表兄弟李重進,不僅沒有受命託孤,反被外放,出守邊疆。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柴榮選中了趙匡胤?趙匡胤雖說位居點檢司的點檢,位高權重,但他資歷較淺,年紀也太輕,就是他作怪,也沒有號召力。

等他有了資歷,有了號召力的時候,七歲的小皇帝已經長大了。

說白了,柴榮看中的就是趙匡胤的資歷尚淺,成不了大氣候,翻不了天。

柴榮就這還不放心。

對於魯莽、暴躁而又忠於大周的韓通,他特別加以重用。

侍衛親軍步軍司的統帥雖說還是符彥卿,柴榮讓符彥卿依然鎮守天雄,主要抵禦北漢與契丹。

萬一朝廷有變,符彥卿便可從天雄起兵勤王。

這樣一來,侍衛親軍步軍司和侍衛親軍馬軍司的真正話事人還是韓通。

正好,韓通和趙匡胤又是死對頭,用韓通來牽制趙匡胤,可以起到更好的作用。

做完這三件事後,柴榮於顯德六年六月十八日夜,安詳地閉上了雙眼,年僅三十九歲,廟號世宗。

根據遺詔,年僅七歲的太子柴宗訓在靈前即位,尊符皇后為太后,一切典禮,概從舊制。

周世宗柴榮

趙匡胤是怎樣逐步執掌後周軍權的?

在四位顧命大臣中,只有趙匡胤一人是軍人。

五代自梁始,掌握國家權力的都是軍人。

趙匡胤雖說位列顧命大臣之末,但他說話極有分量,他一邊與范質、王溥、魏仁浦一道,謹慎地輔佐幼主處理軍國大事,一邊悄悄地做著他蓄謀已久的事情。

第一步,姻親結夥。

他讓自己的二弟趙匡義,即後面的宋太宗娶了符彥卿的女兒作為繼室,讓四弟趙匡美也娶了的張令鐸女兒。

這符彥卿和張令鐸,一個乃當朝國舅,人強馬壯;一個乃死對頭韓通的交好,和他們有了姻親關係,相當於就在韓通背後布下了兩顆釘子。

第二步,安插黨羽。

也不知道趙匡胤是如何發揮三寸不爛之舌功效的,總而言之,他說服了其他三相給殿前三司都增設了副都指揮使和都虞侯的職位,相當於給三司的長官增設了兩個副手。

首先把莫逆之交慕容延釗放到了殿前司副都點檢的位置,這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補韓令坤為殿前司的都虞侯。

此人和慕容延釗一樣,也和趙匡胤是莫逆之交。

接著,趙匡胤又把人手到了其他兩司。

殿前司空缺的都虞侯一職給補了,侍衛親軍步軍司的都虞侯一職因韓通的升遷,一直空著,該不該補?該補!

於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美的未來老丈人張令鐸,坐上了侍衛親軍步軍司的都虞侯寶座。

這樣一來,殿前司和侍衛親軍步軍司都有了副都指揮使,唯侍衛親軍馬軍司沒有,怎麼辦?設!

於是,郭從義由侍衛親軍馬軍司的都虞侯遷為副都指揮使,都虞侯的遺缺就由高懷德補上。

至此,掌管禁軍三司的八巨頭禁軍三司:每個司設正、副都指揮使(都點檢)和都虞侯,俗稱三巨頭。

一個司三個巨頭,三個

司應該是九個巨頭,因韓通一兼二職,為八個。

除了韓通之外,全都成了趙匡胤的人。

第三步,爭取一起能爭取的力量。

趙匡胤想把來自各方面的阻力降到最低限度。

為了降到最低限度,他想盡辦法爭取、討好那些有可能反對他稱帝的人。

前面提到,周世宗的表兄弟李重進被外放出守邊疆。

時值揚州的母親七十大壽,無法廝奉膝下。

趙匡胤知道後,不但送了二百兩銀子的壽禮,還親自前去拜壽,自辰時一刻來到李重進家,直到未時三刻才離去,期間不但親自張羅李老夫人的壽宴,還代李重進迎來送往親朋好友。

消息傳到揚州,把李重進感動得涕零淚下。

趙匡胤提前能鋪墊的工作已經完成,剩下的就看機會的把握了。


究竟是毫不知情被兄弟們抬上了龍座,還是早有預謀?

