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袁紹在失去這四個人後就走向了滅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裡面,有袁紹、袁術、曹操、劉備、孫權等多方勢力,雖然並不是完全對等的存在,但是在三國前期,袁紹可以說是實力最為巨大的一方勢力。

當時天下的英豪都嚮往著能夠投靠到袁紹的麾下,不過後來隨著天下格局的重新洗牌,袁紹的實力逐漸被削弱,而根據分析來看,袁紹在失去了這四個人之後就走向了滅亡。


群雄逐鹿袁紹稱霸

袁紹家族相當不簡單,四代祖先都位居三公,而袁紹自己也是三公之一,並且還是大將軍,他的弟弟袁術也有自己的勢力。

當時董卓要挾天子「統領」天下,後來各方諸侯討伐董卓,袁紹被推選為關東軍盟主。

之後董卓被殺,袁紹就成為了當時各方勢力中最大的一支,他也就成了當時中原地帶最大的諸侯王,而他的勢力主要就是在河南、河北一帶。


河北四庭柱助袁紹

袁紹的勢力集中在河南、河北一帶,而袁紹的手下大將中,有四個人被稱為是河北四庭柱,他們分別是顏良、文丑、高覽、張郃。

雖然說這個稱呼並非出自古代,不像五虎將那麼著名,河北四庭柱是現代的文學家提出來的一個概念,但是這四個人由於都是出身河北,並且是袁紹的得力部將,對袁紹鞏固自身實力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不過非常可惜的是,由於袁紹的用人不利,在河北四庭柱一個個死去之後,袁紹的勢力也被削弱,在官渡之戰之後就徹底失去了地位。


張郃未死已死

對於袁紹來講,張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在袁紹攻克公孫瓚的戰役中,張郃大破公孫瓚,因此得到了袁紹的賞識,同時也使得袁紹奠定了中原北方的地位。

但在袁紹最大的戰役「官渡之戰」中,張郃投靠了曹操,所以對於袁紹來講,張郃雖然沒有死,但是其實已經死了,而袁紹也從官渡之戰開始,走向了衰敗。


高覽死於趙子龍

高覽和張郃一樣,無論是統軍能力還是計謀,都相當的不錯,對於袁紹前期的勢力建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過可惜的是,高覽和張郃同時投靠了曹操,成為了袁紹最大的損失,不過高覽在跟隨曹操抵抗劉備的戰役中被趙雲殺死。


顏良被關羽斬殺

顏良和文丑齊名,為什麼呢,在袁紹的統軍策略中,顏良和文丑參與了很多的戰役,並且這些戰役的對袁紹及其重要,比如說白馬戰役。

不過顏良在和曹操軍隊大戰過程中被關羽斬殺。

當時曹操一心想收服關羽,關羽不從,但關羽為了報答曹操的恩情,就在對戰中將顏良斬殺,為曹操除去了一個心頭大患。


自負導致文丑喪命

文丑作為河北四庭柱的之一,被稱為袁紹最猛的將領,參與了公孫瓚戰役、白馬戰役等等,不過文丑是比較早死亡的。

當時曹操作為袁紹最大的敵人,袁紹聯合劉備進攻曹操,曹操敗退,而文丑為了立功去追擊,結果中了曹操的計謀,被伏兵所殺,袁紹因此痛失一員猛將。

關於河北四庭柱的戰鬥力,很多人喜歡把他們和劉關張三兄弟來比較,雖然說雙方並沒有正面交戰,但是根據實力來看,河北四庭柱應該在劉關張三兄弟之上,對於張郃以及高覽的叛變,史書多認為是由於袁紹的用兵不利。

本文原創,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四大名將,意外被殺,一個比一個死得憋屈

三國早期,十八路諸侯逐鹿天下,雄踞北方的袁紹是當之無愧的老大,此時的曹操、孫權、劉備在袁紹眼中,只不過是小菜一碟。袁紹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在打敗公孫瓚,奪其地盤後,更是勢力大增,天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