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爆炸時代 閱讀該有怎樣的位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書店裡靜靜閱讀的讀者

浙江在線3月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張瑾華 通訊員 馬正心竹嫄)從閱讀中,我們獲取知識、信念、慰藉,從書中理解過去,也從中預見未來。

據統計,近十年來,全球數據量以每兩年翻倍的速度增長,用來統計數據的單位,已經上升到了「ZB」,即萬億GB。

知識爆炸的網絡時代,如何讀書,怎麼選擇書,成了無比重要的問題。

2017年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成年國民的圖書閱讀率和平均閱讀時間,都有小幅上升。

同時,手機的閱讀率連續8年增長,國民每天花在手機閱讀——微信公眾號、網絡小說、手機報、博客微博——上的時間平均有一個多小時,是花在閱讀紙質書上的3倍還多。

從大數據中也可以讀到一些傾向:超過一半的成年人更傾向「拿一本紙質圖書」讀,遠超偏好手機閱讀的33.8%。

而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覺得自己的閱讀量較多,或很多。

有不少人心中有「深讀」的渴望,但因為種種原因,無法達成。

借2018春風圖書勢力榜,我們想與讀者走得更近。

於是,我們一對一走近新老杭州人,去傾聽閱讀對於每個人的意義,找出「讀」與「不讀」的原因。

在過去的一個月里,錢報記者來到杭城四通八達的地鐵、車站,來到商場、書店,也通過網絡空間,與讀者交心。

2018年的「好書60」榜陸續現身,記者也將一冊冊好書贈給他們。

18位普通讀者,18種不同的閱讀樣本。

他們的個人閱讀習慣是怎麼樣的?他們怎麼理解「悅讀詠流傳」的涵義?

從他們的回答中,我們讀到,「碎片時間」成為了不少人的閱讀時段,但也有人把讀書當作一件大事:一字字寫下讀書筆記。

人們閱讀的書籍數量則分散於「幾乎不讀」到「每年近百本」之間,和統計數據中的人均近8本對照來看,波動很大。

有人覺得,閱讀就跟一日三餐一樣,一旦改變,身體會不適應;也有人覺得讀書是浪費時間的:「有更有趣的事情在等著我。

有人把閱讀當作個人精神世界的建構:一人一心一書;也有人把共讀一本書當作同愛人、孩子親密交流的方式。

而沉甸甸的「悅讀詠流傳」五個字,給讀者們最直觀的聯想,是讀書能夠帶來的的喜悅,還有文化和知識通過書籍的長久傳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