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談判專家劉邦,一句話解救全家人質,還搞得項羽擺酒賠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傷心楚漢之項羽篇:奈若何(53)
主筆:江湖閒樂生
公元前204年十月底,項羽率十萬楚軍回師至滎陽東,擊潰包圍鍾離昧的漢軍,然後繼續西進,與劉邦的漢軍在廣武形成了新的對峙局面。
廣武是一座山,中間有個山澗,把廣武山東西一分為二,中間由一條極窄的小路相通。
這個山澗,就叫廣武澗。
廣武澗里流著一條歷史悠久的古運河,開通自戰國魏惠王十年(公元前 361 年)。
然而,正是這一條古運河,變成了項羽永遠無法逾越的鴻溝,事實上,它的名字就叫「鴻溝」。
劉邦大軍就在廣武澗西邊的山頭上築壘自固,堅守不出。
項羽雖勇,卻也難跨越過這道鴻溝,他只能在廣武澗東邊的山頭上也修築了一個營寨,與漢軍相距。
後人將漢軍的高壘叫做漢城,將楚軍的營寨叫做楚寨。
在漢城的後面,也就是廣武山的西麓,築有數個黃土大穴,這裡便是秦王朝留下來的山東第一大穀倉——敖倉的所在地。
漢軍背靠敖倉取糧,以逸待勞,優勢明顯。
而楚軍則不得不從東方彭城地區長途轉運糧食,在轉運途中,又經常受到彭越劉賈所率漢軍游擊隊的騷擾,從而使得滎陽楚軍的糧食供應,日益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項羽必須速戰速決,否則拖久了,楚軍糧草不繼,不退也得退了。
項羽想速戰,劉邦偏偏不讓,讓項羽著急去吧,乃公洗洗腳先。
這次劉邦不再逃跑了,他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只要牢牢守住敖倉這個鐵飯碗,神仙也奈何不了他。
看來劉邦的確在戰鬥中成長了,從前他堅守滎陽,靠修甬道從敖倉取糧,結果被項羽抓住小辮子一頓狠揍,現在他學乖了,他乾脆放棄滎陽,直接在敖倉邊安營紮寨下來,看項羽拿他怎麼辦!
遭遇強大到令人戰慄的對手,有兩種結局:第一,明明還有勝算,卻被嚇破膽,結果一敗塗地,比如章邯;第二,遇強則強,越挫越勇,在逆境中升華蛻變,在絕境中奮力一擊,最後大獲全勝,比如劉邦,再比如日本熱血漫畫中的主人公們。
秋去東來,一天又一天。
項羽在鴻溝邊心急如焚,好似一隻紅了眼睛的困獸,掙扎,咆哮,怒吼,喑啞叱詫,卻無可奈何。
一晃,十多天就這麼過去了。
這些天項羽也不是光著急什麼也沒做,他把劉邦的家小從彭城請來了。
項羽要試試看,劉邦究竟是個愛家的好男人,還是個愛江山不愛家小的臭男人。
在項羽的印象里,劉邦應該是個臭男人的,但項羽還是想試試看,就算只有百分之一的機會也要試試,萬一成功了呢?
計議已定,項羽便在軍前架起了一張巨大的砧板,把劉邦的老爸劉太公架出來,脫光衣服綁在上面,又命軍士抬出油鑊,設於其側,派人通知劉邦說:「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是不是覺得很熟悉。
沒錯,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節——反派人物總能在最後時刻抓住主人公的親人或女朋友,然後拿槍抵住那個人質的頭,威脅道:「把槍放下,不然我殺了他(她)!」
這個時候,人質通常都會大叫:「不要管我,殺了他,殺了他就可以恢復世界和平了!」
而主人公通常會猶豫半天,然後假裝把槍放下,然後突然從靴子裡抽出一支飛鏢(或是其他什麼武器),一鏢過去,直中敵人的咽喉!
最後就是音樂響起,大團圓結局。
我不能不說,這樣的情節真的很瞎,不是每個人質都有這樣的高尚情操的,也不是每個主人公都有一箭穿喉的好眼力。
比如說這裡的人質劉太公,他早嚇的尿褲子了;比如說這裡的主人公劉邦,他也並非一個神射手,他其實是一個談判專家來的。
事實上,劉邦在收到項羽的最後通牒後,竟從壁壘上探出一個頭來,笑道:「吾與霸王俱北面事懷王,結為兄弟,吾翁即汝翁,如汝烹汝翁,幸分我一杯羹!」
劉邦此語真可入選中國歷史十大名言之列,真他媽的太油菜了!
首先,劉邦擺出自己和項羽的舊日情誼,將項羽逼到不義的位置;然後,他又將自己放到不孝之地步,藉此表示自己毫無底線,非常明確的表示了他堅決不讓步的態度。
所以,劉邦這句話雖然很流氓、很無賴,簡直有損我們主人公的光輝形象,但它卻是解決人質問題的最好辦法。
如果人質對無法威脅對方,那麼這個人質還有什麼用!
果然,項羽聞言大怒,衝著劉太公咆哮道:「你看你生了個什麼好兒子,根本拿你當屁一樣,做老爸做你成這樣,還不如去死算了!」
說著,項羽拔出佩劍,作勢要殺劉太公。
擺樣子而已,嚇劉邦而已,項羽不可能真的殺了劉太公,特別劉邦告訴他這毫無作用,並提出他們二人也曾是肝膽相照的好兄弟之後。
正是認識到這一點,劉邦才放心大膽的出言不遜,項伯才放心大膽的勸項羽道:「凡為天下者不顧家,昔大禹聖人也,有父名鯀,而治水無功,被堯帝殺之,大禹仍治水三年,三過家門而不顧。
今漢王與陛下爭天下,前太公被拘禁三年,漢王略不相顧者,正是以天下為重耳。
若今陛下殺太公,既無干勝敗之數,反使天下說陛下殺人之父,是為盛德之累也。
不若陛下且收兵回營,再為別圖,何必挾殺太公,然後為退兵之計?陛下威武震於天下,何乃聽此以示怯也。
」
大概意思就是:劉邦是個愛天下不愛家的臭男人,咱們殺了他老爹也沒用,不如算了吧!
項伯是什麼人,大家都該很清楚了,他說出這樣的話,一點不奇怪。
其實項伯的話根本就是鬼扯。
第一:劉邦既沒有大禹那麼高尚,也不是一個不孝的無恥小人,他的「分羹」之言,純粹只是談判策略而已。
第二:什麼「盛德之累」?當年項伯屠殺英布滿門,也沒見他顧慮什麼「盛德之累」。
不過,項伯之語雖純屬鬼話連篇,但既然有了台階下,項羽自然也就收手了,他命令將軍士為劉太公鬆綁,帶回軍營好生款待,並於數日後親至為其置酒謝罪。
好一個喜怒無常,外熱內熱,沽名釣譽的霸王!
劉邦太了解項羽了,項伯也太了解項羽了,如果你太了解你的對手,那你離勝利就不遠了。
烹煮你爹、我們單挑,狗急跳牆的項羽還能幹出什麼事?
公元前203年10月,劉邦趁項羽離開成皋之際,以激將法誘出曹咎,打敗楚軍,奪回成皋。項羽得知成皋失守,率軍返回,劉邦卻令軍隊據險不戰。於是,劉、項兩軍在廣武對峙。劉邦之所以不再直接與項羽對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