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國後期最傑出的將領,也是最悲劇的人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將三國按時間一分為二的看待,前三國我們可以看到曹操、孫權、劉備、關羽、趙雲等英雄豪傑競相登台。

但是到了後三國時期,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似乎都不如前三國那麼精彩了。

但是,矮子裡拔將軍,論軍事才能,姜維是可以和鄧艾、陸遜並列的一流人才。

而且,姜維的結局,更是三國里最為淒涼的。

對於少年成名的姜維,早早就被曹魏委以重任。

不過,在面對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時,姜維還是著了諸葛亮的道,從而被成功策反到了蜀漢。

當然,對於急需用人的諸葛亮,也是非常厚待姜維,讓後者三十歲時就坐上了蜀漢征西大將軍的位置。

後來,在諸葛亮病死五丈原後,整個北伐中原、匡扶漢室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姜維的肩膀上。

但是,在魏蜀吳三個國家中,蜀漢的人口不過百萬,軍隊更是在十萬以內,除掉各地防守的駐軍,能夠投入到北伐的實際人數,更是只在3—5萬。

而姜維面對的曹魏,不僅地域廣泛,人口達到400萬,而且在政治經濟上全面領先於蜀漢。

不過,諸葛亮還是需要用進攻來延續蜀漢的生命。

而姜維所能做的,依然是希望存續蜀漢的火種。

然而,等到姜維真正接手蜀漢軍權的時候,一方面是國力上的日漸衰微,另一方面則是朝廷上下的人心渙散。

相對於諸葛亮,姜維的政治才能確實相型見拙,也很難像孔明一樣平衡好蜀漢集團各大勢力,而這,無疑給姜維的北伐製造了巨大的障礙。

公元263年,經過多年發展的魏國,終於積蓄好了統一天下的能量,隨即朝著蜀國進軍。

雖然姜維守住了劍閣,死死地壓制了鍾會的軍隊。

不過,鄧艾通過奇襲綿竹,順利殺到了蜀漢的都城成都。

這個時候,扶不起的阿斗選擇了打開城門,投降魏國。

但是,心中感念諸葛亮知遇之恩的姜維,依然不願意接受蜀漢已經滅亡的事實。

於是,他假意投降魏國的鐘會,不斷挑撥鍾會和鄧艾之間的關係。

在促使鄧艾父子的職務被司馬昭罷免後,姜維決定更進一步,試圖策反鍾會背叛魏國和司馬氏。

彼時的鐘會可謂大權在握,掌握著十幾萬的魏軍,如果聯合蜀國的軍隊,其力量足以和魏國扳一扳手腕。

這個時候,姜維的心中還挂念著君主劉禪,告訴他只要再忍耐一段時間,蜀漢一定可以光復。

不過,或許是上天希望早點結束征伐,促使國家的大一統。

姜維聯合鍾會的造反計劃走漏了風聲。

最終,鍾會被魏國軍隊擊殺,而姜維也最終選擇了自殺。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看到姜維死亡的情節時,筆者忍不住哀嘆。

在姜維選擇自刎以謝天下的時候,除了感嘆命運無奈、棋差一招外,會不會想到自己的故國和慈母呢。

尤其是對於臨死囑託的諸葛亮,姜維又抱著一種怎樣的思緒呢?蜀漢的內外交困,註定了姜維的悲劇命運。

由此,對於姜維來說,死亡應該是徹底解脫了。

只因他做了他認為自己該做、想做和能做的一切,他無愧於心。

文/情懷歷史

(漫談三國:四十四)

微信公眾號:情懷歷史 ID:qinghuailishi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淺析三國名將姜維的悲劇人生

姜維是三國後期蜀漢有名的名將,諸葛亮死後蜀漢的大權先後交由蔣琬和費禕這兩個人,姜維本是魏國向將,我們說這樣的身份是很難在蜀國出頭的,但是諸葛亮卻十分的看重他,在姜維投降蜀漢之後曾刻意提拔和栽培他...

鍾會是魏國的滅蜀功臣,為什麼還要選擇造反?

三國時期,三個國家當中,蜀國是最先滅亡的,而滅亡蜀國的大功臣,其中一個就是三國後期的名將鍾會。鍾會不僅是一位將領,還是一個謀士,可以說是智勇雙全,當時人都將他比作是張良。在滅蜀的過程當中,鍾會算...

「蜀漢」後期的庭柱——姜維

說到三國,我們馬上會想到很多著名的謀士和武將。文有諸葛亮、周瑜、郭嘉、荀彧;武有呂布、典韋、徐晃、太史慈(關張就不說了)等。不過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大多出現在三國前期。三國前期確實是個將星雲集的時...

三國文武全才悲劇英雄姜維

姜維在演義中的篇幅並不多,並且出現在後期。三國里名將太多,而這些名將所聚焦的歷史都在三國前期,而姜維所在的後期並不是名將活躍的舞台;另一方面,作為一個謀反之臣,晉朝時所寫的正史《三國志》,並不敢...

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姜維詐降避禍是什麼事情

姜維是誰?看過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朋友應該都不陌生,姜維(公元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漢族人。三國時期的蜀漢名將,軍工官銜達到大將軍。死後追封為「開明王。」關於姜維的背景會讓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