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之後無中華是什麼意思?崖山海戰真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南宋(1127-1279年)是宋朝靖康之恥以後宋室在江南建立的政權,傳五世九帝,享國一百五十三年。

1127年靖康之變時宋徽宗、宋欽宗被金國所俘,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繼承大宋皇位,為了延續宋朝皇統和法統,定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後遷都臨安。

金國幾度南征都未能消滅南宋,而南宋也有過數次北伐皆無功而返,南宋和金國形成對峙局面。

後宋、金達成紹興和議,雙方以秦嶺淮河為界。

到南宋中後期奸相頻出,朝政糜爛腐敗,而處於漠北草原的蒙古人開始崛起,1206年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征服金國後開始大舉入侵南宋,南宋軍民拚死抵抗,直到1276年南宋都城臨安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戰宋軍戰敗,宋末帝趙昺隨陸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南宋滅亡。

聯蒙滅金之後,南宋朝廷雖然一雪靖康之恥,終究難逃亡國的命運。

1279年崖山海戰,南宋大敗。

元軍在襄陽之戰大破宋軍以後,直逼南宋首都臨安,宋軍節節敗退, 從杭州一路退至福州退至廣東,直至崖山。

祥興二年,忽必烈派漢人投降大將張弘范進攻趙昺朝廷,開始千古絕唱的崖山海戰。

忠臣陸秀夫背負小皇帝趙昺投海自盡。

擁有當時最先進科學技術和繁榮經濟文化的南宋,亡於蒙古汗國,十餘萬南宋軍民投海殉國。

《宋史》載:「浮屍出於海十餘萬人。

」有史學家認為這場戰役的標誌著古典意義中華文明的衰敗。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lshi_v5

古崖山,是以古井鎮官沖村一個無名小丘為中心,北起銀洲湖,南至崖門口,方圓數十里的水陸區域,約位於現在的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南約5公里,在南海與銀洲湖交界之處。

崖山海戰,又稱崖門戰役、崖門之役、崖山之戰、宋元崖門海戰等,於1279年(即元至元十六年,南宋祥興二年)爆發。

參戰雙方即當時的元朝侵略勢力及南宋最後的主力部隊。

由於宋軍統帥張世傑、陸秀夫等人戰術部署的失當,再加上各方面的原因,崖山一役,宋軍兵敗如山倒,幾近全軍覆沒,南宋所能倚仗的最後一支較為強勁的力量就此毀滅,加速了南宋的滅亡。

崖山一役,雖未直接滅亡南宋,但實為南宋與元朝軍隊的決戰,南宋投入重兵,遠較元朝為多,只是最終的結果,卻是元軍獲勝,南宋被打散了根基,史載陸秀夫見敗局已定,背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以明其報國之志,而效其法的南宋軍民,達十萬餘,致河流阻塞,艦船不行。

崖山海戰,是史上少有的慘烈之戰,它與史上的各種大戰不同,它的慘烈,表現在戰後南宋軍民集體投海殉國的舉動之上,包括官員、士兵、婦女、百姓,甚至包括宋軍的統帥、皇帝在內,計十萬餘人以一腔熱血報效國家。

此戰的慘烈猶過於戰國時期白起坑殺趙國四十萬人,因為崖山軍民,是自殺殉國,是從皇帝到官員,軍隊到百姓對侵略的表態,對野蠻的反抗。

之後,海上浮屍以十萬計……」這是元朝所編寫的宋朝歷史對此役南宋軍民的描述,十萬人自殺,雖然只是白紙黑字的一行,但其中包含的意義可謂深遠而重大。

南宋軍民在國家危亡的關頭,本可以苟延殘喘,卻選擇了用自己的行動來表態。

相傳當年張世傑在匆忙之中將楊太后葬在了崖山附近的延安村,但考慮到元朝的壓迫,不敢為其立碑,後來人們用蚝殼為她砌起了一座與眾不同的墓,來紀念這位在國難之下殊死不屈的太后,並在每年的四月初二來這裡祭拜。

除此之外,還有著一些忠肝義膽之士,甘冒奇險,暗中將倖存下來的趙室之後保護起來,直到元朝滅亡,才恢複本姓。

中國的歷史,再不會有「宋」這樣的一個朝代,但它雖倒在了蒙元朝的鐵蹄之下,其軍民面對外族侵略拚死為國,為了民族大義威武不屈,保持自尊,及富於獻身精神,將一直閃耀在中國的歷史之上,照耀後人。

崖山之後無中華。

這不僅僅是一個聳人聽聞的言論,也是一個存在著很大爭議的命題。

從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北宋到南宋崖山之役的亡國,其間共歷300餘年,宋朝歷代君王,為防太祖之事重演,一直對武將有所彈壓,而多重文官,亦重點發展經濟,雖然不能說是放棄農業,卻不像之前的王朝把農業放在立國之本的位置之上,也因此而造就了宋朝軍事偏弱的客觀事實。

不過趙氏江山算是倒霉的,他們遇上了在歐亞大陸上橫著走的蒙古鐵騎,一群野蠻的征服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