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恥竟導致兩位皇帝客死他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靖康之恥北宋國君被貶為庶民
北宋靖康年間,金兵再度兵圍京城開封。
由於金兵人數眾多,且在圍城前做了相關充分的準備,加之康王趙構消極馳援,勤王軍隊進軍緩慢受阻。
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開封最終被金兵攻破。
造成宋徽宗、宋欽宗兩位北宋國君,多名皇親國戚,大臣及後宮妃嬪被俘。
金兵燒殺搶掠,開封城如同人間煉獄,徹底淪陷。
該事件便是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恥。
靖康之恥北宋國君被貶為庶民,北宋王朝自此覆滅。
隨後北宋國君被押解北上,被貶為庶民,最終客死他鄉,結局落魄蕭然。
後世對這兩位被貶為庶民的北宋國君有什麼評價呢?
宋微宗
首先先介紹一下第一位國君,宋徽宗。
據歷史記載,他剛即位的時候頗有朝氣,曾啟用新法勵精圖治。
他熱愛詩詞字畫,有自創的書法字體,畫花鳥更自成一體,是藝術方面的天才和全才。
但做為一國之君卻缺乏政治遠見和政治智慧。
在隨後的年間啟用奸佞、投機之臣蔡京,自此朝局敗壞,國內也開始出現起義不斷的局面。
當金兵壓境後,宋徽宗匆匆禪位,由他的兒子趙桓即位,是為宋欽宗。
宋欽宗即位時,北宋的局勢已是相當危急,此時開封已被金兵圍困過一次。
接受條件議和後,金兵退兵,但卻宋欽宗又反悔,差人與遼國貴族共同應對金兵。
可事情敗壞,已退的金兵轉頭再次集結圍困開封,隨後出現開封城被破一幕。
靖康之恥北宋國君被貶為庶民,後世對此二人的評價都相對比較一統。
對宋徽宗的評價較為精要:「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對宋欽宗的評價則要稍負面一些,如:優柔寡斷,反覆無常,也有評價認為他是儒弱無能的昏君。
北宋的悲哀或許就是選擇了不該當國君的人做了國君吧。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lshi_v5
靖康之恥是哪一年
靖康之變是中國歷史上的奇恥大辱,北宋不計其數的皇室成員和平民女子,被金國擄掠至北方,甚至連北宋的太上皇宋徽宗和皇帝宋欽宗也被金軍俘虜。
兩位皇帝最終都不能返回宋朝,客死他鄉。
這場導致北宋滅亡的靖康之恥是哪一年呢?
靖康之恥的畫像
準確地來說,靖康之恥爆發於公元1126年底,從金國軍隊攻克開封起,中間見過多次談判,直到1127年4月金國軍隊從開封撤軍為止,前後長達近半年的時間。
早在公元1126年初,金國已經對物產豐富的中原虎視眈眈,在經過了宋軍和遼國之間的戰爭後,宋軍的弊端已經都被金國看在眼裡。
因此,金國便找了一個藉口,向北宋宣戰。
金國第一次進攻開封的戰爭並不順利,他們兵分兩路,其中有一路被阻擋在山西太原一帶,並沒能參加合圍開封的作戰。
而另一支軍隊由於孤軍深入,也在開封城下被宋軍擊退。
經過短時間的整頓後,金國再次向北宋發動進攻,到1126年12月中旬,金國兩路大軍已經對北宋的首都開封形成了合圍之勢。
怯弱的北宋政府為了避免亡國之災,答應了金國方面提出的天價戰爭賠款。
為了支付大筆賠款,北宋政府在開封城裡掘地三尺,同時用開封城裡的女子用作抵償。
但是狼子野心的金國人並沒有因此滿足,他們擄掠了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和大量皇室女子後,才撤兵北返,這些被金國擄掠的女子,在金國受盡屈辱,同時身為北宋皇族的帝姬、嬪妃都沒能倖免。