陳橋事變的結果大家都很清楚,但過程中卻有充滿了疑點。

疑點1:契丹入侵是否真有其事?

公元960年(後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

主政的符太后乃一介女流,毫無主見,茫然不知所措,最後由范質、王溥商議出結果,決定委派趙匡胤出戰,持有最高軍權,可以調動全國兵馬。

正是這個決定,最終讓趙匡胤擁有了顛覆後周的巨大權力。

那契丹和北漢到底有沒有入侵後周?有部分正史中有相關記載。

那入侵的軍隊後來怎麼樣了呢?據《宋史。

卷一》記載,「鎮州郭崇報,契丹與北漢皆遁。

」《續資治通鑑長編。

卷一》的記載也是:「契丹與北漢皆遁去。

」難道契丹和北漢沒有任何成果,被趙匡胤一披黃袍都嚇跑了麼?

正史中的權威資料《宋史》《舊五代史》《資治通鑑》雖然都記載了這次入侵,但是這些文獻的史源並不可靠,因為《舊五代史》是北宋初年修錄的,也就是說趙匡胤自己修錄的。

《國史》是宋太宗的兒子宋真宗時期修錄的,而國史依據的資料是《太祖實錄》,也是趙匡胤時期修錄的,所以正史的關於契丹和北漢軍隊逃跑的記載可信度不高。

我們可以參考《遼史》的記載,畢竟《遼史》不用忌諱,應該比較可靠。

據《遼史》記載,當時遼國國內王子謀反,正是全國上下忙著撲滅造反的關鍵關頭,哪有功夫去侵犯後周,所以遼史根本沒有記載出兵的事情。

所以我們基本可以確定契丹和北漢入侵的事情是虛造的。

誰製造的呢,答案不言而喻,當然是老趙本人了。

為什麼要製造這個謠言的?很簡單,趙匡胤沒有調動軍隊的權利,調動軍隊的權利在韓通手裡。

只有把軍隊調出京都,軍權才能交到趙匡胤手裡了。

疑點2:流言讖語

京城散步流言,「出師之日,策點檢為天子」。

後來軍中又有人根據天象散布二日爭鬥的流言。

流言讖語之流,往往會給起事者本身披上一股神秘色彩,正好符合天命所歸的意味,幹嘛不用?

疑點3:趕路速度

正月初三,趙匡胤率軍自開封開赴前線,當晚夜宿陳橋。

陳橋位置在哪,距開封東北二十公里處。

十萬火急之下,急行軍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換成今天的長度不到10公里,請問這是打仗還是春遊呢?

所以這只能表明,名曰行軍,實則拖延。

疑點4:醉酒

作為迎敵大將,趙匡胤何許人也,至少算得上當時最有軍事才能和統御才能的其中一個。

這樣的人能在大敵當前之下別說喝醉,就是睡覺也是枕著刀,怎麼可能喝得酩酊大醉?而且對軍中發生的一切一無所知。

醉的境界太完美了,答案只有一個:裝醉。

疑點5:禪位詔書和黃袍

即位的黃袍,這個東西可不是一件普通物品,私藏黃袍是要殺頭的,軍隊中怎麼可能有黃袍,這件黃袍是哪裡來的。

即使是臨時做一件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所以此事在歷朝歷代都有人質疑,還有人作詩曰:「黃袍不是尋常物,誰信軍中偶得之」。

再說詔書,翰林學士承旨陶谷的詔書是怎麼來的?翰林學士承旨是個官名,這個官就是給皇帝起草詔書的,所以陶谷起草詔書不奇怪,但是他怎麼知道趙匡胤需要詔書呢,而且需要的是禪位詔書呢?這個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疑點6:韓通被殺

得到趙匡胤黃袍加身的消息,韓通立即回去布置人手,在回家的路上就碰上了趙匡胤的先頭部隊都指揮使王彥升,一路追殺韓通,最終將韓通砍死在家門口,並將韓通一家七十餘口盡行殺戮,然後出來迎接趙匡胤。

如果不是早有預謀,何來的半路埋伏?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王朝初立,萬象更新。

接下來,趙匡胤又面臨一個更艱難的抉擇。

後事如何,敬請期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