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東吳四大高手 單挑不怵關羽張飛趙雲 打起來誰勝誰負真很難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大家看《三國演義》,裡面的關羽張飛趙雲幾乎是無敵的,特別是趙雲趙子龍,生平未逢一敗,萬馬軍中來去自如卻毫髮無傷。
即使是關羽張飛單挑呂布,也能在幾十回合之內旗鼓相當,而且呂布越來越慫,好像有打不過張飛的意思了。
但是關羽張飛趙雲果真是無敵的嗎?拋開蜀漢陣營的不算,就是來自曹魏和東吳的四大高手,對上關羽張飛趙雲,還真未必會落下風——打起來誰勝誰負真很難說。
為了公平起見,孫堅孫策曹操劉備就不參戰了,因為筆者總以為劉備是個隱藏極深的大高手,武功甚至可能在關羽張飛之上,要不然這兩個萬人敵也不會對劉備那麼畢恭畢敬。
要知道後漢三國是靠拳頭說話的,所謂「以理服人」「以德服人」,那是打不過人家,正像某個笑話所說的那樣:沾酒不醉是喝的少,見色不迷是摸不著;以德服人是打不過,淡泊名利是實在沒有招……
閒話少敘,咱們還是來看看來自曹魏和孫吳陣營的四大高手都有哪些輝煌戰績。
首先咱們看看太史慈,這是一個能搶到小霸王孫策頭盔的狠角色,要知道在劉備還沒成氣候的時候,孫策幾乎是無敵的,什麼呂布華雄都不在他的眼裡(華雄被他爹殺了),但是太史慈一個人敢單挑孫策一大群,而且擔心的不是被群毆,而是擔心「這廝有十二從人,我只一個,便活捉了他,也吃眾人奪去。
」於是決定「再引一程,教這廝沒尋處,方好下手。
」還真把小霸王孫策當成了街頭小混混了,而孫策手下的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等十三員一流戰將只有在一邊看熱鬧的份兒。
東吳能夠跟太史慈掰一掰手腕的,當然是甘寧甘興霸了。
關羽斬顏良有突襲的成分在,而且是單刀匹馬,沒有後顧之憂。
而甘興霸百騎劫營,手下可是帶著一大票兄弟的,要使這一百個人在曹營「左衝右突,縱橫馳驟,逢著便殺」之後還能「不折一人一騎」,這任務讓關羽也會很頭痛,而趙雲在長坂坡前雖然神勇無比,但是手下兄弟也被人家殺光了。
說完江東孫吳,該來看看曹操的手下了,至於許褚和典韋誰才是曹營第一猛將,筆者還是比較傾向於典韋,「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
」典韋的那一對大鐵戟,只比關老爺的青龍偃月刀輕一斤,但是帳不能這麼算,因為一般人可以雙手端著八十斤的鐵棍掄幾下,但要是每隻手拿四十斤,還真費勁——這裡有個合力的問題。
如果關羽對上典韋一定會很吃虧:雖然力氣相差不多,但是典韋會「耍賴」:「手持十餘支小戟,以戟擲敵,所投者無不應手而倒。
」大家都知道,關羽關老爺勇則勇矣,但是不咋會躲暗器,經常中箭——近處飛來的小戟,比遠處射來的箭矢更難躲。
在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謝幕之後,曹魏又出現了一個威猛不下於趙雲的白袍小將,名字叫文鴦(本名文俶)文次騫。
人們總說吃驚到極致是「眼球掉一地」,文鴦就曾經把一代梟雄司馬師真的嚇掉了眼球——「年方十八歲,身長八尺,全裝慣甲,腰懸鋼鞭,綽槍上馬」的文鴦衝殺過來,「(司馬)師大驚,心如火烈,眼珠從肉瘤瘡口內迸出,血流遍地,疼痛難當。
」那一仗文鴦面對數百魏將(實際已經改姓司馬)「鋼鞭起處,紛紛落馬,各各倒退……魏將連追四五番,皆被文鴦一人殺退」。
「長坂當年獨拒曹,子龍從此顯英豪。
樂嘉城內爭鋒處,又見文鴦膽氣高。
」看來這個文鴦簡直是張飛趙雲的合體了。
這樣看來,曹魏東吳的這四大高手,還真是不用太怵關羽張飛趙雲,別的不說,筆者認為典韋是不輸關羽的,而文鴦似乎也能跟趙雲打得難解難分,至於太史慈和甘寧對上關羽張飛的結果會是如何,那就有請讀者諸君評判了……
孫權手下也有五虎上將,一個讓關羽忌憚,一個身中數十槍不死
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蜀國有五虎上將,分別是:義薄雲天的關羽關雲長,粗中有細的張飛張翼德,勇猛無敵的馬超馬孟起,老當益壯的黃忠黃漢升,還有忠勇雙全的趙雲趙子龍。而魏國也有五子良將:前將軍...
三國論(武將前十排行榜,附加解說)
本文章完全由個人隨意而寫,各位看官也都隨意就好,不喜勿噴。首先說下個人看法,我並不覺得三國里的武將謀士有多麼多麼厲害,當然還是比較牛逼的,只是被虛誇的成分比較多,其實無論是春秋,還是兩漢,到後面...
三國十大人氣名將,總有一個是你喜歡的
三國時期名將眾多,一部三國演義讓後世對這一時期的名將更是非常熟悉,幾乎每個人的心裡都有自己喜歡的名將。今天不論武力,不論地位,只是單純的以他們在後世的人氣和知名度列出其中十位人氣名將。既然是人氣...
和武聖關羽有得一拼的江東第一猛將
吳國(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