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一個一生開掛的男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光武中興應該是漢朝歷史上最為精彩的一課,作為皇親最為旁系的一支,漢武帝能走向帝位可以說充滿了傳奇的色彩!

劉秀屬西漢皇族,文史典籍有翔實記載。

《東觀漢記·帝紀一》說:「世祖光武皇帝,高祖九世孫,承文景之統。

」《後漢書·光武帝紀》說:「世祖光武皇帝諱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高祖九世之孫也。

」劉秀既然是漢高祖、文帝、景帝之後,又是怎麼與棗陽淵源至深呢?《後漢書》作了解釋,「……元帝初元四年,徙封南陽之白水鄉,猶以舂陵為國名,遂與從弟鉅鹿都尉回及其宗族往家焉。

」由此可見,劉秀家族在其祖父一代已來到白水鄉。

據有關部門考證,西漢末年,棗陽版圖內設有四縣,即北有湖陽縣,西北有棘陽縣,東有復陽縣,西南有蔡陽縣。

關於白水鄉的方位,《水經注》記載:「光武帝舊宅在城東南40里即白水村,又曰皇村。

」李賢為《後漢書》作注道:「光武舊宅在今棗陽縣東南,宅南二里有白水焉。

」明朝正德二年,河南道御史袁仕和山西道御史李幫用立皇村寺碑,碑文中稱「皇村在棗陽東南四十里,聖龍襟其左,響水潭在其右,群山在其前,白水帶其後。

」據此方位看,舂陵白水鄉即在今棗陽市吳店鎮。

據史料記載,西漢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劉秀出生在陳留郡濟陽縣(今河南省蘭考縣東北),他父親劉欽時任濟陽縣令。

劉秀出生的時代是一個矛盾叢生、動盪不安的時代,9歲時,父親去世,劉秀兄妹成了孤兒,生活無著,只好回到祖籍棗陽舂陵白水村,依靠叔父劉良撫養。

「光武年九歲而孤,養於叔父良。

 在棗陽白水村,劉秀生活了近20年。

在那裡,他同族人、鄉親們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相親相助,「樂施愛人」,「勤於稼穡」;他還善於經營,每年夏、秋大忙以後,他便利用農閒時間,趕著毛驢把穀物等農產品運往新野、南陽銷售,增加收益。

王莽天鳳年間,劉秀到當時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長安求學,進入太學,拜中大夫許子威為師,專門攻讀《尚書》。

但他絕不固守一經,而是通覽博學

在天下未平、戰事頻起的時代,他也力爭做到一有空閒便學習和研討儒經文藝,「經學博覽,政事文辯,前世無比」。

在長安,他大大開擴了眼界,也磨鍊了心智,他非常關心時事、關心政治,「朝政每下,必先聞知,縣為同捨生解說。

」(《東觀漢記》)。

勤學好思,廣泛接觸社會,使劉秀在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

後來因家境困難,劉秀不得不中途輟學,回到棗陽,過著他熟悉的耕讀生活。

新莽末年,因其推行的改革盲目崇古,不切實際,又觸動了上至豪強、下及平民的利益;加之水、旱等天災不斷,廣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鴻遍野。

終於,在新莽天鳳年間,赤眉、綠林、銅馬等數十股大小農民軍紛紛揭竿而起,大批豪強地主也乘勢開始倒莽。

頓時,海內分崩,天下大亂。

劉秀雖名為皇族後裔,但他這一支屬於遠支旁庶一脈。

劉秀為人、與其長兄劉縯不同,劉縯不事家人居業,傾身破產,交結天下豪傑,和南陽的諸多子弟都欲趁亂起兵,欲圖大事;而劉秀則為人「多權略」,處事極為謹慎。

劉秀經過了深思熟慮,見天下確已大亂,方才決定起兵 。

地皇三年(22年)十一月,劉秀從宛城來到舂陵,會同大哥劉演打著「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旗號,於舂陵正式起兵反莽。

更始元年(23年),西漢宗室劉玄被綠林軍的主要將領擁立為帝,建元「更始」,是為更始帝。

對此,劉縯及南陽劉姓宗室極為不滿,只是迫於在聯軍之中,綠林軍人多勢大,又有強敵在前,只得暫且作罷。

劉縯被封為大司徒,劉秀則受封為太常偏將軍。

更始政權建立,復用漢朝旗號,此舉大大震動了新朝,王莽即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發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萬撲向昆陽和宛城一線,力圖一舉撲滅新生的更始政權。

