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貂蟬身世之謎,「閉月」之色到底迷了誰的眼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有古典「四大美女」,其中貂蟬的形象最早出現在《三國志平話》、《三國演義》等演藝類的小說里。

據說貂蟬是漢獻帝時司徒王允的一個養女,從小體態輕盈、天生秀麗、能歌能舞,一直在家中未曾出門。

有一天夜間貂嬋在後花園賞月時,忽然一塊月光將月亮遮擋,這恰巧被王允看見。

然後就有了《三國演義》中講述的王允將貂蟬精心包裝成「閉月」,可憐了一個漂亮的美女,被王允套上了國家大義的繩套,先將他送到董卓的床前,再引誘呂布,演藝了「呂布戲貂蟬」的千古名劇,世代相傳。

有一日,呂布趁董卓上早朝,便到風儀亭與貂蟬約會。

呂布害怕被董卓撞見想要快點離去,可貂蟬死活不讓,在美人面前真實憋死英雄漢,她還假意要投池自盡,呂布是一世英雄全部折在了這裡,趕緊慌忙攔阻,真實左右為難。

這時董卓正好回府,恰巧撞了個滿懷。

董卓大怒,提戟直刺呂布,他的女婿李儒趕來勸阻,呂布乘機奪路而去,而此時貂蟬也向董卓哭訴呂布調戲她……...這一故事傳說和《三國演義》在歷史長河廣為流傳,貂蟬也因此成為了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這麼出名的劇本,讓我們來看看歷史上怎麼寫的?

其一,貂蟬其人史書上並無明確記載。

《後漢書》、《三國志》及《資治通鑑》等正史中都沒有找到貂蟬這個人。

在唐代開元年間有一本占星學書籍《開元占經》中曾記載有「刁蟬」這個人,書中說明是引自《漢書通志》中的「曹操未得志,先誘董卓,進刁蟬以惑其君。

但可惜的是《漢書通志》已經斷片了,到現在沒有發現這本書。

其中的「刁蟬」是否彼「貂蟬」?恐怕誰也不知道。

從正史上來看,貂蟬極有可能只是一個文學形象罷了。

其二,呂布曾和董卓婢女有曖昧關係。

據《後漢書》、《資治通鑑》等記載,董卓知道自己的敵人太多了,害怕遭到暗算。

因此,無論去哪裡,都讓呂布做貼身警衛。

董卓性情古怪,剛愎自用,為了一件自己不高興的小事,提起手戟擲向呂布,幸虧呂布躲避迅速並趕緊道歉才逃過一劫。

從此,呂布便暗自記恨董卓。

《呂布傳》中記載:「卓常使布守中閣,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

意思是董卓讓呂布守衛自己的內寢,而此時呂布卻與董卓的一婢女私通,又害怕被董卓發現,心中惶惶不安。

從上面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歷史中確實有一個女人和呂布有瓜葛,而這個女人是不是貂蟬,歷史上無從考證,整個事件可能被作家們利用,為了達到文學描述的欣賞價值,因此將這個婢女具體形象化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呂布殺董卓可能和這個女人有一定的關係。

其三,呂布殺董卓是受封官許願的誘惑。

史書上說,王允很早就認定只有呂布能殺董卓,所以對呂布很好。

當聽說呂布對董卓有隔閡後,王允馬上向呂布攤牌,讓他找機會除去董卓。

呂布一開始很為難,認為跟董卓有父子之情,很難下手。

經過王允與僕射士孫瑞反覆洗腦,呂布最後答應了。

沒有不透風的牆,這次密謀還是走漏風聲,有人在一塊布上寫上一個「呂」字,背著行走於大街上,邊走邊喊著:「布啊!」用這種方式暗示董卓。

董卓的親信稟報了此事,董卓並沒有引起警覺與重視。

漢獻帝三年,漢獻帝患病剛痊癒,召集朝中百官。

董卓登車時馬受驚,把他甩到泥地上弄髒了朝服,回去換衣時,他的小妻覺得馬驚不吉利,勸其不要去了。

董卓不聽,執意上朝,一路上命令呂布等前後護衛。

到了宮門前,馬再次受驚不走了,董卓感覺很異常,便想回去。

呂布此時勸他還是進宮吧,於是他便進入了事先布置好的埋伏圈。

騎都尉李肅先一戟刺向董卓,但董卓穿著鐵甲沒能刺入,只是胳膊受傷跌落車下。

董卓回頭大呼道:「呂布安在!」呂布大聲答道:「有詔書討賊臣!」便持戟將董卓刺死,命令士兵將首級砍下。

後來,呂布被封為奮威將軍,溫侯、假節、禮儀待遇與三公相等。

呂布殺董卓,由此可見是出於對董卓的一種後怕和記恨,尤其是受王允等事先封官許願的誘惑,這其中並沒有美女貂蟬的離間。

但是,歷史上曾經有董卓「拔手戟擲呂布」、「布與卓侍婢私通」、「呂布受封官許願誘惑」殺董卓,這三個史實片段,正好被作家們所利用,通過自己的想像為大家創造出了「呂布戲貂蟬」這一傳世經典,「閉月」之色被小說家們利用,千百年來迷惑著廣大讀者的眼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貂蟬已隨清風去,閉月仍是海中粟

在中國古代,女性的地位一直不被重視。我們經常可以從史書中或影視中發現古代女子有大概幾個作用,第一就是女紅,第二就是婚嫁的政治作用,第三就是貞潔為後世敬仰,第四就是生育作用。我們知道,古代女性在史...

探索呂布誅殺董卓背後的三大歷史之謎

在中國民間盛傳的「四大美女」之一的貂嬋,《後漢書》、《三國志》及《資治通鑑》等正史上卻毫無記載。貂嬋形象始見於《三國志平話》、《三國演義》等,據傳是漢獻帝時司徒王允的歌妓並養女,天生麗質,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