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中國1927》告訴你:為什麼一定是中國共產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幾年來,電視看得越來越少。

但是北京衛視的《檔案》欄目算是幾個例外之一吧。

《檔案》這些年來的專題片涉及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如井岡山鬥爭、長征、抗美援朝等等,也為一些重要的歷史人物,例如我所敬重的陽早、寒春等製作了專題。

在一些人連講歷史故事都開始用泛娛樂的語調譁眾取寵的時候,《檔案》始終嚴肅地面對歷史、虔誠地對待中國革命。

尤其有次在工作場合遇到《檔案》節目的製作團隊,裡邊有不少是90後甚至是95後的孩子,看到他們近乎吹毛求疵地核對歷史資料,我突然感到一種莫大的欣慰。

我們的事業後繼有人。

言歸正傳。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檔案》這兩天正在播出的《中國1927》。

1927年,對中國革命、乃至對今天的中國,都是意義非凡的一年。

《中國1927》這部紀錄片,為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幅歷史畫卷:民族資產階級革命終因其階級局限性和歷史局限性,與時代大勢漸行漸遠,而代表中國最廣泛人民利益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袖毛澤東,卻正在大步走向歷史舞台的中央。

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今天的中國,已經發展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華民族必將復興,這一點,就連那些對中國最沒有感情的人,也不再懷疑了。

但許多人因此充滿了好奇心:中國為什麼能?打開復興大門的密碼究竟在哪裡?

《檔案》隆重推出的大型紀錄片《中國1927》,帶領觀眾回到1927年——這個中國命運的轉折之年——去尋找答案。

《中國1927》,以六個最重要的城市為橫切面,以歷史空間線和大的時間邏輯線貫穿和輻射整個中國,引領觀眾穿越般地重返1927。

第一集:日暮——北京1927

第二集:暗涌——廣州1927

第三集:突變——武漢1927

第四集:風暴——上海1927

第五集:餘波——南京1927

第六集:驚雷——中國1927

1927年的中國,無論南方還是北方,無論年初還是年尾,都發生了太多影響中國未來的大事件。

概括起來說,1927年的中國,發生了三場大屠殺,也發生了三次重要的武裝起義。

三場大屠殺,分別是4月12日,蔣介石發動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5月21日,反動軍官許克祥在長沙發動的馬日事變;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發動的七一五反革命事變;

三場武裝起義,則分別是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

血流成河,烽煙四起,歷史在這裡亂成一團,但有一條脈絡漸漸清晰:國民革命趨於自我瓦解,人民革命開始展現出廣闊的前景。

四一二大屠殺,是1927年春天發生的第一場大屠殺。

這場屠殺,深刻地塑造了此後二十多年的中國歷史,也決定了屠殺製造者蔣介石和國民黨的命運。

屠殺是慘酷的。

目睹過大屠殺的魯迅先生說:「我平生從未見過有殺人殺成這樣的!」

事變後3天中,上海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被殺害300多人,被捕者500多人,失蹤者5000多人(大多數也被殺害),著名共產黨員汪壽華、陳延年、趙世炎等犧牲。

4月15日,廣州的國民黨反動派也發動反革命政變。

當日捕去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2000多人,封閉工會和團體200多個,
著名共產黨員蕭楚女、熊雄、李啟漢等被害。

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西等省也以「清黨」名義,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進行了大屠殺。

奉系軍閥也在北京捕殺共產黨員。

在《中國1927》中,導演通過情景再現的方式,讓我們親眼目擊了軍警強闖蘇聯大使館、抓捕李大釗的那一刻——我們仿佛置身其中,一種悲壯夾雜著義憤的感情油然而生。

4月28日,李大釗和其他19名革命者英勇就義。

屠殺甚至對國民黨自身也造成了巨大傷害:1927年4月12日前,國民黨擁有約65萬普通黨員,而到了1928年3月,即上海「四一二」「清黨」和武漢的「七一五」「分共」後約一年,國民黨員人數已經銳減到了22萬。

而具有國民黨員身份的中共黨員,在清黨前僅5萬人而已,即使把這5萬人全部算在內,也意味著國民黨最起碼自己清掉了38萬黨員,超過全部普通黨員的一半還多。

面對屠殺,中國共產黨被迫走上了武裝鬥爭的道路,於是先後有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土地革命戰爭就此拉開序幕。

現在許多新右派知識精英動輒攻擊中共領導的暴力革命,稱之為「暴力社會主義」,而《中國1927》中可比肩大電影製作水準的歷史情景再現,讓我們深刻感受和理解:中國革命的工農暴動,是在蔣介石和國民黨的恐怖的紅色血腥下必須、而且是必然的選擇!

