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足備之俊傑:陳登陳元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陳登,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出場的機會很少,給人留下的印象不深。
在史書《三國志》中雖然對他有所介紹,但是寥寥百餘字,語焉不詳。
不過陳登卻是最讓劉備難以忘懷的人之一。
後來在一次與劉表、許汜一起談到陳登的時候,劉備毫不掩飾的稱讚陳登:
「若元龍文武膽志,當求之於古耳,造次難得比也。
」。
對於陳登,一代奸雄曹操的評價也是非常高的。
曹操是「每臨大江而嘆,恨不早用陳元龍計,而令封豕養其爪牙。
」陳壽在《三國志•呂布臧洪傳》中對陳登的評價是:「陳登、臧洪並有雄氣壯節,登降年夙隕,功業未遂,洪以兵弱敵強,烈志不立,惜哉!」顯然對陳登也是充滿了惋惜之情。
由以上的評價中我們可以看出:陳登此人的確有點不簡單。
一. 傳奇的陳登
陳登(公元163年-201年),字元龍,東漢下邳淮浦(今江蘇省漣水縣)人。
《三國志•呂布臧洪傳》注引《先賢行狀》中說陳登
「忠亮高爽,沉深有大略,少有扶世濟民之志。
博覽載籍,雅有文藝,舊典文章,莫不貫綜。
」這與他的家庭背景有很大的關係。
陳登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沛相陳珪之子,陳珪叔父是後漢名臣陳球。
陳球曾經做過司空、光祿大夫、太常、太尉等要職。
漢靈帝光和二年(公元179年),陳球聯絡朝中部分大臣誅殺宦官不成,最後被殺。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陳球等人的行為倍受推崇,屬於清流名士之列,在這種家庭出身的陳登自然自幼深受薰陶,對當時的紛亂局勢應該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這對陳登後來的人生之路似乎也起到了一定的影響。
說起陳登為官後的政績和名望,無論是正史、野史都是眾口一詞,非常讚賞。
陳登二十五歲「舉孝廉,除東陽長,養耆育孤,視民如傷。
是時,世荒民飢,州牧陶謙表登為典農校尉,乃巡土田之宜,盡鑿溉之利,繥稻豐積。
奉使到許,太祖以登為廣陵太守,令陰合眾以圖呂布。
登在廣陵,明審賞罰,威信宣布。
海賊薛州之群萬有餘戶,束手歸命。
未及期年,功化以就,百姓畏而愛之。
」(見《先賢行狀》,下文未註明出處皆同),在擔任廣陵太守期間政績斐然、名望極高,後來曹操提拔他當東城太守時,廣陵吏民還出現了一場「共拔郡隨登,老弱襁負而追之」的感人場面。
陳登十分感動,耐心地勸說他們回去:「我在廣陵任太守,吳寇頻頻來犯,總算勉強打跑了他們。
我走後,你們不用擔心,肯定會有更好的太守來治理廣陵的。
」百姓們終於被陳登說服,不再堅持。
陳登與廣陵百姓建立的魚水深情,令人感嘆。
陳壽在《三國志•呂布臧洪傳》中也評價陳登「在廣陵有威名」。
由以上幾個事例可以看出:陳登在內政方面的確是個高手,足以稱之為一代良吏。
陳登不但在內政方面卓有成就,在軍事上也是一把好手,屬於文武兼備的人才。
曹操兵圍下邳、襲擊呂布之時,陳登擔任曹軍的先鋒,立有戰功;就任廣陵太守期間更是和江東戰神孫策展開過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
廣陵地接長江,向為江東孫策所覦覬。
大約在建安四年(199),孫策主動發難,派孫權跨江進攻陳登所守匡琦城(當在漢射陽縣附近)。
