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當跳槽成為一種藝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俗話說,職場如戰場,最怕的就是優柔寡斷,藕斷絲連。

而在三國的職場舞台上,劉備卻絕不會如徐志摩眷戀康橋那樣幽怨纏綿。

跳槽講求果斷,劉備秉承著「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的人生格言,開啟了跳槽的藝術之美。

抓住機會,果斷抉擇

曹操攻打徐州時,一向與公孫瓚交好的陶謙請來了附屬於公孫瓚的青州刺史與別部司馬劉備一同助守徐州。

劉備明明是公孫瓚派來的援兵,而陶謙以4000丹楊兵的代價就收買了他,史載中一個「遂」字就足以見得這筆交易是何等的乾脆利落。

其實,劉備與公孫瓚的交情也很深, 他15歲就開始了求學生涯,並和公孫瓚師從同門,因為公孫瓚年紀稍長,劉備就像對待自己的兄長一樣對待他。

之後劉備在高唐尉任上被賊兵圍攻,走投無路之時,公孫瓚還收留了他,並給了他一個別部司馬的職位。

然而,劉備還是果斷放棄了這個還算清閒的職位,決定另謀出路。

別部司馬是一個連手下有多少兵馬都不確定的閒散幹部,而丹楊兵的勇猛和剽悍在三國史上僅次於青州兵。

況且丹楊兵是陶謙的嫡系部隊,是他在亂世中安身立命的保障。

這次一舉交給劉備4000人,可見陶謙的誠意和對劉備的信任。

面對這樣一個可以輕鬆增強自己實力的機會,這樣一個如此信任自己的老總,這樣一塊自古兵家必爭的要地(徐州),這樣一個前景廣闊的大公司,劉備毫不猶豫地跳槽了,這一跳也為他之後的裂土封疆開啟了大門。

劉備剛剛跳到新公司就趕上了老總陶謙的彌留之際。

然而,陶謙雖然有兩個兒子,卻都年幼未能入仕,陶謙惶惶中說了一句:「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

」就這樣,劉備三讓徐州而終坐鎮徐州,儼然成為了一方諸侯。

一次跳槽,由不知名的小幹部跳成了大國企的老總,揮一揮衣袖,作別昔日的種種,抬頭挺胸,絕不眷戀逝去的歲月。

劉備上演著跳槽的傳奇。

製造聲勢,規避風險

很多領導其實並不喜歡跳槽過多的員工,即便此人才高八斗、天賦異稟,因為跳槽總會給公司造成或大或小的影響。

而在劉備的十次跳槽生涯中,不但沒有人說三道四,歷任領導對他還都熱情相迎。

如曹操「厚遇之,以為豫州牧」;袁紹「紹遣將道路奉迎,身去鄴二百里,與先主相見」;劉表「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

同為跳槽,為何呂布得了個「三姓家奴」的蔑稱,而劉備卻屢屢成為座上賓?

無論身處何世,「名正」始終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因此占領輿論與道德的制高點成為劉備跳槽的有力保障。

適時地順應輿論的走向為自己造一造聲勢,使其逃脫了當世的罵名,贏來了後世的輝煌。

首先,劉備憑藉著「中山靖王之後」這一不清不楚的名分「跳」遍了大江南北,一不小心弄了個「皇叔」的身份。

漢武帝憑藉著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使得君權神授的觀念深入人心,君意代表著天意,皇族血統在百姓的心裡似乎也帶上了某種權威的色彩。

劉備聰明地看到了這一點,極力地為自己「鍍金」。

《三國志》說劉備是「漢景帝子,中山靖王之後也」。

中山靖王劉勝是漢景帝之子不假,然而劉勝一生光兒子就生了120多個,而劉備只是劉勝這120多個兒子之一的200多年後的後人之一。

現在看來,這跟我們說自己是「炎黃子孫」的概念差不多。

而劉備正是憑藉這「皇叔」之尊成了大漢政府的合法代言人之一,跳槽到荊州,劉表遠迎;提兵入蜀,劉璋又來敘同宗之誼。

文人雅士不僅沒對他的屢屢跳槽口誅筆伐,反而對堂堂皇叔的顛沛流離有些同情與支持。

就連千年以後的羅貫中寫《三國演義》,第80回回目中還寫著「曹丕廢帝篡炎劉 漢王正位續大統」。

同為廢帝自立,劉備都如此名正言順,跳幾次槽、換幾次老闆,誰又能有什麼非議呢?