靖康之恥背景
宋朝內部的腐朽和北方金國的崛起,是靖康之恥背景中不得不提到兩個重要因素。
宋徽宗的畫像
在宋朝內部,由於宋徽宗任用童貫、蔡京等奸臣,國勢日益衰落,並由此引發了方臘、宋江等農民起義運動。
雖然最終宋朝平定了這兩次農民運動,但對宋朝的國力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同時,宋徽宗不僅沒有反思造成這兩次運動的原因,反而以為童貫平寇有功,依舊對蔡京等人予以重用。
與此同時,北方女真族的勢力開始崛起。
在女真族內部,對待宋朝的態度也分為兩派,一派是以完顏阿骨打為首的親宋派,一派是以完顏晟為首的攻宋派。
不過當時宋朝和金國之間,還隔著一個遼國,因此為了消滅遼國,宋朝和金國之間結成了短暫的聯盟。
史稱「海上之盟」。
為什麼稱海上呢?之前提到,宋國和金國當時並不接壤,他們只能坐船在海上結盟。
結盟的內容,是打敗遼國之後,將燕雲十六州歸還給宋朝,而原先遼國的土地歸金國,當然此前宋朝給遼國的歲幣,此後也要全部給金國。
這個看似不平等的條件,在宋徽宗眼裡看來,卻是無比誘惑的。
因此燕雲十六州自從唐末五代十國起,就不復為中原所有,當年宋太宗企圖收復燕雲,也功敗垂成。
如果燕雲可在宋徽宗手裡收復,那是不世之功。
結盟結成之後,金國和宋朝從兩面出兵,夾擊遼國。
遼國首先和金國交戰,被金國打敗。
殘兵敗將退到燕京,遭遇了宋國的軍隊,經過交戰,結果宋國被打得打敗。
雖然最後遼國還是在宋金兩國的夾擊下覆亡,但同時宋朝的弊端和士兵羸弱的毛病,也讓金國人看在了眼裡。
1123年七月,張覺事件成為了誘發靖康之變的導火索,同時也是靖康之恥背景的重要原因之一。
張覺原先屬於遼國將領,在遼國滅亡後投降了金國。
但在金國大軍撤退之後,他又叛逃到宋朝,被宋朝接納。
金國便以宋朝私納降將為名,開始向宋朝問責。
恰好此時,親宋的完顏阿骨打去世,帝位由完顏晟繼承。
他們便以張覺事件為藉口,開始了對宋朝的戰爭。
靖康之恥的影響
公元1127年,是北宋滅亡的最後日子。
金兵二次圍困京城,最終城破國亡。
皇帝、大臣、妃嬪被俘虜,京城被掘地三尺、洗劫一空。
因當年年號為靖康,史稱「靖康之恥」。
該事件縱觀華夏三千歷史也是絕無僅有的,對後續也有深刻的影響。
靖康之恥
靖康之恥的影響首先從當時的情況上,可以說完全擊破了宋朝高層統治的信心。
後來即位的南宋高宗趙構更是將對金國的政策傾向於求和而不是力圖光復中原。
金兵破城後的燒殺搶掠及被俘虜的王室大臣遭遇。
嚴重打擊了當朝統治者的信心,偏安一隅似乎成為他們的唯一選擇。
所此影響,北進抗金的岳飛等將士浴血拚殺,剛取得一定戰果就立即被「十二道金牌」勒令退兵。
使南宋在戰略態勢上完全陷於被動之中。
雖說南宋最終滅亡是有多種原因,多種因素共同引發的結果,但靖康之恥的影響視乎都一直伴隨著整個南宋,信心上的潰敗負面影響深遠、深刻。
但把靖康之恥的影響放入中國歷史長河中,它的影響有時卻不完全是負面的。
在明朝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明英宗御駕親征,帶領著幾乎是當時全國軍隊主力討伐瓦刺。
結果兵敗被俘,大明主力軍幾乎全軍覆滅。
當時在制定與瓦刺是戰是和的方針也出現了重大分歧。
最終主站派以宋朝之事說服當朝皇帝,發起了北京保衛戰,最終一戰力退瓦刺,取得勝利。
靖康之恥不但在當時影響深遠,且對後世也有較為深刻的影響。
在當時一方面打擊了當局者反擊的信心,但另一方面也為後來的人提供了寶貴的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