敵軍十倍於陳登守軍,又沒有徐晃、樂進等那樣的大將,但陳登鎮靜自若,命將士們嚴陣以待。
為迷惑敵人,陳登下令緊閉城門,偃旗息鼓,示弱於敵。
陳登登上城樓,仔細觀察敵軍,認為可以出擊,突然打開城門,將士們如下山猛虎,奮勇殺出,向敵陣衝去。
孫權所部猝不及防,被陳登軍沖亂,潰不成軍,失去指揮。
陳登親自擂鼓,將士奮勇衝殺,孫權軍很多士兵登船不及,被殺死淹死者不計其數,大敗而回。
陳登取得全面勝利。
不久,孫權率大軍捲土重來,再次進攻廣陵郡。
陳登一面向曹操告急,一面做好應敵準備。
他暗中命人在救兵來援的必經之地聚積柴草,隔十步一堆,縱橫成行,布列整齊,然後乘夜點燃,光照遠近。
孫權軍發現後,誤以為救軍已到,十分驚恐。
陳登見時機已到,親率大軍出擊,一舉擊潰孫權軍,再次取得了保衛廣陵的勝利。
接下來再看看陳登的縱橫之術。
從史料分析,陳登在這方面也堪稱一流。
陶謙死後,陳登親自說服劉備擔任徐州牧:「「今漢室陵遲,海內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
彼州殷富,戶口百萬,欲屈使君撫臨州事。
」當時的劉備表面上還顯得比較猶豫。
陳登曰:「今欲為使君合步騎十萬,上可以匡主濟民,成五霸之業,下可以割地守境,書功於竹帛。
若使君不見聽許,登亦未敢聽使君也。
」(見《三國志•先主傳》);不僅如此,陳登還致信袁紹,以求得到支持,陳登向袁紹表示:「輒共奉故平原相劉備府君以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歸」,這一切都讓劉備對陳登心存感激之情,所以才會出現前面提到的劉備對陳登的懷念。
呂布占據徐州時,陳登奉命晉見曹操,他向曹操陳述了自己對呂布的不屑:勇而無計,輕於去就,宜早圖之(見《三國志•呂布傳》。
這個評價得到了曹操的高度讚賞(後來陳壽的觀點也基本上和陳登相同,成為後世對呂布的定棺之評價)。
其結果是「即增珪秩中二千石,拜登廣陵太守。
臨別,太祖執登手曰:『東方之事,便以相付』。
」父子二人名利雙收。
而原本想利用陳登出使謀求徐州牧一職的呂布一無所獲,等於是放了一個姦細在自己的身邊。
接下來再看看陳登的另外一項長處:人物品藻。
後漢時期,人物品藻的風氣非常盛行。
而陳登也是箇中好手。
《三國志•陳矯傳》中記錄了陳登對人物品藻的一段話:
太守陳登請為功曹,使矯詣許,謂曰:「許下論議,待吾不足;足下相為觀察,還以見誨。
」矯還曰:「聞遠近之論,頗謂明府驕而自矜。
」登曰:「夫閨門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陳元方兄弟;淵清玉絜,有禮有法,吾敬華子魚;清修疾惡,有識有義,吾敬趙元達;博聞強記,奇逸卓犖,吾敬孔文舉;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所敬如此,何驕之有!餘子瑣瑣,亦焉足錄哉?」登雅意如此,而深敬友矯。
從這段話中可以發現:陳登不僅有自知之明,亦有鑒人之能,他的品藻亦是非常了得。
從以上政績名望、軍功、縱橫之術、人物品藻等四個方面都能夠看出:陳登的一生很有特色,真的是充滿了傳奇色彩。
除了《三國志•陳矯傳》中說他「聞遠近之論,頗謂明府驕而自矜。
」這一個小小的弱點之外,陳登都算得上一位「完人」了,難怪陳壽會說他「有雄氣壯節,登降年夙隕,功業未遂。
。
。
。
。
。
惜哉!」了。
二.地方意識強烈的陳登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陳登的確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奇才。
