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大司馬:《蒼之濤》劇情商榷與東晉前秦那點事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軒轅劍系列遊戲出了很多經典,但在4代外傳《蒼之濤》結束以後,故事就開始退步,先是完全撇開歷史的5代《劍凌雲山海情》,再到貶低諸葛亮,爭議備至的5代外傳《漢之雲》,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史觀上的「柏楊病」開始泛濫。
所謂「柏楊病」,是概括柏楊寫歷史時經常性的一些抽風症狀(我尊重作為一個雜文家而不是歷史學家的柏楊)。
這通常包括:
1、自作聰明。
認為古人都是SB,沒有智商,遠遠不是自己的對手,以戲謔和調侃為樂。
2、民族虛無。
一般對大漢族主義的反感達到憤青的程度,表現為反漢族主義,在很多問題上對非漢族和漢族採取雙重標準,來貶低漢族。
3、膚廓不精。
表現為讀史得到一個大概印象便妄下斷言,不去看細節(或裝作沒看見),更不用說準確地把握整體。
我從3代《雲和山的彼端》開始玩的,總的感覺是,《雲》的故事是軒轅劍風格的巔峰之作,主角賽特有手段,有方法,又不失善良,慧彥在怛羅斯成仁,雖然有化解兵戈,將敵軍大食士兵一視同仁的國際主義精神,但心至少是向著故國大唐一邊的。
這樣的世界觀,既有人文精神,又不至於荒謬過分,違背歷史的邏輯。
3代外傳《天之痕》是知名度最響的一部,從陳靖仇三人的愛情來說,故事不可謂不精彩。
這一作里的陳靖仇,已經是一個未經世事的小男生,對一些崇高的東西完全沒有興趣,看待歷史用和稀泥的態度,已經有一點世界觀柏楊化的苗頭。
但在這一作里,這些只是陳靖仇的個人觀點(這種性格至少我不喜歡),製作組並沒有篡改隋唐之際的歷史來適應陳靖仇的觀點。
因此這一作給人的感覺是,隋唐是隋唐,陳靖仇是陳靖仇,陳靖仇跟賽特相比,與歷史大世界的聯繫要少得多,而陳靖仇三人小世界愛情的氛圍十分濃厚,愛情故事也非常精彩。
玩家可以不喜歡陳靖仇這個人,但看到的隋唐的背景仍然是符合歷史邏輯的,所以這仍然是一款佳作。
4代《黑龍舞兮雲飛揚》的主角比小男生陳靖仇更進一步,成了小女生水鏡,而且還是特別無腦的那一種。
從這裡開始,感覺故事性比前兩作有一些退步。
但此作中對科學主義的反思、不同正義衝突的嗟嘆,仍然是正常的觀點,並且體現得也還不錯,對秦漢之際的歷史也沒有進行太離譜的解讀,遊戲性也有一些革新,總的來說算得中規中矩。
終於,到了4代外傳《蒼之濤》,製作組不滿足於只用純真的低齡男女做主角來凈化歷史的陰暗了,不滿足於不溫不火地發表一些分量不夠的觀點了,經過充分的「柏楊化」之後,製作組打算親自出馬說教了,並且不惜修改歷史來證明自己「柏楊化」的觀點的正確了。
平心而論,《蒼》的劇情創意非常好,《蒼》和3代《雲和山的彼端》,一個從時間上,一個從空間上,達到了軒轅劍系列前所未有的廣闊。
利用千年前後兩個「秦晉」的對抗,來構架一千年間各種聯繫的劇情,是天才的構想,但是,想用這個天才的構想說明的,卻是不大經得起推敲的論點,只能讓人看著心痛了。
下面來談談《蒼》的歷史觀及為何經不起推敲。
《蒼》的劇情師認為,五胡時代,大秦天王苻堅是一個好得無以復加,仁慈勝過佛陀,武功超越霸王的理想得不能再理想的國君,而東晉上到謝安下到北府軍都是一群垃圾,本來,苻堅發動九十萬大軍南征,完全可以一口氣把東晉吞掉,胡人當道,讓大唐盛世提早到來(製作組憧憬中……),但是,代表正義的前秦莫名其妙地敗給了東晉的垃圾,這怎麼可能嘛!原來,是晉國敗軍中有人(男主角桓遠之)穿越回千年前的春秋時代,在天命之輪上刻下「晉克秦」三個字,於是,神武仁慈兼備,光明磊落的「大英雄」慕容垂,為了忠於前秦的王業,派自己最鍾愛的孫女(女主角之一的慕容詩)回到一千年前,去在天命之輪上刻下「秦克晉」,保住大秦盛世,保住萬民的福祉和希望,並且製作組還發表看法,認為為國家民族而戰沒什麼了不起的,談不上英雄,只有為天下蒼生,才……(此處省略一百字)
那麼來探討一下這段歷史的細節。
(1)苻堅並不是那麼仁慈和光明
苻堅對於敵國的上層貴族,確實表面上比較仁慈,滅掉前燕以後,包括昏君奸臣慕容暐、慕容評,一個不殺。
南征之前,先為晉孝武帝和謝安在都城建宅邸。
但是,發全國十分之一以上的人為兵(八十七萬南征軍),難道真是仁君之舉?這和唐太宗僅以河北、山東兩道的志願兵征伐高麗相比,可不止遜色一籌。
南征之前,幾乎舉國反對,苻堅不為所動,反而只喜歡聽慕容垂和姚萇們的奉承話,這跟昏君又有什麼區別?
