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將靠這8個字,從唐朝活到宋朝,侍奉過13個皇帝最後富貴善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唐朝,被視為中國封建歷史時期最為強盛的朝代之一。

然而「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在維持了兩百多年的統治之後,唐朝也最終和其他封建朝代一樣,在內憂外患的夾擊之下轟然垮塌,成為農民起義和軍閥混戰的犧牲品。

沒一個大一統王朝的崩潰,都會引起新一輪的皇帝爭霸戰,封建歷史從此進入五代十國時期,然後一代英雄趙匡胤橫空出世,掃滅群雄,最終結束亂世,建立大宋王朝。

唐僖宗在位期間,震動天下的黃巢大起義爆發。

唐朝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幾乎耗干最後一點國力,才勉強把黃巢起義徹底平定。

就在黃巢起義平息的第二年,即唐朝中和五年,山西汾州平遙的一戶普通農民家中,誕生了一個嬰兒,被取名侯益。

嬰兒的父母,都是老實巴交吃苦受累的農民,他們做夢也沒想到,這個嬰兒日後會成長為一代「奇人」。

農民的兒子侯益長大後,不甘心過平淡勞苦、沒有出頭之日的苦日子,加之當時唐朝已經進入兵荒馬亂的亂世,侯益自幼喜歡舞槍弄棒,生性彪悍好鬥,於是扔下鋤頭挺身從軍,到盤踞山西一帶的大軍閥李克用手下當兵。

《宋史》記載,侯益驍勇善戰,很快得到賞識,「以驍勇聞,軍中憚之」,從一個小兵被提拔為護衛指揮使,從此開始了他的傳奇人生。

有人會問,明明唐朝出生的人,為何會出現在《宋史》里?答案很簡單,侯益創造了一個奇蹟,他從唐朝末期當上武將,經歷了五代時期的連年戰亂,九死一生活到了宋朝。

侯益生於唐朝唐僖宗在位時期,死於宋朝趙匡胤在位期間,整整活了八十歲,《宋史》記載,他老死於乾德三年,「卒年八十」。

他最後受到宋太祖趙匡胤的厚待,接受了宋朝的官職,成為宋朝大臣,「禮與丞相等」,「贈中書令」。

他死時是宋朝大臣的身份,於是宋朝史官把他編入《宋史》,因為如果把他編入唐朝史書和五代十國史書,都無法全面概括他的一生。

唐朝自黃巢大起義之後,即全面進入軍閥割據狀態,連年戰亂,刀兵四起。

而緊隨其後的五代十國時期,更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戰爭最頻繁、最激烈的時期之一,各派武裝勢力之間彼此之間廝殺不休,眾多小國和皇帝像走馬燈一樣,亂紛紛你方唱罷我登場,短命王朝比比皆是,侯益一生就侍奉過十三個皇帝。

這十三個皇帝是:後唐的唐莊宗李存勖、後唐明宗李嗣源、後唐閔帝李從厚、後唐末帝李從珂、後晉高祖石敬瑭、後晉出帝石重貴、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後漢高祖劉知遠、後漢隱帝劉承祐、後蜀後主孟昶、後周太祖郭威、後周世宗柴榮、宋太祖趙匡胤。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五代時期的皇帝,更是以昏君多、暴君多而聞名,加之王朝更迭頻繁,侯益卻能在這種兇險局面中獨善其身,遊刃有餘,長保富貴。

其實侯益的「秘訣」,曾經被一個人看穿過。

這個人就是後漢高祖劉知遠。

在五代時期皇帝中,劉知遠是一個罕見的賢明之君。

他膽識才幹過人,看人眼光堪稱目光如炬。

《宋史》記載,後晉滅亡後,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一度進占汴梁。

侯益立即背叛後晉投降耶律德光,被授予鳳翔節度使之職。

契丹退走,後漢建立後,他又立即投降後漢高祖劉知遠。

劉知遠在他鳳翔節度使的職位上又給他加了個侍中的頭銜,以示榮寵之意。

後漢高祖劉知遠深知侯益為人,曾經用八個字評價過侯益:「貌順朝廷,心懷攜貳」。

這八個字精準概括了侯益的人生信條,也正是靠這個信條,侯益從唐朝活到宋朝,侍奉過十三個皇帝卻始終富貴。

侯益從未真正忠於某個皇帝,他心中占第一位的永遠是他自己。

新皇帝一出現,他立即投降,但對所有主子,他都是三心二意、腳踩兩條船,貌似恭順,實則心懷二志,時刻盤算著找好下家。

就在侯益歸降後漢期間,他又暗中歸降了後蜀後主孟昶,接受了後蜀的官職任命。

因此侯益一生可以說幹了一件事,背叛,或者說投降。

他先後背叛了後唐、後晉、契丹、後漢、後蜀、後周六國,用犧牲廉恥道義為代價,保住了身家性命和前程富貴。

《宋史》為此對侯益給予了嚴厲批判,斥責他反覆無常,時刻心懷二志,違背忠君之道。

結果侯益雖然保住了富貴前程,卻落下千古罵名,也算咎由自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十一朝元老」馮道與五代十國珍稀美泉

中國歷史中有過兩次大規模的分裂階段: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而本期主人公馮道就出生在二者中更為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北方經歷了梁、唐、晉、漢、周等幾個唐朝藩鎮割據政權,而南方十國往往會尊五代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