但這只能證明作為個體的陳登能力很強,但作為一個政治人物的陳登,在政治立場上的表現究竟如何呢?史料上沒有記載。
我們可以通過對當時複雜的政治形勢和陳登及所代表的徐州世族和豪強地主勢力的一舉一動來進行分析,以便更加清楚的了解陳登。
漢末的時局正如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所言:「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在這種複雜的社會環境下,徐州的豪強地主和世族勢力(以下簡稱徐州勢力)也和其他地區一樣,初期處於一個兩難的境地。
一方面他們要極力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不希望在本地區發生動盪和混亂而對自身的利益造成損害;另一方面他們又不太情願接受外來勢力的介入,而成為諸侯混戰的戰場;第三,他們對外人的管理又都心存疑慮,所以,朝廷委派的揚州人陶謙進入徐州這時候,徐州勢力採用的一種表面支持、實則靜觀其行的做法。
因此,才會出現諸如很多名士並不買帳的情況。
但隨著陶謙在徐州的卓有成效的管制,徐州勢力的自身利益基本上得到了保證。
因此,陶歉也逐漸成為徐州勢力的政治領袖。
在這種情況下,陶謙才得以順利的在徐州開始了數年的統治。
也正因為如此,當陶謙殺死曹操父親一家引起曹操血腥屠城之時,徐州勢力團結一心,抵抗曹操的瘋狂進攻。
從這個角度分析,徐州勢力自身還沒有出現一個公認的本土政治領袖,所以不得不依靠「外人「陶謙了。
這種情況在徐州維持了教長的一段時間,直到陶謙去世。
此時的陳登雖然已經在徐州嶄露頭角,但畢竟還很年輕,不足以成為徐州勢力的領頭人,但是,由於陳登是在陶謙的提拔下邁入政壇,很可能和陶謙保持著一種良好的工作、私人關係,加上陳登家族在徐州的巨大影響力,陶謙和徐州勢力都把陳登看著是雙方進行溝通、協調的中間人。
這時候的陳登也逐漸成為一個發言人的角色。
陳登的這個發言人的作用在陶謙死後得到了充分發揮。
劉備之所以能夠當上徐州牧,未必是陳登對劉備有多欣賞,而是因為嚴峻的現實讓徐州勢力的選擇實在是太少了,在徐州面臨曹操瘋狂進攻的形勢下,這也是唯一的正確選擇。
劉備就問過陳登為什麼不選擇近在咫尺的「四世三公」之後---袁術,陳登一語道破了袁術「公路驕豪,非治亂之主。
」曹操的兩次進攻讓徐州勢力的勢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而自身又沒有公認的政治領袖,所以只好採用一個老辦法:借力用力,繼續用「外人「劉備來協助安定徐州的局勢。
這種選擇可謂用心良苦。
徐州勢力是怎麼表現出這種想法呢?就是陳登寫給袁紹的信。
按照常理,州郡推舉長官,應該是向朝廷上表,可徐州勢力的做法卻是告之袁紹,這個做法令人感到很蹊蹺。
為什麼呢?因為袁紹是曹操的盟友,而劉備與袁紹的關係也比較特別。
雖然不見記載,但是從袁紹的回信中「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
」的口氣中可以得知:袁紹對劉備的評價如此之高,極有可能二人原本就是舊交,關係密切,而且雙方的關係已經是廣為人知。
徐州勢力就是利用了這種關係,借推劉備為徐州牧而希望利用袁紹來勸阻曹操,換取徐州的和平。
(這裡附帶說一句:既然徐州勢力如此的看中袁紹,那為什麼不乾脆請袁紹來管制徐州呢?筆者認為: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袁紹的勢力當時很強大,徐州勢力是怕到時候真的成了請神容易送神難了)而徐州勢力自己對劉備沒有那麼大的信心。