同年五月,王邑、王尋率軍西出洛陽,南下潁川(今河南禹縣),與嚴尤、陳茂兩部會合,迫使劉秀的部隊從陽關(今河南禹縣西北)撤回昆陽。

昆陽漢軍僅九千人,眾恐不敵,欲棄城退守荊州故地。

劉秀以「合兵尚能取勝、分散勢難保全」為由,說服諸將固守昆陽。

此時王莽軍已逼近城北,劉秀率13名騎兵乘夜出城,赴定陵縣、郾縣調集援兵,後有步兵、騎兵一萬七千精兵赴援昆陽。

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強大,揚言:「百萬之師,所過當滅,今屠此城,蹀血而進,前歌后舞,顧不快耶!」王邑軍向昆陽城發起進攻,並挖掘地道,製造雲車。

昆陽守軍別無退路,堅守危城。

此時王莽軍久戰疲憊,銳氣大減。

劉秀於六月一日率領步騎萬餘人馳援昆陽。

劉秀親率千餘精銳為前鋒,反覆猛衝,斬殺王莽軍千餘人,漢軍士氣大振。

隨後又以勇士三千人,迂迴到敵軍的側後,偷渡昆水(今河南葉縣輝河),向王邑大本營發起猛烈的攻擊。

王邑依舊輕敵,下令各營勒卒自持,不得擅自出兵,自行和王尋率及萬人迎戰,王邑兵馬陷入困境,王尋戰死,諸將未敢出援。

昆陽守軍見城外漢軍取勝,乘勢出擊。

王莽軍大亂,紛紛奪路逃命,互相踐踏,積屍遍野。

此時突然大風飛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漲,王莽軍萬餘人涉水被淹死,滍水為之不流。

新朝號稱百萬大軍的主力覆滅於昆陽城下,三輔震動,新莽政權土崩瓦解。

更始元年九月,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混戰之中,新朝覆滅。

更始元年(23年)十月,更始帝劉玄遣劉秀行大司馬事北渡黃河,鎮慰河北州郡。

路上,劉秀的摯交鄧禹杖策北渡,追趕上劉秀,對劉秀言劉玄必敗,天下之亂方起,勸劉秀「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以公而慮,天下不足定也!」鄧禹的話,正合劉秀的心意。

劉秀到河北後不久,前西漢趙繆王之子劉林即擁戴一個叫做王郎的人在邯鄲稱帝,而前西漢在河北的另一王室、廣陽王之子劉接也起兵相應劉林。

一時間,劉秀的處境頗為艱難,甚至有南返逃離河北之心,幸得上谷、漁陽兩郡的支持,尤其是上谷太守耿況之子、少年英雄耿弇,一身豪氣,對劉秀言道:「漁陽、上谷的突騎足有萬騎,發此兩郡兵馬,邯鄲根本不足慮」。

劉秀高興的指著耿弇道:「是我北道主人也」。

不久劉秀率軍在更始帝派來的尚書令謝躬和真定王劉楊的協助下,攻破了邯鄲,擊殺了王郎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促成和真定王劉楊的聯盟,劉秀親赴真定王府,以隆重的禮儀迎娶了劉楊的外甥女——郭聖通,此時距劉秀在宛城迎娶陰麗華尚不足一年。

見劉秀在河北日益壯大,更始帝極為不安,他遣使至河北,封劉秀為蕭王,令其交出兵馬,回長安領受封賞,同時令尚書令謝躬就地監視劉秀的動向,並安排自己的心腹謝躬做幽州牧,接管了幽州的兵馬。

劉秀以河北未平為由,拒不領命。

不久,劉秀授意手下悍將吳漢將謝躬擊殺,其兵馬也為劉秀所收編,而更始帝派到河北的幽州牧苗曾與上谷等地的太守韋順、蔡允等也被吳漢、耿弇等人所收斬。

自此,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

劉秀髮幽州十郡突騎與占據河北州郡的銅馬、尤來等農民軍激戰,經過激戰,迫降了數十萬銅馬農民軍,並將其中的精壯之人編入軍中,實力大增,當時關中的人都稱河北的劉秀為「銅馬帝」。

25年六月,已經是「跨州據土,帶甲百萬」的劉秀在眾將擁戴下,於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鄉縣固城店鎮)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

為表重興漢室之意,劉秀建國仍然使用「漢」的國號,史稱後漢(唐末五代之後也根據都城洛陽位於東方而稱劉秀所建之漢朝為東漢),劉秀是為漢世祖光武皇帝。

可以說漢武帝的一生是開掛的一生,不管是敵方有多強大,自己有多危險,總是能化險為夷,反敗為勝!難道這就是傳說的真命天子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