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系列10:內飭外拒,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攝政美女文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春秋經》中記載的文姜是啥樣的?

我們知道,記載春秋這段歷史的史書古典主要有四本,最早的就是孔子筆削過的《春秋》,是儒家的六經之一,人稱《春秋經》,後人注釋補充《春秋經》,於是有了《春秋三傳》。

《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是春秋三傳之一。

後來的《史記》描述春秋史時則多是遵從《左傳》的精神思想了。

我們前面說的文姜禍魯亂齊,主要依據於《左傳》里的述說。

但如果翻看《春秋經》則又有明顯的不同。

請看《春秋經》裡面的記載:

《春秋經·桓公三年》:「三年春正月,公會齊侯於蠃,……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公子翬如齊逆女。

九月,齊侯送姜氏於讙,公會齊侯於讙,夫人姜氏至自齊。

冬,齊侯使其弟年來聘。

」這裡的齊侯是指齊僖公。

大概在春季正月這次相會時,魯桓公與齊僖公就議定了婚事,秋季七月,魯國派公子翬到齊國迎娶文姜。

九月,齊僖公親自把女兒送到了邊境,然後文姜就做了魯桓公的夫人。

到了冬天,齊國又派人到魯國聘問,這也是兩國聯姻的一種禮儀。

應該說文姜的出場是完全的齊國公主排場,程序也完全合法。

《春秋經·桓公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

《春秋經·桓公十八年》:「十有八年,公會齊侯於濼。

公與夫人姜氏遂如齊,夏四月丙子,公薨於齊。

丁酉,公之喪至自齊。

冬十有二月已丑,葬我君桓公。

《春秋經·莊公元年》:「三月,夫人孫於齊。

」孫即遜,含有遜位之意。

《春秋經·莊公二年》:「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會齊侯於禚。

《春秋經·莊公四年》:「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享齊侯於祝丘。

《春秋經·莊公五年》:「夏,夫人姜氏如齊師。

《春秋經·莊公七年》:「七年春,夫人姜氏會齊侯於防。

冬,夫人姜氏會齊侯於谷。

《春秋經·莊公十五年》:「夏,夫人姜氏如齊。

《春秋經·莊公十九年》:「夫人姜氏如莒。

《春秋經·莊公二十年》:「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

《春秋經·莊公二十一年》:「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

《春秋經·莊公二十二年》:「癸丑,葬我小君文姜。

如果對上述《春秋》關於文姜的記載進行歸納一下的話,我們似乎可以讀出這樣一些信息。

第一,孔子筆削過的《春秋經》無片言隻字說文姜淫亂。

第二,,從第二次記載文姜事跡起就稱之為夫人、到死稱薨、葬稱小君等。

這樣都足以表明魯國一直是把文姜當諸侯夫人看待,不但沒有絲毫貶損之意。

甚至可以說魯國人是把文姜當為國母來尊奉的。

第三,魯國人把文姜當作國君看待。

莊公元年三月的「孫(遜)」字,楊伯峻注釋說:「孫同遜。

當時人若言及國君或夫人之奔,不言奔而言遜。

奔是直言其事,遜是婉曲成辭。

」所以,「遜」字就說明文姜曾象國君一樣執掌魯國之政,否則莊公也不必孫位了。

而文姜如齊、如莒等與諸侯相會,亦如同魯君一般。

從魯國史官的記載看,是將文姜作為執政看待的。

比較了這些不能不讓人大吃一驚 :原來文姜曾經是魯國的攝政君王!是中國歷史上首位開攝政先河的女子。

後來的呂后、武則天、孝莊太后都她的隔代弟子。

魯桓公死的時候,即位的太子同只有十二歲,以此年齡顯然還不能親自執政;即使登位,也是有其名而無其實。

因此,文姜代為執政是十分可能的,在魯莊公初登位時,因為年幼,文姜便代為攝政,行周公、魯隱公之事,內飭外拒,以國君的身份與諸侯會盟,是實質上的魯國國君。

如果這個論點成立,那麼文姜將是中國歷史上女子攝政的第一人,我們因此把文姜比之於漢初的呂后、唐代的武則天、清初的孝莊太后,也未嘗不可。

看明白了這一點。

那麼《左傳》把文姜寫得淫亂不堪的原因也就昭然若揭了。

2、《春秋左氏傳》為什麼要那麼貶損他的國母文姜?

孔聖人筆削《春秋經》,述而不作,其中微言大義,使很多讀儒家經典讀到頭髮白的學者們都搞不明白。

比如在文姜的事情上,孔子不書莊公即位,反書文姜遜於齊,後又多次以夫人身份出訪齊國和莒國,《春秋經》記載的文姜就象記載魯國的國君一樣。

因為書寫者的思想認識不同和看問題的視角不同一步步放大,就形成了巨大的差異。

為此,我們還需要細心研究一下《左傳》那樣寫文姜淫亂的用心。

左丘明歷稱良史,他又是魯國人,為什麼那樣貶損與他年代相關並不太遠的」國母「呢?

