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歷史上十大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五千年的中國歷史,其中不乏用兵如神的名將。

他們在浩瀚的中華大地上上演了無數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演繹了無數的傳奇。

在這裡,我篩選出十大經典戰役,一起來看看中國歷史上匪夷所思的驚天大戰。

當然,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可以說是不可勝數,但這裡列出的十大戰役都對當時的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故此收錄。

一.牧野之戰

牧野之戰發生在商朝末年,那時商紂王昏庸無道,天下民不聊生,周武王大會天下諸侯討伐紂王,一路所向披靡。

紂王自然也沒有坐以待斃,驅奴隸於牧野,和武王大軍展開決戰。

當時武王的兵力大約在5萬人,而紂王一方則有近20萬大軍,可以說商紂王占據了絕對的兵力優勢。

但是,武王的優勢在於內部團結,戰略戰術得當,在牧野大戰前夕又慷慨陳詞,細數紂王大罪,全軍可以說是氣勢如虹,這和紂王士氣低迷,紀律組織渙散的大軍完全相反。

所以,雖然紂王兵多,可牧野大戰中是完全處於下風的,戰鬥中奴隸的臨陣倒戈又給予紂王大軍最後的打擊。

牧野之戰,以少勝多,可以說勝的沒有懸念,奠定了周朝的百年基業

二.柏舉之戰

這是春秋後期吳國與楚國之間展開的一場戰役,其中吳軍的統帥十分出名,那便是兵聖—孫武

當時吳國對楚用兵,在形勢上來說其實是不利的,因為楚國是個大國,兵力雄厚,而吳國雖然在伍子胥等人的幫助下日益強大,但是總兵力上仍然存在差距。

戰役前夕,吳軍3萬多人,楚軍則有20萬。

但是孫武畢竟不是凡人,活用了《孫子兵法》里最為重要的一條「兵貴神速」,捨棄了吳軍慣用的水戰,選擇從陸地行軍直逼楚國腹地。

這一行軍路線完全出乎了楚軍的意料,等到吳軍出現在漢水東岸楚軍才發現吳軍行跡。

要知道,漢水可是已經臨近楚國都城了。

這時,孫武又退避三舍,以逸待勞,結果三戰三捷,楚軍士氣頓挫。

雙方又於柏舉展開決戰,吳軍選擇一鼓作氣,直接就擊潰了士氣不足的楚軍,大獲全勝。

可以說,柏舉之戰,勝在戰術,孫武用兵的確不同凡響,這也奠定了吳王闔閭春秋五霸的地位(這是一種說法,也有將宋襄公列入春秋五霸的,我個人傾向於吳王闔閭)。

三.巨鹿之戰

陳勝、吳廣以後,天下諸侯並起,一起掀開了推翻暴秦的序幕。

各諸侯立楚懷王為盟主,興兵討伐秦國,各路反秦兵馬都勢如破竹,占領了一定的地盤。

此時,秦將章邯興兵圍困趙國,包圍了巨鹿,各諸侯紛紛興兵前來救援。

因趙國新敗,各諸侯竟無人敢去和秦軍一戰。

此時,項羽站了出來。

項羽率領2萬人馬,將做飯的釜器擊碎,將渡河的船隻沉沒,渡河迎擊章邯,這就是史上著名的「破釜沉舟」。

抱著必死決心的楚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包圍了王離部,大敗之,並生擒王離,打退章邯,20萬秦軍被全部擊潰。

此戰,項羽勝在置之死地而後生。

也因此,項羽得以顯名諸侯,天下莫敢仰視,成就了霸王大業

四.昆陽之戰

這一戰,可以說是傳奇中的傳奇,我仔細翻閱好幾遍,始終覺得匪夷所思,雙方兵力懸殊實在是太大了。

這場戰役發生在王莽篡權以後,是王莽軍和起義軍之間的一場生死大戰。

當時王莽軍的統帥是王莽的心腹王邑、王尋,率領的也是各州郡徵調的所有人馬,也就是傾國之兵,人數大約在40多萬,號稱百萬。

而義軍這邊兵力就一萬多人,看上去實在沒有一點勝算,但義軍這邊還有一個神人—劉秀,後來也有人稱他為「位面之子」。

當時義軍看到昆陽下的王莽大軍,嚇得人人自危,甚至直接派人向王邑請降,可是沒想到的是,王邑竟然沒有同意,他想屠城並活捉敵將。

這在我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接受投降難道就不能屠城了嗎?王邑實在對兵法一竅不通。

不過他的這一舉動成就了劉秀。

劉秀這個本來不起眼的角色突然在昆陽城雄起了,不但鼓舞了全軍的士氣,而且親自率領3000敢死隊充當前鋒去衝擊敵陣,直接就衝破了敵軍,斬殺了王尋。

又和外來救援的義軍裡應外合,一舉大敗王莽這號稱百萬的人馬。

至於劉秀到底怎麼贏的?真不好說,我見過有說天上掉隕石砸死王莽大半軍隊的說法,也見過風沙走石,直接吹倒王邑帥旗導致大軍軍心渙散的說法,但誠沒有實際根據。

但不管怎麼說,劉秀贏了,贏的匪夷所思,不過也成就了漢光武帝的中興大業

五.赤壁之戰

對於三國時期十分重要的一場大戰,赤壁之戰決定了天下三分。

對於這個戰役,大家想必都十分熟悉,孫劉聯軍5萬人大戰曹操20萬大軍,周瑜縱火,火燒連環船,結果曹操大敗,退回中原,從此江南歸劉備,孫權穩坐江東。

總結一下就是,赤壁之戰,贏在天時地利,成就了周郎之名,當然更是奠定了天下三分的歷史格局

另外五大戰役,我會儘快實時更新,盡請期待。


更多歷史,盡在蜉蝣塵埃笑談天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