反動派最迷信暴力,最喜歡濫用暴力,總是首先使用暴力,至於他們自己後來被革命推翻,則是他們當時沒有想到的。

四一二大屠殺之所以發生,和國民革命開始觸碰到土豪劣紳及帝國主義的利益直接相關。

孫中山在蘇聯和中共的幫助下發起的國民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繼續。

辛亥革命只趕走了一個皇帝,既沒有趕走帝國主義,也沒有觸動農村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

辛亥革命之後,中國反而陷入了軍閥混戰,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仍然沒有發展空間。

國民革命與俄國1917年的二月革命非常相似,主導方向是資本主義的,目標是要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由於其自身的軟弱和力量不足、並且不能代表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已經無力單獨領導革命,國民革命於是由國共合作的革命統一戰線來領導,革命陣營由民族資產階級、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組成。

當國民革命隨著北伐軍的步伐擴展到長江流域時,統一戰線內部的矛盾漸漸變得無法調和。

由於工人階級、農民階級都是革命陣營中的一員,所以他們的利益和訴求必須得到實現。

在被北伐軍占領的省份和城市,如湖南、湖北、江西等,工農運動都轟轟烈烈的展開了,例如有些地方的農民提出了「一切權力歸農會」的口號,這勢必觸犯到土豪劣紳的利益。

上海也爆發了三次工人武裝起義,工人提出了縮短勞動時間,組織工會,提高工資的口號。

另一方面,「打倒帝國主義」的口號開始變為現實,尤其是革命政府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使國民革命和帝國主義的矛盾變得不可調和。

帝國主義以野蠻炮擊南京、重慶萬縣作為回應。

農民運動「好的很」還是「糟的很」?這是當時的鬥爭焦點。

不支持農民運動,國民革命就無法進行下去,支持農民運動,統一戰線的團結就無法維持。

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統一戰線中的許多人,都和地主階級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一形勢,毛主席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有最權威的分析。

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地主階級聯合反對國民革命的形勢下,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脫離了革命陣營,變得灰心喪氣,苟且偷安,其右翼甚至加入了反革命陣營。

統一戰線中的國民黨新右派,主要是蔣介石集團,則被依附於帝國主義的買辦資產階級收買,背叛了國民革命。

蔣介石集團投降了帝國主義,放棄了打倒帝國主義的口號,同時自己蛻變成了新軍閥,血腥鎮壓了工農運動,使得國民革命遭到了慘重的失敗。

國民革命提出的「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這兩個口號,至此全部落空。

在《中國1927》為我們梳理的脈絡中,我們如此真實地感受到,那時候,真正的中國革命正在等待新的方向和新的領袖。

1927年,帝國主義和買辦勢力為了從國民革命內部破壞國民革命,下了很大功夫。

早在北伐進行過程當中,背景是英美帝國主義勢力的江浙財團就通過虞洽卿開始了收買蔣介石的活動。

據當時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經理宋漢章統計,至1927年3月底,中行各分行對蔣介石的各種贊助已高達549萬元。

1927年3月29日,北伐軍占領上海後,虞洽卿又與榮宗敬、穆藕初等上海商業聯合會其他代表共29人,集體拜會蔣介石。

並於會見中向蔣介石表明態度,只要他與共產黨決裂,他們便會給予經濟支援。

在蔣介石做出了「誓死反共」的明確答覆之後,4月1日,上海商界、銀行界給予了蔣介石籌劃政變所需的第一筆資助:300萬元大洋(今天約合7億5千萬人民幣)。

在經濟支持之外,江浙財團們還專門成立了軍事、外交兩個委員會,充當蔣介石與西方列強的橋樑,多方奔走為蔣爭取英美等列強的政治支持,以及進行海外宣傳。

在買辦集團的利誘和帝國主義武裝干涉的威脅下,蔣介石選擇叛變。

他以血腥屠殺、鎮壓革命作為回報,從此充當了買辦集團和英美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

蔣介石建立的南京政府,是近代中國最具有買辦性的政府,由於這個政府要依賴買辦集團和帝國主義的施捨才能維持,所以也沒有獨立的內外政策。

1927年,以大屠殺為標誌,國民革命失敗;以共產黨領導的三次武裝起義為標誌,人民革命興起。

《中國1927》帶領我們以「穿越者」的身份,「目擊」了這一至關重要的歷史選擇——這是人民的選擇,也是歷史的選擇。

《中國1927》以大量史實揭露了當年那個南京政府的反人民本質,展現了為什麼中國必然會走上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原因。

這是我們今天道路自信的根本來源,也給那些企圖篡改歷史粉飾「民國風」的論調扇了一記大大的耳光!