陳群就曾經當著劉備的面說過:
徐州迎備,備欲往,群說備曰:「袁術尚強,今東,必與之爭。
呂布若襲將軍之後,將軍雖得徐州,事必無成。
」(見《三國志•陳群傳》)。
這種疑慮,估計徐州勢力一早就想到了。
他們對劉備的利用只是暫時的,對其軍事指揮、地方管制的能力非常的懷疑。
所以,當天下第一的武將呂布出現在徐州時,徐州勢力立刻產生了另外一種選擇:是讓以「寬毅仁厚」的劉備繼續統治徐州,還是讓武力天下第一的呂布來抵禦外敵呢?顯然徐州勢力選擇了後者。
《三國志•呂布傳》注引《英雄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布水陸東下,軍到下邳西四十里。
備中郎將丹楊許耽夜遣司馬章誑來詣布,言 「張益德與下邳相曹豹共爭,益德殺豹,城中大亂,不相信。
丹楊兵有千人屯西白門城內,聞將軍來東,大小踴躍,如復更生。
將軍兵向城西門,丹楊軍便開門內將軍矣」。
布遂夜進,晨到城下。
天明,丹楊兵悉開門內布兵。
布於門上坐,步騎放火,大破益德兵,獲備妻子軍資及部曲將吏士家口。
從這一段史料分析:呂布奪取徐州是得到了徐州勢力的支持的。
想呂布被曹操在兗州打的丟盔卸甲、落荒逃至徐州的,兵力有限;劉備對他又是「外然之而內不說」,有所防備。
如果沒有徐州勢力做內應,呂布能夠輕而易舉地奪取徐州而又使劉備後來毫無反撲的機會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呂布把劉備逼成「備軍在廣陵,飢餓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窮餓侵逼,欲還小沛,遂使吏請降布。
」(見《三國志•先主傳》注引《英雄記》)這副慘樣,估計和徐州勢力的立場有關---支持呂布、反對劉備。
而此時的陳登從史料上看,也並沒有對被自己評價為「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的玄德進行任何的支持和幫助,而是跟隨父親陳珪一起在呂布手下又當上官了,足見當時陳登當初推薦劉備之言的言不由衷,實乃形勢所逼。
呂布占據徐州之後,曹操因為忙於迎接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同時又要對付袁術,一時無暇東顧,徐州得以出現短暫的和平景象。
此時的徐州勢力又開始為自己的利益打起了小算盤。
呂布為人反覆無常、有勇無謀,遲早會被曹操消滅。
這一點陳登和徐州勢力看的都很清楚,為了避免再次成為炮灰,以陳登的父親陳珪為代表的徐州勢力開始尋找新的靠山。
他們把目光集中到了當時剛剛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身上。
雖然當年徐州勢力和曹操有著血海深仇,但畢竟自身的利益大於一切。
所以當呂布準備和袁術通過聯姻結盟時,陳登的父親陳珪出面進行勸阻,為曹操解決了一直擔心的問題。
這一點在《三國志•呂布傳》中介紹的很明確:
沛相陳珪恐術、布成婚,則徐、揚合從,將為國難,於是往說布曰;「曹公奉迎天子,輔贊國政,威靈命世,將征四海,將軍宜與協同策謀,圖太山之安。
今與術結婚,受天下不義之名,必有累卵之危。
」
顯然徐州勢力是早有預謀投靠曹操,所謂的「將為國難」理解為「將為州難」更為準確。
此時的袁術已經是江河日下,蹦達不了幾天了,而此時的曹操的勢力卻是蒸蒸日上,這一點徐州勢力看的非常清楚。
接下來陳登又利用晉見曹操的機會,向曹操示好,又同呂布站到了對立面。