實則苻堅對敵國貴族,也不是明面上的這麼好。
攻下前燕,把慕容沖和清河公主收進宮裡,同時享受童男童女。
慕容垂窮迫來投,苻堅就玩他的老婆小段後,玩得很起勁,直到宦官趙整諫止,才沒有再玩。
總的說來,苻堅與齊桓公類似,可以為善,可以為惡,管仲、王猛佐之則為善,豎刁、姚萇用事則為惡,因人成事,算是有人君之體,在胡人之中極為難得,但多麼雄才大略恐怕未必。
(2)東晉並非弱手
苻堅為什麼要發兵八九十萬南征?有人說,他率一二十萬,或許反而贏了。
我只能說這人沒看歷史,人云亦云。
因為這種一二十萬的規模,苻堅已經搞過好幾次了,但都沒啥效果。
先是愛子苻丕與愛將慕容垂,率二十萬大軍圍攻襄陽一年有餘,襄陽城僅萬餘守兵,在守將朱序的率領下多次出城反擊,使前秦軍損失慘重,最後苻堅命令苻丕來春再攻不下就自殺,前秦用到收買內奸這一招才僥倖攻克襄陽,可謂慘勝。
然後又令俱難、彭超率十萬大軍進攻徐州,這回更慘,被謝玄五萬北府軍打得全軍覆沒,這不是慘勝而是慘敗了。
同年,桓沖從荊州反攻襄陽,一次就動員七萬人,雖然最終沒有大規模交戰,但東晉的實力絕不容小覷,尤其是對胡人刻骨仇恨的淮河流民組成的北府軍,更是天下一等一的精銳,比前秦鐵騎只強不弱。
(3)淝水之戰東晉勝得並不莫名其妙
柏楊的書里說,這一戰,能找到前秦失敗的理由,卻找不到東晉獲勝的理由,因此東晉照舊無能,勝利是撞了狗屎運。
這話跟放屁沒啥區別,前秦失敗的理由豈不就是東晉勝利的理由?兵法云: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阿堅同學這一戰自己在自己身上捅太多漏子,東晉想不勝都難。
首先這八十七萬大軍,前鋒已到淝水,後軍還在長安,與東晉七萬北府軍交戰的其實不過二十萬人……這不是打仗,這是跟隋煬帝一征高麗一樣玩SLG遊戲,把自己的兵在地圖上排成一線,炫耀成就。
然後……阿堅同學看見八公山草木,以為都是晉兵,並驚嘆晉朝也是強敵,哪裡弱了?這裡咱們就算不去計較他的老花眼,在決戰前夕,在軍中滅自己威風,這是一位什麼樣的統帥,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再然後,柏楊把前秦軍潰敗的原因歸結為朱序的兩嗓子「秦軍敗了」導致士氣崩潰,他也不想想,戰鬥意志薄弱到這個程度的軍隊,難道真能打硬仗?阿堅這次出兵本來就屬於自娛自樂,他的宰相王猛遺言反對,兄弟苻融反對,謀臣權翼反對,夫人張氏反對,幼子苻詵反對,僧人釋道安反對,上層都這麼反對,下層兵士更不用說,這不,軍無戰心,一不小心就崩潰了。
反觀東晉,謝玄、劉牢之、胡彬,個個不是吃素的,跟前秦那些空有名將頭銜,卻敗死在名不見經傳的慕容鳳、慕容農、慕容沖手上的毛當、石越、楊定們相比,水準是顯而易見的。
(浙江上虞市謝安故里)
(4)謝安絕非浪得虛名
柏楊以其粗淺的氣量,以譏笑歷史人物蔣琬、謝安等為樂,然而他又豈知謝安的難得。
