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讓梨的孔融,長大後卻丟妻棄兒,曹操因他一番言論而殺了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漢朝,有一個小孩叫做孔融。

有一天,他的父親帶回來一筐梨子給孔融兄弟們吃。

孔融父親就叫孔融去分梨,孔融按照長幼輩分的大小從大到小分了梨子,並且把最小的梨子留給了自己。

孔融父親看見孔融把最小的梨子留給自己,便問他這是為什麼。

孔融回答說:「我的年紀小,應該吃最小的梨,大梨應該讓給哥哥。

」父親又問:「那你弟弟比你小呢?」孔融回答:「弟弟比我小,我應該讓著他。

」這就是小學課本上著名的《孔融讓梨》的故事。

孔融讓梨的故事在當時傳遍了整個漢朝,大家都用這個故事來教育自己的兒女要懂得謙讓。

而在當今,孔融讓梨的故事依舊是一個榜樣,用來教育中華兒女懂得謙讓的禮儀。

一個故事可以造就一個人的偉岸形象也可以造就一個人的負面形象,所以,我們單從一個千古傳頌的故事去看待孔融似乎太過片面。

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介紹四歲讓梨的孔融,其實是不是真的完全如聖人般?

孔融,曾經干過兵敗奔逃的事情。

在建安九年,袁譚帶兵圍住青州,把青州困住了,當時青州城內的兵僅僅剩下百來人。

在那樣的緊急的情況下,當時身在青州的孔融為了不損壞自己處變不驚的形象,假裝淡定,還喝酒作詩不去督戰,弄得很多人都十分困擾。

敵軍因此也攻破了青州,孔融就在秦國士兵的幫助下自己離開了青州,還丟下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的妻子和兒子也因為這樣而丟了性命。

從孔融讓梨的事跡來看,按理說他應該是個大方、謙遜、十分為他人著想的人,但是孔融在長大後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對比四歲讓梨的他實在相差甚遠。

在一本名為《物理論》的書中有一個故事:有個叫管秋陽的人和他的弟弟以及另外一個同伴一起逃避戰亂,在路途中沒有了食物。

管秋陽就對他的弟弟說:「如果現在不吃掉那個同伴,我們三個人就都要一起死。

」於是他們兩兄弟就殺了同伴並把他吃掉,然後活了下來。

對於這件事情,按道理是應該譴責這種沒有人性的行為,但是孔融的看法卻出乎人的意料。

他認為管秋陽這樣做是愛惜他的父母給予他的身體,而那個同伴既不是朋友也不是親人,吃了他並沒有什麼不妥,就好像是一隻狐狸吃了一隻鸚鵡一樣,沒有什麼奇怪的。

孔融之死才是最讓人瞠目結舌的,他的死因就是因為不孝。

在當時,孔融是出了名的傲慢,對曹操總是出言不遜。

孔融說孩子和父母親的愛與感情,都只不過是情慾發作,並不是什麼實際的東西,還說如果有饑荒,自己的父親不好的話那寧願把食物拿去給別人吃。

這就是孔融在當時的「不孝言論」。

這些言論被曹操知道後,曹操十分生氣,加上孔融平時對待自己的態度十分惡劣,就直接處死了孔融。

四歲讓梨的故事千古傳頌,但長大後的孔融卻在多件事情上有一個態度的大反轉。

孔融到底是個偽君子還是大聖人,看來都不能太過片面的評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