因此也就出現了後來徐州勢力作為內應、甘為先鋒攻打呂布的事件了。
這時候的陳登因為反覆有功,才被曹操任命為廣陵太守,逐漸成為徐州勢力的代表人物。
基於同樣的考慮,後來劉備重回徐州、與曹操為敵之時,徐州勢力明顯的倒向曹操一邊。
劉備與曹操一役,一敗塗地,《三國志•先主傳》注引《魏書》記載:
是時,公方有急於官渡,乃分留諸將屯官渡,自勒精兵征備。
備初謂公與大敵連,不得東,而候騎卒至,言曹公自來。
備大驚,然猶未信。
自將數十騎出望公軍,見麾旌,便棄眾而走。
此次徐州之戰,劉備不但是望風而逃,還把自己的妻兒老小、愛將關羽都丟了。
原因何在呢?當年首次徐州之戰的眾志成城、同仇敵愾的氣勢何在?其實理由很簡單:徐州勢力眼見曹操的勢力明顯高於劉備,所以乾脆也就袖手旁觀,甚至暗中協助曹操,劉備自然也只有倉皇逃串了。
此時的陳登在做什麼?在做曹操任命的廣陵太守。
憑陳登的威望和其家族在徐州的影響力,如果有心幫助劉備,那劉備絕對不至於敗的那麼快、輸的那麼慘。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陳登及徐州勢力的想法和做法。
可憐劉備一直就沒有弄清楚當初陳登及所代表的徐州勢力為什麼推舉自己當上了徐州牧,如果他要是知道陳登的真實用心,不知道還會不會對陳登倍加讚賞了。
說到曹操對於陳登和徐州勢力的看法比劉備來得清醒的多。
曹操是如何對待陳登和徐州勢力的呢?一般人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曹操對陳登沒有重用上,其實這只是曹操處理問題的方法之一。
在《三國志•陳矯傳》中的一段對話才是最能說明曹操和陳登及徐州勢力的相互關係的:
郡為孫權所圍於匡奇,登令矯求救於太祖。
矯說太祖曰:「鄙郡雖小,形便之國也,若蒙救援,使為外籓,則吳人銼謀,徐方永安,武聲遠震,仁愛滂流,未從之國,望風景附,崇德養威,此王業也。
」太祖奇矯,欲留之。
矯辭曰:「本國倒縣,本奔走告急,縱無申胥之效,敢忘弘演之義乎?」一太祖乃遣赴救。
吳軍既退,登多設間伏,勒兵追奔,大破之。
這個「使為外籓」很能說明問題:曹操十分清楚陳登及徐州勢力的真實意圖:害怕外人的管制影響自身的利益。
所以曹操採用了一種類似於聯邦的方式對徐州進行管轄,也不派重兵在前線進行部署,就讓陳登及徐州勢力在與孫策的對抗中相互消耗,進一步削弱徐州勢力的實力,就等著徐州勢力消耗的差不多了來求自己的時候,自己也就名正言順的加強對徐州的控制。
在對徐州勢力的利用和控制上,奸雄明顯高出梟雄一籌。
這也反映出作為徐州勢力代表的陳登不被曹操重用的真正原因:地方意識太強烈,為了維護徐州勢力自身利益,所作所為實在非常陰險毒辣,自己事業的發展又是屬於上升期,對徐州勢力採用了正確的方式進行管理,要不然的話,一旦自己的勢力遭受沉重打擊,沒準曹操也會成為恐怕會成為下一個劉備或者呂布。
三. 對陳登的評價
通過以上的兩種分析,可以得出一個這樣的評價:作為個體的陳登的確是一位奇才、一代良吏,作為一個有著「扶世濟民之志「的青年才俊,陳登一方面有著功成名就的個人追求,另一方面也有著造福於一方百姓的政治願望。
他所做的一切基本的訴求是為要維護徐州勢力的自身利益,維護一方的安定,這也正是陳登政治立場看上去似乎並不穩定的原因所在。
而這個政治立場的不穩定,折射出陳登及徐州勢力強烈的本土意識和對外來勢力的一種本能的牴觸。
作為徐州勢力代表的陳登自然也就不會全心全意的為包括曹操在內的任何外來政治勢力合作,所以也就註定了陳登本人不會有太大的發展。
