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島的絕句壓卷之作,遣詞通俗清麗,情深意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賈島不以五絕著稱,詩歌風格也偏於奇僻險峻。

儘管如此,並不妨礙《尋隱者不遇》成為他絕句的壓卷之作。

《尋隱者不遇》

唐代: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詩歌的內容簡單淺顯,如和老嫗對話,毋庸細解。

詩歌之所以久負盛名,為大眾所喜愛,其妙處在於意象的選擇和意境的營造上。

題目交代了詩人尋訪歸隱山林的隱士卻遭遇了空舍,詩人淡淡的失望之情溢於言表。

於是詩人不由得仔細觀察起隱士房舍周圍的景物。

《三國演義》寫劉備三顧茅廬,為了給諸葛亮的出現製造氣氛,以襯托出他的高風亮節,對諸葛亮茅廬周圍的環境進行了詳細的描寫。

然而詩歌不可像小說那樣鋪張,因此詩人極其簡潔地拈取了「松下」這一典型的意象。

松在古代是高潔正真的象徵,暗喻了隱士的人格特點,與《三國演義》的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實「童子」這一意象也不隨意,交代了隱者的身份特殊,諸葛廬也有童子,道教里常出現修煉的童子,尊道長為師,因此隱者應該是個道士,道教以煉丹為要,於是就有了下一句的「採藥」。

自葛洪發明煉丹術,見於各種典籍記載的原料,如汞,雄黃等藥物,多數是隱藏在深山而待人尋覓發掘的。

既然隱者採藥,遁入深山,那麼到底會在哪裡採獲,何時回來,包括隱士自己,都是無法預知的。

因此童子的答覆雖然含混,倒也是事實。

也許詩人問童子,多少燃起了一絲希望的火苗,到這裡全然死灰了。

「雲深」既描繪著山的遼闊,也表明隱者的生活如閒雲野鶴般逍遙,同樣也暗示了詩人這次的拜訪將徒勞而返。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也是富有哲理的名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廣泛的使用。

就學習科學文化而言,一切對於自然和社會的問題,都能夠在浩渺的書本和艱辛的實驗中獲得滿意的解釋,如果學生拒絕勤奮的刻苦鑽研,那麼自然尋找不出答案的所在了。

如上所述,本詩的意象是經過精挑細選,充分反映了隱者的身份,同時詩歌也營造了淡然的意境,給人一種沖和的感覺。

場景選擇精粹,轉換自然,毫無拖沓之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