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當初諸葛亮隱居的地方到底是在哪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隱居的地方到底在哪

諸葛亮的《出師表》中提到,「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那麼諸葛亮到底是在河南南陽隱居?還是在其他什麼地方呢?

諸葛亮的躬耕之地一直都是中國文學史上研究的問題,其實,直到現在,都沒有明確的結論,因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是,就中國古代歷史、地理知識這樣一查看,我們可以知道,但是的「南陽」其實說的是「南陽郡」,隆中則是南陽郡的鄧縣,也就是說,諸葛亮所在的隱居地、躬耕地,其實是隆中。

也有人說諸葛亮是在襄陽隱居的,也就是所謂的「襄陽說」,按照「襄陽說」的觀點,隆中是屬於南陽郡,所以就可以稱為「南陽」……等等還有很多這種說法,在很多資料中,多多少少都會涉及到一些方面。

比如說:《前出師表》、《後出師表》。

《後出師表》中有提到「南陽」,《後出師表》是諸葛亮在漢興六年所寫,《前出師表》是在漢興五年所寫,諸葛亮並不可能在一年內改變地方,所以,種種證據都會有所牽連,但最後都會被推翻。

其實,不管怎麼說,都不能改變諸葛亮的一生,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是位才華橫溢,能夠為報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更是能夠運籌帷幄、神機妙算的全能人才。

諸葛亮可以說是受世世代代人們的敬仰,而歷史證明,諸葛亮也是完全可以受的上這些敬仰的。

諸葛亮的用人之道是怎樣的

諸葛亮一直在大家心目中都是「神一般的存在」,許多人都把諸葛亮比作「智慧的化身」,可見諸葛亮在大家、後人心目中的影響是很深遠的,不僅如此,諸葛亮還教會了我們許多用人之道。

諸葛亮劇照

首先,諸葛亮能夠重用人才,大膽的引進眾多人才。

諸葛亮善於觀察識別他人,能夠鑒人有術,善於觀察自己身邊的人,或者敵方陣營的人才,並能夠把敵方陣營的人才成功的拉攏過來。

這就是諸葛亮用人的第一妙招。

其次,諸葛亮能夠重視人才,在挑選人才方面,諸葛亮有著自己的一套原則,諸葛亮能看到姜維的忠誠機靈,勤勞勇敢,能看到關羽的英勇無畏、驍勇善戰等等,之後諸葛亮便會根據這一系列的人才,分配給他們不同的任務,所以,諸葛亮完全的明白,「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的原則。

然後,諸葛亮才能更好的提拔這些人才。

諸葛亮在用人上還有一個特點。

諸葛亮對人才沒有什麼太大的要求,所謂「放水養魚」,諸葛亮在面對這些人才的時候,能夠尊重他們,使他們充分的發揮特長。

但是諸葛亮在用人上還有一些詬病,就像那就話說的:「蜀中無大將」,這邊是諸葛亮用人的失敗之處,諸葛亮雖然提拔重用了很多人才,但是卻沒有真正的把他們培養起來,並且太過於放養,所以,就出現一些人,放縱法正,最後,落得一個後繼無人的慘狀。

劉備請諸葛亮的故事

劉備劉玄德,幽州人士。

自稱是漢室後人,時時刻刻欲復興漢家江山。

一日與市集上遇見張飛,關雲長,三人一見如故,行至一桃園,磕頭成八拜之交。

自此三人開始招兵買馬,四處征戰。

起初時,三人戰績不錯,常能大勝對手。

不曾想隨著隊伍愈加壯大,敗仗也漸漸多了起來。

麾下有人建議劉備需要請一個謀士,並說治國領兵,僅僅有武夫之力,斷然無法走遠。

劉備聽後覺得甚有道理。

二弟關雲長勇武無比,三弟張翼德也是如此,但二人卻都不善計謀之術。

於是多方打聽,便尋高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日徐庶來報,說南陽臥龍崗之地有一奇人,其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足不出戶卻能曉知天下大事,此人正是諸葛亮。

劉備聽後,興趣甚高,如此奇人,安有不請之理?

於是擇一良辰吉日,和關羽,張飛一起,帶上厚重禮物來到臥龍崗一茅舍前。

可是書童卻說先生有事出去了,何時能歸,尚未得知。

劉備並未死心,數天之後,又至茅舍,見門口一青年儀表堂堂,正在看書。

劉備喜出望外,上前深深一揖。

卻不曾想這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

有過了多日,劉備三人再次來到諸葛茅舍前,此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讓關,張兩人在門外,自己則在屋前台階靜靜等候。

如此再三相顧,終於打動了諸葛亮。

一代謀士自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真實的諸葛亮有多高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諸葛亮,因為在蜀漢建立的過程中,建立了卓著的功勳,所以後世人認為諸葛亮一定是一個身材高挑長相雄偉的人物。

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諸葛亮,都是身高一般,單單瘦瘦的一個人。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諸葛亮身高八尺。

那麼,到底諸葛亮是多高呢?

