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懸樑,錐刺股的兩人後來混得怎樣?歷史老師肯定忘了告訴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小時候我們讀書時聽過很多的典故,這些典故多數都是老師家長為了激勵我們學習而講的。
但是這些典故只會講他們用功時的刻苦努力,而不會告訴我們後續的故事。
頭懸樑、錐刺股的典故我們耳熟能詳,那麼這兩個故事的主人公結局究竟如何呢?相信歷史老師絕對不會告訴你。
頭懸樑的主人公是孫敬。
孫敬是漢朝人,年幼時就很愛讀書,視書如命。
他讀書是為了激勵自己用繩子把自己的頭髮拴在橫樑上,只要自己打瞌睡低頭,繩子就會扯他的頭髮,這樣就會清醒過來。
經過刻苦的努力,孫敬最後成為了當時的大儒,學貫古今,名噪一時,很多學子都不遠千里來向他請教,討論學問。
不過孫敬直到去世也沒有留下著作,後世也只是記住了他頭懸樑的勵志故事。
錐刺股的主人公就比較厲害了,大名鼎鼎的蘇秦在戰國時期是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
他合縱六國,共同抗秦,掛六國相印,維持了戰國時期十幾年的和平,使人民免受戰爭之苦。
但後期由於各國心懷鬼胎,沒有遵守六國合縱的約定,最後導致聯盟破裂。
最後因為利益紛爭有人刺殺蘇秦,致其重傷,不過蘇秦臨死之前還給齊王獻計,釣出了兇手。
孫敬和蘇秦二人的頭懸樑錐刺股雖然被我們熟知,但二人的結局可謂天差地別。
孫敬和蘇秦都很有才華,孫敬在讀書方面很有天分,但是他卻沒有治國平天下的理想,雖然最後成為了一代大儒卻也沒有給社會做出多大的貢獻。
而蘇秦讀書的本事雖不及孫敬,但是卻有雄心壯志,最後通過努力成為了六國宰相。
孫敬成為一代大儒固然優秀,但蘇秦合縱六國卻更勝一籌,論二人成就來說,蘇秦要比孫敬高的多。
這也從側面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讀書不能讀死書,單純的掌握了巨量的知識所做的事是有限的,讀書時一定要有理想,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