其次,劉備跳槽大多無害於前任領導。

他與公孫瓚私交甚篤,也算好合好散;袁紹兵敗如山倒,劉備另謀靠山也無可厚非;劉表亡故,劉備在諸葛亮「先主攻琮,荊州可有」的建議下仍然說「吾不忍也」。

不論出於對領導實力不足的考慮,還是真情實感,都算對得起前任領導。

唯獨在離開曹操時,他帶走其幾萬兵馬並殺死徐州刺史、奪了曹操占據的徐州這件事,看起來不怎麼地道。

可他有漢獻帝的「衣帶詔」為依託,也算奉旨行事,免去了世人的揶揄。

所以劉備從身份上「名正」,在行事上「言順」,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和形象,而不像呂布那樣以匹夫之身,手刃兩位「義父」,使得曹操即使傾慕其才也不敢用其人。

因此,劉備在職場上雖然跳槽的次數遠遠多於呂布,卻仍然能成為新任領導的座上賓。

廣積人脈,奠定成功

在職場上,萬貫家財、位高權重都有可能在頃刻間化為烏有,而真正能夠長存的只有雄厚的人脈,這才是事業發展的源動力。

所以劉備的跳槽生涯其實就是一個積累人脈的過程。

劉備在起兵之時,僥倖擁有了關羽、張飛這樣的蓋世武將,可是作為一個胸懷天下的英雄,戰略規劃更為重要,何況在曹操良將千員、各路諸侯雄兵列陣的時代,僅憑關羽、張飛又如何能立足於亂世?

相對於曹操的荀彧、郭嘉,孫權的張昭、周瑜,劉備的智囊團可謂空無一人。

所以在歷次跳槽的過程中,除了既得利益外,劉備更注重人脈的培養與挖掘

劉備在公孫瓚處任職之時就與趙雲交好。

趙雲以兄喪為由離開公孫瓚時,劉備知道他不會重歸公孫瓚,便執手相別。

趙雲感動地說道:「終不背德也。

」最終招募兵士,終生跟隨劉備。

跳槽到陶謙的徐州後,劉備結交了陶謙的部下糜竺,並最終藉助糜竺的支持在徐州站穩了腳跟,得以領州牧之職。

後來又有了孫乾,雖然這兩位與周瑜、荀彧不可同日而語,可對於急缺智謀之士的劉備集團卻是雪中送炭。

劉備跳槽到劉表集團後,更沒有停止廣攬人才的腳步,徐庶投奔,劉備以上賓待之,並命其為軍師,共謀大業。

徐庶在不得已而離開的時候,舉薦了諸葛亮,劉備不惜放下州牧之位,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後來,整個荊州的名士,如龐統、馬良、馬謖等都盡入劉備彀中。

所以,劉備的跳槽雖然有幾次看來毫無利益所得,徐州得而復失,新野據守不得,荊州恍然間被曹操所占,自己也險些由於這次跳槽的不慎而身死人手。

可是,劉備卻收穫了「五虎上將」與「臥龍鳳雛」,為自立於亂世積累了雄厚的人脈資源,並最終成就了蜀漢王朝。

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但是在「挪」的過程中卻充滿了智慧的博弈。

在職場上混,跳槽本沒有錯,關鍵要看能否跳出美感。

劉備毋庸置疑是跳槽領域的冠軍。

幾番周轉過後,他不僅規避了世人的詬病,還贏來了賢明的美稱,引進了人才,積累了實力,創下了基業。

當跳槽成為一種藝術,成功也將不期而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顛沛流離一生,鼎盛時期勢力究竟有多大?

看三國,我們一直是以第一視角看待劉備的集團的,尤其是考慮到《三國演義》深入人心的影響力,三國歷史之中,劉備成為我們心目中的主角,只是這個主角有點偏弱。無論再弱的主角,還是存在一定的勢力。那麼劉備...

劉備:當跳槽成為一種藝術

俗話說,職場如戰場,最怕的就是優柔寡斷,藕斷絲連。而在三國的職場舞台上,劉備卻絕不會如徐志摩眷戀康橋那樣幽怨纏綿。跳槽講求果斷,劉備秉承著「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的人生格言,開啟了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