諸葛亮圖

電視劇中的形象並不能作為依據來進行考證,所以我們就只能根據《三國志》中的記載來考證了。

按照記載,諸葛亮身高達到八尺。

好多人一聽身高八尺,在心裡默默的計算了一下,諸葛亮絕對是患有巨人症,因為諸葛亮身高要兩米四。

其實我想說的是,如果這麼算的話,那就先得你太無知了。

因為古代的尺寸和現代的尺寸差別是非常大的。

現在一尺是三十厘米,而古代的一尺是二十三厘米,所以按照古代八尺的標準來看,諸葛亮也是一米八多。

在今天看來,這個身高也是非常高了。

不過在中國古代的時候,因為大部分人每天攝入的營養基本沒有現代人的充足,所以在古代,人的身高是並不高。

而且我們在查看史料的時候,發現歷史上關於偉大人物的很多記載,都是身高超過了八尺。

用我們前面最保守的估計來算,古代很多偉大的人物都是身高達到一米九。

這個數據和中國考古學家從古墓中挖掘獲得的大量數據以及一些記載看來,都是非常不真實的。

因為修史的人對一些歷史偉人抱了極大好感,所以一家之言也並不完全真實。

由此我們得出結論,諸葛亮的身高,就是一般人的身高,一米七左右,是最為真實可信的。

蜀漢丞相諸葛亮圖片

下圖是我們最常見到的諸葛亮畫像,他手持羽扇,髯須微動,雙目恬靜淡泊,一副仙風道骨,與世無爭的模樣。

說起諸葛亮,就不得不提到三顧茅廬的故事。

諸葛亮畫像

東漢末年,黃巾軍作亂,生靈塗炭。

此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占據中原,孫策雄踞東吳。

漢室後裔劉備在官渡之戰中戰敗,而他的謀士徐庶又被曹操用奸計招攬走,此時的劉備只能投靠劉表。

徐庶在離開劉備時,告訴劉備,隆重有個絕頂聰明之人,叫諸葛亮。

得諸葛亮者得天下。

失去徐庶,劉備很失望。

在聽到徐庶對諸葛亮的介紹之後,他欣喜異常。

第二天,劉備帶著關羽、張飛並隨禮前往隆重求見諸葛亮。

然而,非常不巧,諸葛亮剛好出去了。

劉備再失望也只得返回住所。

過了幾天,劉備再次帶著關羽和張飛前往隆重請諸葛亮出山相助。

然而,這次還是沒有遇到諸葛亮,他又一次出遊了。

張飛是個急性子,他覺得諸葛亮擺架子,就很不客氣地喊著要回去。

劉備無奈,就留下一封信,信中表達了他對諸葛亮才情的敬佩與欣賞,並希望他能夠出山助他一臂之力,以挽救漢室天下。

時間再次一天天過去,劉備吃素三天,準備再次前往草廬請諸葛亮。

關羽勸說:「兄長,這個諸葛亮也許只是虛有其名,並不一定就有真才實學,我想我們不必前往了。

」張飛說:「兄長不必親自前往,讓我一個人去。

如果他不來,我就用繩子把他綁來。

」聽了張飛的這番言論,劉備非常生氣,把張飛大罵了一頓,罵完之後,帶著倆兄弟第三次拜訪草廬。

不料,這一次,諸葛亮卻睡著了。

劉備沒有介懷,站在草廬外面,直到諸葛亮醒來。

諸葛亮被劉備禮賢下士感動了,邀他進草廬坐下相談。

諸葛亮與劉備在草廬之中大談天下局勢,劉備非常贊同諸葛亮的言論,對這個奇才勢在必得。

劉備的誠懇打動了諸葛亮,就決定擇主劉備,全力輔佐他。

劉備最難得的不是慧眼識才,而是能夠放下身段,禮賢下士,現代管理者也應該像劉備這樣,才能招攬並留住人才。

左慈和諸葛亮誰厲害

左慈是東漢末年著名的術士,根據葛洪《抱朴子》的記載,左慈是葛玄的師傅。

左慈小的時候就遍讀五經六藝,懂得夜觀天象。

在漢靈帝的時候,左慈夜觀天象,看到紫微星星光黯淡,就預見到了漢王朝國祚將盡。

既然不能安心的煉丹學道,左慈就開始走上了戲耍各路諸侯的道路。

在左慈準備戲耍各路諸侯的時候,突然橫空出世了一位非常厲害的人物,叫做諸葛亮。

諸葛亮雖然是師從水鏡先生學習,但是從沒有學習水鏡先生的道法,因為在諸葛亮看來,道法是旁門左道,不能夠長時間的運用,不然會折壽的。

而左慈卻是最喜歡道法的,就這樣,左慈和諸葛亮之間,還發生過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

話說一日水鏡先生正在一處涼亭內給諸葛亮講課,左慈在經過的時候正好聽到了。

水鏡先生知道有人偷聽,就高聲說:「哪裡來的朋友,竟然不學好學偷聽」。

左慈一聽可來氣了,大聲說:「我雖然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人,但是我能做到的事情你們卻做不到」。

諸葛亮一聽,覺得此人口出狂言,要麼是一位隱居的高人,要麼是一個不學無術的狂徒,就笑著說:「我能宰割天下,你能嗎」?左慈那時已經學會了各種道法,會隱身,會煉丹求藥,變化無窮,聽到諸葛亮如此狂妄,微笑道:「我倒要看看你是如何宰割天下的」。

之後,諸葛亮便辭別水鏡先生,探聽到了劉備軍隊的駐紮地,故意跑到那裡去,在當地的士子間每日大講特講各種兵法以及治軍策略。

時日一久,劉備聽說在他駐軍的地方竟然有一個能幫他打天下的其人,因此就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於是就有了後來的三分天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