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友共讀模式開創閱讀新方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新社北京4月23日電 (記者 應妮)當共享經濟在中國迅速發展之際,關於閱讀的共享模式也日益受到關注,這就是以網上籤到打卡為基本形式的共讀模式。

事實上,由於網絡時代和智慧型手機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傳統的閱讀方式正在發生改變,人們已經越來越習慣通過電子設備進行閱讀,獲取信息。

通過網際網路平台尋找志同道合的書友,組團克服惰性的共讀模式也悄然成為新閱讀潮流。

網友「小青」如此描述她這一個多月來的共讀經歷,「就算困得睜不開眼,也要看完每天的規定章節,然後到群里簽到打卡」,群里會有班長或組長每天督促提醒,早晚各半小時領讀,群員會交流讀書心得……以一周或10天讀一本書為周期,這樣的「共讀」模式已經有「有書」「十點讀書會」等公眾號在深耕,微信平台自身也利用社交功能推出了「微信讀書」,讓好友間看到彼此在讀什麼書以及書評,電商京東推出的「共讀」公號甚至還開通了賞金功能。

在「有書」創始人雷文濤看來,都市人無法讀完一本書無外乎兩個原因,一是沒有時間,二是興趣和熱情不夠,兩者共同的結果是很久都不能讀完一本書。

「用戶們沒有明確的閱讀目標,內在的驅動力不夠,我們希望用『共讀模式』能夠引導和帶動大家一起閱讀。

中國網際網路書業專家蔣為民則認為,對於今天的國內出版產業而言,最為重要的改革部分就是要幫好書找到真正有需要的讀者,「網上共讀」可以說是傳統出版行業的網際網路+圖書的又一創新之舉。

雖然網上共讀能走多遠要由時間來證明,但這種商業模式的探索是值得肯定的。

對不知道讀什麼書,以及行動力和自制力較弱的人來說,共讀模式不啻於為他們提供一條全新的通向閱讀的渠道。

記者看到,在書單的選擇上,共讀模式的選擇並不會單純追逐當前熱點,更多偏重經典書目,或者具有療愈作用的書籍。

譬如《人類簡史》《如何讀一本書》是眾多機構都選擇過的書目,從中亦可看出運營者的價值取向,以及對讀者的價值導向。

儘管,讀書本身是一件自帶隱私屬性的事情,但是在當下這個新媒體時代,部分讓渡個人的隱私權以對抗碎片化的瀏覽,進行真正有價值的閱讀,應該還是值得的。

(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