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的一個決定,葬送了自己,成全了朱元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陳友諒與朱元璋一樣,都是元朝末年反抗朝廷暴政的起義軍首領,陳友諒原是徐壽輝起 義軍的部將,後來他謀殺了徐壽輝,自立為王,國號叫漢。

他占據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帶, 地廣兵多,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割據政權。

當時朱元璋先後攻占太平、應天、蘇南、皖南、贛北和浙江的部分地區,陳友諒地處金陵上游,朱元璋要平定江南,陳友諒成了最大障礙,他們之間的爭戰,不僅關係到彼此之間的生死存亡,也必將是爭奪南部中國的戰略決戰。

為避免受到張士誠和陳友諒的夾擊,朱元璋設計讓陳友諒的老友、元朝降將康茂才寫信向陳友諒詐降,表示願為內應,並約定在江東橋會和,以呼「老康」為暗號。

陳友諒果然率水師東下,到達江東橋,呼叫康茂才,無人答應,才知道自己被騙了。

雙方戰於龍灣,陳友諒大敗,朱元璋乘勝追擊奪回安慶、太平,又繼續取得信州、袁州等地。

應天之戰後陳友諒政權內部矛盾激化,朱元璋趁機不斷向西推進,一年時間實力大大增強,控制區迅速擴展。

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張士誠派兵圍攻小明王的最後據點安豐。

小明王向朱元璋告急求援。

朱元璋率兵救援,陳友諒趁江南空虛,以號稱60萬的水陸大軍於十一日圍攻洪都,陳軍登陸後向洪都城發起猛攻。

守城朱軍浴血奮戰,死守洪都,堅持月余。

當時朱元璋已回應天,但是主力部隊由徐達率領正在圍攻廬州。

朱元璋知道陳友諒沒有直取應天,而是圍攻洪都,又聞江水日涸,不利陳軍巨艦行動,朱元璋認為這是消滅陳友諒的大好時機,命洪都守軍繼續堅守一個月,同時命令徐達從瀘州撤回。

七月初六,朱元璋親率水軍20萬,往救洪都。

陳友諒聽說朱元璋大軍來援,即撤洪都之圍,東出鄱陽湖迎戰。

一場規模空前激烈異常的生死大決戰,就此在鄱陽湖面展開。

大戰幾日雙方互有傷亡,朱元璋採納了部將郭興建議,以火攻破敵。

出動填滿柴禾、硫磺、火藥的火舟火筏衝撞漢軍船隻。

瞬之間燒毀陳軍數百艘巨艦,陳軍死傷過半,陳友諒的兩個兄弟及大將陳普略均被燒死。

陳友諒和朱元璋相持數日,陳軍屢戰屢敗,形勢漸越不利。

陳友諒兩員大將見大勢已去,於是投降了朱元璋,陳軍內部軍心動搖,力量更加削弱。

經過1個多月的對峙,陳友諒被困湖中,軍糧殆盡,計窮力竭。

於是孤注一擲,冒死突圍。

八月二十六日,陳友諒由南湖嘴突圍,企圖進入長江退回武昌。

行至江西湖口時,朱軍以舟師、火筏四面猛攻,陳軍無法前進,復走涇江,又遭傅友德伏兵阻擊,左衝右突,打不開生路,陳友諒中箭而死,軍隊潰敗,5萬餘人投降。

陳友諒的失敗,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戰略指揮上的失誤。

本來,朱元璋率主力北救安豐,造成應天空虛。

如果陳友諒不是先攻洪都,而是以一部兵力對洪都進行牽制,主力順流東下直攻應天,那麼朱元璋將處於陳、張夾攻、進退失據的不利處境。

但陳友諒卻把矛頭指向小而堅的洪都城,致使數十萬大軍局處於狹小地域,難以展開,且又沒有派兵扼守江湖要津,置後路於不顧。

朱陳之戰的關鍵戰役鄱陽湖水戰直接導致決戰階段結束,它本身是導致明王朝建立的一系列發展中的關鍵性事件。

為統一江南奠定了基礎。

並為以後的北伐和攻滅元朝,統一全國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解密: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鄱陽湖之戰

元朝末年,社會腐敗,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但是在打垮了元軍主力後,戰爭卻並未結束。因為最終的勝利者只能有一個,不同勢力的起義軍還需要一決勝負。在這其中,遊方和尚出身的朱元璋領導的隊伍與漁民之子陳...

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的水戰

1363年,在江西鄱陽湖爆發了一場水戰,史稱鄱陽湖大戰,交戰雙方為朱元璋和陳友諒。是雙方為爭奪鄱陽湖水域而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決戰以朱元璋的完全勝利而告終,這次戰役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

鄱陽湖水戰朱元璋與陳友諒的終極對決

鄱陽湖之戰又稱鄱陽湖水戰、鄱陽湖大戰,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友諒為爭奪鄱陽湖水域而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決戰以朱元璋的完全勝利而告終。這次戰役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此戰,朱元璋乘陳友諒軍久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