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陳登及徐州勢力會選擇在最有利的時候和任何外來勢力決裂。
但陳登早年有病,雖經神醫華佗診治,並未除根。
後病重而華佗已死,無人可治,溘然長逝,時年僅三十九歲。
若干年後,劉備、許汜與劉表在一起共論天下之士。
談到陳登時,許汜不以為然地說:「陳元龍乃湖海之士,驕狂之氣至今猶在。
」劉備雖然對陳登十分熟悉,但他沒有立即反駁許汜,轉而問劉表:「您覺得許君所言對不對?」劉表說:「如果說不對,但許君是個好人,不會隨便說別人假話的;要說對,陳元龍又盛名滿天下!」劉備問許汜:「您認為陳元龍驕狂,有什么根據嗎?」許汜說:「我過去因世道動盪而路過下邳,見過陳元龍。
當時他毫無客主之禮,很久也不搭理我,自顧自地上大床高臥,而讓客人們坐在下床。
」劉備應聲道:「您素有國士之風。
現在天下大亂,帝王流離失所。
元龍希望您憂國忘家,有匡扶漢室之志。
可是您卻向元龍提出田宅屋舍的要求,言談也沒有什麼新意,這當然是元龍所討厭的,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元龍和您說話?假如當時是我,我肯定會上百尺高樓上去高臥,而讓你們睡在地下,哪裡只有區區上下床的區別呢?」劉表聽了,放聲大笑。
劉備深情地說:「象元龍這樣文武足備、膽志超群的俊傑,只能在古代尋求。
當今芸芸眾生,恐怕很難有人及其項背了。
」劉備的看法,代表了三國之世對陳登的評價,這個評價很高。
三國時期 此人打過呂布氣死孫策,卻口吐怪蟲而死!
此人在《三國演義》中是個巧言善辯的人物,他出賣呂布給曹操,因此被封官,雖算不上是壞人,但給人的印象總不是一個好人。他就是陳登,字元龍,徐州豪強。歷史上的陳登其實遠比演義中更厲害,所向無敵的孫策終...
三國這個野心家備受曹劉孫三家關注,差點改變三國格局
東漢末年,有一名儒將,備受劉備、曹操的推崇和重用,孫策對他恨之入骨,劉備曾經這樣評價他:若元龍文武膽志,當求之於古耳,造次難得比也。可以說是非常高的評價,這個人就是陳登,別看陳登在 《三國志》里...
陳登與曹操有何關係 陳登是呂布身邊的間諜嗎
陳登在東漢末年是以智謀高深著稱,陳登後來曾在曹操手下做事,曹操封陳登為廣陵的太守,陳登幫助曹操成功擊敗呂布和孫策,所以陳登曹操就緊密聯繫在一起了,陳登被後世評為是曹操安插在呂布的身邊的間諜,這究...
陳登和曹操的恩怨情仇,又與呂布之間何關係?
陳登和曹操的恩怨情仇,又與呂布之間何關係?關於三國陳登的介紹?陳登,字元龍,東漢末年徐州下邳人,性格爽朗,學識過人,二十五歲就舉孝廉任東陽縣令。陳登是下邳淮浦(江蘇漣水)人,生於公元168年,...
劉備痛失的能臣,轉投曹操並助其消滅呂布,後成為孫策兄弟的夢魘
文/格瓦拉同志劉備自起兵到創建蜀漢政權,身邊聚攏過不少的人才,雖然大多數能「從一而終」,但也有中途退出者,而且大部分都轉投曹操。在這批人當中還有一位讓劉備無比推崇之人,不僅施政能力極佳,而且品德...
陳登與曹操有何關係 陳登是呂布身邊的間諜嗎
陳登在東漢末年是以智謀高深著稱,陳登後來曾在曹操手下做事,曹操封陳登為廣陵的太守,陳登幫助曹操成功擊敗呂布和孫策,所以陳登曹操就緊密聯繫在一起了,陳登被後世評為是曹操安插在呂布的身邊的間諜,這究...
此豪傑與劉備互相敬重,深受曹操器重,如果多活十年孫權就要滅亡
陳登,字元龍,他是徐州廣陵郡豪傑,是一位叱詫風雲的大英雄。他經歷傳奇,長期出仕於徐州,曾經侍奉過陶謙、劉備、呂布、曹操等多名軍閥。他足智多謀,善於用兵,曾經兩次大敗孫策,威震江淮。如果不是英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