首先,《左傳》是完全由男人掌權時代下的產物,已經無法接受一個女攝政這樣的事實,所以就加以隱諱;

其次單單是隱諱還不夠,為了使他的論點被認可,左丘明充分發揮了他高超的寫作能力,事前進行了大量的鋪墊:《左傳》從說魯桓公私定終身、到齊僖公送女出嫁如何失禮等等,無非就是要讓讀者看了,就先入為主地認為文姜和魯桓公的婚姻從最初就有問題。

單這些還有能坐實文姜的淫亂罪名,又在魯桓公去世前讓借申繻之口點出「易此必敗」。

依《左傳》的書例,桓公三年和桓公十八年的那些議論實際上都是預言。

預言桓公與文姜的結合會給魯桓公帶來不幸,且一定會應驗,應驗的結果就是魯桓公帶夫人去齊國而死在齊國。

所以,《左傳》寫文姜一直在暗示,文姜嫁桓公這件事上,處處都存在問題,事事都是無禮的。

無禮則不祥,不祥則有禍,這個女人就是魯桓公的禍水。

《左傳》為了使這個故事更加周密,其中還穿插了桓公六年齊侯欲將文姜嫁給鄭太子忽之事。

《左傳·桓公六年》:「公之未昏於齊也,齊侯欲以文姜妻鄭大子忽。

大子忽辭。

」有人就認為,為什麼齊侯要那麼急不可待地把文姜嫁出去呢?是因為齊侯知道文姜與其兄淫亂,所以不待有人來說媒就要把這個女兒嫁掉。

鄭國太子忽為什麼會推辭不要文姜呢?因為他知道文姜與其兄淫亂之事。

等等這些,其目的似乎是為了強化文姜是禍水這一觀念,都是為魯桓公之死做鋪墊,找理由。

第三,文姜攝政的地點不對。

關於女人是禍水的觀念在漢民族中很古老,據專家研究,《尚書》和《詩經》就已經存在,而《左傳》對女人是禍水的觀念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左丘明作《左傳》詮釋《春秋經》為什麼這樣蜷著腸子說話呢?筆者感覺文姜攝政的地點不對是最大的原因。

文姜攝政的地點是魯國啊,魯國是什麼樣的國家?上有周公旦,下有孔仲尼,是文化文明禮儀的發源地啊。

這樣一個神聖的國度竟然第一個

圖片來自網絡

讓一個女性來攝政,這太打臉了。

肯定不能給她點讚,豈只是不點讚?差評是肯定的。

由此大家也理解了後世的呂后、武則天、老莊皇太后為什麼都有淫亂不好的名聲,都被主流文化抹黑否定了。

孔夫子是聖人,自然不能象左丘明那樣舞弄文墨亂說,但他老人家說: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哈哈、哈哈。

熟讀這段經史的人有不少人從中看出了微言大義,於是也有了各種認識上的分歧,有人則把文姜視為古代頗有才能的女外交家,「文姜在齊魯爭強,魯國國勢日趨劣勢之時,數度以國君之禮與齊國國君會晤,協調齊魯關係,至莒國加強莒魯聯盟,以增強魯國實力和地位,在她有生之年以其外交能力,減緩魯國地位下降的速度,從這個角度看,文姜不失為中國古代一位頗有能力的女外交家。

也有人把文姜比之於諸子,是為事業而獻身的英雄豪傑,認為文姜氏同其後的西施、蘇秦、張儀甚至諸子並無二致,皆是只忠實於自己所獻身的事業與道。

齊魯聯姻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鞏固齊魯聯盟與兩國的合作,而是為了破壞魯紀聯姻,使魯失去保護紀的藉口,從而達到對紀的吞併目的。

有人認為《左傳》記載的「奸也」之「奸」是通「干」,即文姜干魯國之政。

文姜通於齊襄,致使魯桓喪命,當然責所難逃。

但此事魯桓也不無其咎,他欲結齊援,放縱文姜,終至命喪異國。

莊公即位時年少,文姜參與齊交,莊公長大以後注重修德,敬重其母,在其生時事之以禮,在其死後葬之以禮,如此文姜以國母之尊干預國政,亦為常理中事。

如果我們關於文姜是攝政國君的論點成立,那麼魯桓公死在齊國,《左傳》里著述的「勾引妹夫殺死本夫」的那一段又如何解釋呢?請看稍後的齊系列之「齊襄公必報九世之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