從國際形勢看,二十世紀是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

西方列強不允許中國成為一個自主、獨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排斥西方的利益,成為西方的競爭者,因此當年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必然沒有前途;而已經成為革命領導階級的無產階級,自然不會把革命成果拱手相讓,因此必然走上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道路。

人民革命的陣營,仍然主要由工人階級、農民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組成。

人民革命和國民革命的最大區別在於:革命的領導權不再由統一戰線掌握,而是由無產階級(通過最廣泛代表無產階級的中國共產黨)單獨掌握,國民黨不再是革命的領導力量,而蛻變成了革命的對象。

人民革命由共產黨單獨領導,這決定了中國最終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命運,也決定了今天中國的面貌。

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由辛亥革命時的獨掌領導權,到國民革命時與無產階級分享領導權,到人民革命時處於被領導地位,到五十年代社會主義改造時作為一個階級在政治上經濟上被消滅——這樣的歷史軌跡,是時代、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政治素養等綜合因素造成的。

1927年,最重要的歷史事件,是井岡山出現了星星之火!

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

起義在取得最初的勝利後,全軍南下,重返廣東,試圖在獲得出海口後,複製在蘇聯支持下北伐勝利的往事。

但江湖已經不是當年的江湖了。

國民黨反動派在英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已經變得異常強大,並且由於剛剛獲得政權而變得信心十足,百倍瘋狂。

起義軍主力在潮汕地區失敗,周恩來、葉挺、賀龍、劉伯承等主要領導人或撤往海外,或轉入地下。

只有朱德、陳毅率領起義軍後衛部隊的餘部,水流千遭歸大海,輾轉上了井岡山。

12月11日,廣州起義爆發。

這次起義極其英勇、慘烈,但僅僅持續了三天就失敗了,主要領導人張太雷犧牲,總指揮葉挺轉移到海外,甚至一度和黨脫離了聯繫。

試想,如果不是毛澤東把秋收起義的部隊帶上井岡山,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國再經歷幾次城市武裝起義的失敗,革命骨幹消耗殆盡,則下一次革命高潮什麼時候到來,中國將走上什麼樣的道路,就很難說了。

如鄧小平所言:「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我們中國人民至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

「更長時間」是多長?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井岡山的意義,還不僅僅國民黨反動派統治薄弱的地區,更重要的是找到了通過土地革命,動員農民階級加入到中國人民革命隊伍中來,並成為其中的主力軍。

無產階級領導農民階級,構成了中國最強大的政治力量,這股力量,遠比當時中共其他領導人所渴望的蘇聯援助更強大,足以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

和最廣大的人民站在一起,為最廣大的人民服務,這就是井岡山道路越走越寬闊,中國革命在毛澤東領導下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全部秘訣。

坦率地講,我喜歡《中國1927》對待歷史的認真和對待中國革命虔誠的態度。

我也喜歡這部紀錄片敘事的方式:節目主創在搜集大量史實的基礎之上,通過情景再現、時間凝固等創新的電視節目表現技法,讓我們置身當年家國的情境之中,不僅僅是「目擊」了歷史選擇的關鍵瞬間、甚至我們會情不自禁地做出我們自己的選擇——這種更具說服力的方式,將更加直接有力地刺破那些歷史虛無主義者的別有用心,讓我們的下一代更深刻領會當今中國道路的選擇、並對這種選擇充滿了歷史自信和夢想自信!

縱觀《中國1927》,編導們在為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幅宏大的歷史畫卷:

1927年,革命的火炬從那些背離孫中山先生革命初衷的國民黨繼任者手中失落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又把它高高舉起!

1927年,毛澤東還不在舞台的中心,但他代表了中國革命未來的趨勢和發展,因此歷史和人民必然將那些已經背離中國人民利益的人摒棄,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以及中國共產黨所代表的無產階級,必將站在中國這個大舞台的最中央!

中國1927,民族資產階級革命終因其階級局限性和歷史局限性,與時代大勢漸行漸遠,而代表中國最廣泛人民利益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袖毛澤東,卻正在大步走向歷史舞台的中央。

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毛澤東如何批判歷史虛無主義

[摘要]毛澤東五評白皮書,立足於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觀點,深刻批判了「對華友誼論」「否定革命論」「西方催化論」和「極權政府論」等美化美國侵華歷史、歪曲中國歷史、詆毀中國共產黨的錯誤言論。在批判中...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複習提綱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複習提綱(注意打「★」為中考說明要求掌握的重點。)第1課 鴉片戰爭一、知識結構:1、時間:1840.6—1842.82、侵略者:英國3、根本原因:為了開闢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