在當時東晉的門閥政治下,謝安能團結桓氏等一切可團結的力量,攜手抗秦,不知柏楊可做得到?連柏楊所崇敬的王猛都預計東晉謝、桓二氏團結,不可小視,柏楊反倒說謝安是垃圾,這麼說起來他比他偶像王猛還牛了。
我看他也別跟歷史人物比了,不跟神比比能耐真是委屈他老人家了。
至於說謝安戰前搞鴕鳥戰術,啥都不做,只裝鎮定,那更是不細看歷史。
謝安在謝玄出發前,早就布置已定,在敵強我弱的前提下,能做的、該做的全做完了,接下來最需要的就是鎮住局勢,不要自己亂了陣腳,而這一點謝安又憑他過人的風度做到了,淝水之戰後更收復八州,又不欲國內紛爭,自行放權,一代名相,名下無虛,絕非柏楊所能妄議。
(謝安墓)
(5)前秦的最佳策略
前秦屢次進攻東晉,兵少固然要敗,兵多還是敗,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在東晉採取守勢的情況下,前秦即使實力明顯更強,仍然無法一舉將其攻滅。
苻堅的最優策略,是一面從各條戰線穩紮穩打,保持持續的軍事壓迫,蠶食晉土,一面促成國內的民族融合,必要時像魏孝文帝一樣完全漢化,好的壞的都學,才能學到精髓。
然後窮數十年之功,積小勝為大勝,最後統一天下。
當然,這是最樂觀的前景,實際操作起來還得祈禱自己的兒子不是劉聰、石虎、苻生之類,還得祈禱東晉到時候不要出個劉寄奴等等。
(據稱是慕容垂「高陵」的河北定州大墓)
(6)慕容垂光明磊落,品德高尚?
遊戲里說慕容垂光明磊落,品德高尚……實在是不知從何說起。
慕容垂原名慕容霸,在前燕時就不被其兄慕容儁喜歡,墜馬摔斷牙齒後被強行改名慕容缺,後來自己把缺字右邊去掉,才叫慕容垂,之後更不為其侄慕容暐所容,險遭殺身之禍。
按照遊戲的解釋,這是因為慕容垂才能出眾,因此被嫉妒,問題是,慕容儁、慕容暐父子為什麼不去嫉妒才能比慕容垂更高的慕容恪,反而對慕容恪委以國柄?這說明什麼,這說明慕容垂身上有一種司馬懿式的危險氣質,令人不由自主地防範,而不像慕容恪那樣給人如坐春風的感覺。
如同曹操發現司馬懿的危險,王猛也早早地發現了慕容垂的危險,於是設下金刀毒計,要將慕容垂除去。
以王猛的胸懷以及和苻堅的關係,他的動機不可能是嫉妒,那麼只有一個可能,發現慕容垂對前秦的潛在危險,將危險消滅在萌芽之中。
遊戲里又說,慕容垂在淝水之戰前,一直忠心耿耿輔佐苻堅,從無二心,我呸。
淝水之戰前,慕容家子弟已經開始跟慕容垂商量復國了,慕容垂欣然說,非爾等,誰與謀之,可見慕容垂的背叛完全是有組織、有預謀的,雖然說這跟苻堅玩他老婆不無關係,也不便過於苛責,但是吹捧成忠心耿耿就有點噁心加下作了。
至於淝水之戰後慕容垂將手中兵交給苻堅,然後去空手復國,這也只能說明他還有一絲人性,還顧及天下人之口,事情做得不算太醜陋而已,肉麻的吹捧還是免了的好。
所以說,思路天才,史學粗陋,觀點荒謬,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