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將(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郭嘉(170-207)

東漢末年曹操的重要謀士。

字奉孝。

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

經荀彧推薦任曹操司空軍祭酒。

官渡之戰前,郭嘉便建議曹操東平呂布,以防與袁紹決戰時呂布援紹,雙方夾擊,造成被動。

曹操採納其建議。

及袁紹敗,河北平定,又勸說曹操多辟青、冀、幽、並諸州名士以為掾屬,藉以籠絡人心。

曹操將北擊烏桓,諸將懼荊州割據勢力劉表襲擊後方,嘉斷言,劉表只能空談,又與劉備有矛盾,不足為慮。

不久,果如其言。

建安十二年(207),又為曹操襲擊烏桓劃策,以為兵貴神速,宜留輜重,輕兵兼程,出其不意。

曹操採納郭嘉建議,大獲全勝。

郭嘉從征還,病卒。

此前曾封為洧陽亭侯,至此增邑至千戶。

曹操稱讚他在政治、軍事方面的見識都超過別人。

孫策(175-200)

東漢末軍閥,三國時吳國的奠基者。

孫權之兄。

字伯符。

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

興平元年(194),至壽春從袁術,不得志。

二年,乃託辭率其父所遺千餘兵南渡江,進攻揚州刺史劉繇、會稽太守王朗諸部。

孫策善於用人,軍紀嚴明,沿途無犯,得到周瑜及其他豪族支持,所向皆破。

建安二年(197),袁術稱帝,孫策與之決裂並接受漢朝參與討伐袁術的詔令。

三年,拜討逆將軍,封吳侯。

四年,袁術死。

孫策率軍攻廬江太守劉勛,得袁術、劉勛殘部2萬餘人,領廬江郡今安徽廬江西南),得豫章郡(今江西南昌),於是統一江南,為孫氏割據江東奠定了基礎。

此時北方袁紹勢力正強,曹操對他極力拉攏。

正當孫策欲渡江北進,繼續擴大勢力時,被仇家刺死,臨終前囑孫權繼承其業。

周瑜(175-210)

三國形成時期軍事家。

字公瑾。

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

出身士族,少時與孫策友好。

東漢興平二年(195)起兵助孫策占據江東。

建安三年(198) 任建威中郎將,從孫策轉戰江淮,為開拓東吳疆域建立了巨大戰功。

孫策死後,周瑜以中護軍職輔佐孫權。

七年,曹操責令孫權送子為質稱臣。

孫權眾臣猶豫不決,唯周瑜力主拒曹,並建議孫權占據江南,擁兵觀變。

十三年秋,曹操率軍號稱80萬南下,並致書迫孫權投降。

周瑜等分析局勢,堅定了孫權與劉備結盟抗曹的決心,又自請為將,與劉備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周瑜文武兼備,有雄才大略,赤壁戰後積極籌划進圖中原。

十五年,卒於巴丘(今湖南嶽陽)。

夏侯惇(?-220)

字元讓,東漢時沛國譙人(今安徽毫縣)。

西漢太僕夏侯嬰之後,以性情剛烈而名,是曹操同族兄弟。

年僅14歲就曾殺人立威。

三國時期曹操麾下主要將領之一。

勇猛善戰。

曹操舉兵之討伐黃巾軍初,便擔任副將軍,歷任別部司馬、折衝校尉兼東郡太守、陳留、濟陰太守,加建武將軍,封高安鄉侯,伏波將軍、前將軍,食戶2500,深得曹操重用信任,長期在曹操身邊任職。

史書記載:「太祖軍於摩陂,召惇常與同載,特見親重,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

最後在曹丕繼帝位後被封為大將軍,夏侯惇隨曹操征戰多年,參與了多個主要戰役。

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描寫了他「 拔矢啖睛」的故事,軍中號惇為「盲夏侯」。

史載夏侯惇雖身在軍旅卻總是禮待老師,親自迎送、虛心學習。

生性儉樸,不治家財。

夏侯惇死後諡忠侯。

夏侯惇的家族也獲得封侯食戶的優厚待遇,成為權傾一時的大貴族。

馬超(176-222)

三國時期蜀國將領。

字孟起。

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

父馬騰與韓遂等於漢靈帝時起兵割據涼州。

後因內部矛盾,馬騰復歸漢,至京師任衛尉,馬超因領其眾,為偏將軍,甚得羌、胡等族人心。

建安十六年(211)曹操西征關隴,馬超被擊敗,率羌、胡退出關中,轉戰隴上攻陷冀城,殺涼州刺史,並其眾,自稱征西將軍,督涼州軍事。

不久原刺史故吏楊阜起兵討伐,殺其妻子,馬超投奔漢中,依當地割據勢力張魯,不得志。

建安十九年,歸劉備。

時劉璋被劉備圍於成都,馬超率軍抵城下,城中震怖,加速了劉璋覆敗。

諸葛亮贊他文武全才,勇猛過人。

建安二十二年,劉備率軍進攻漢中,馬超從征。

二十四年,劉備為漢中王,拜馬超為左將軍,假節;章武元年(221),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次年卒。

趙雲(?-229年)

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

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

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

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

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趙雲去世後被追諡為「順平候」,其「常勝將軍」的形象被廣為流傳。

夏侯淵(?-219)

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字妙才。

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

曾為曹操替罪坐牢。

初隨曹操起兵,任別部司馬、騎都尉,後為陳留、潁川太守。

建安五年(200),以督軍校尉參加官渡之戰,獲勝後受命督兗、豫、徐州軍糧,保障了供給。

繼與于禁、張遼等平定東海郡(治今山東郯城)昌狶,又率泰山、齊、平原郡兵擊破濟南等地黃巾軍,奪其軍糧。

十四年,行領軍隨曹操征孫權,後奉命督諸將擊破廬江叛將雷緒。

次年,又以征西護軍督徐晃等攻克太原(今太原西南),平定商曜之亂。

十六年,參加渭南之戰,隨曹操擊敗韓遂、馬超軍。

次年,以護軍將軍督朱靈等鎮守長安(今西安西北)。

十九年,率張郃等從陳倉狹道至祁山(今甘肅東南部渭水、西漢水間山地),擊退馬超。

繼北攻長離,誘韓遂軍來救,一舉擊破,進克興國(今秦安北),平定河西諸羌,殲滅盤踞隴右30餘年的宋建。

次年,與曹操會師休亭,攻降張魯,占領漢中(今屬陝西),升都護將軍,督張郃、徐晃等進攻巴郡(今四川東部)。

二十三年,任征西將軍鎮守漢中,與劉備相拒。

次年,兵敗被殺。

夏侯淵用兵神速,作戰勇猛,屢建功勳。

尤重視後勤保障,常親督糧運,作戰獲勝後也首先取糧。

曹操常告誡其「為將當有怯弱時」,最終果恃勇而亡,為黃忠所殺。

魏延(?-234)

字文長,蜀漢的第五虎將。

早年是劉表部下,因和蔡瑁不和而投奔長沙太守韓玄。

後劉備攻打長沙時,因對韓玄不滿而舉眾投降劉備,因年輕有為而深受劉備賞識。

魏延脾氣暴燥,劉備封漢中王時,因怕眾人不服魏延,故而沒有將其列入虎將之列,而是將魏延封侯。

魏延請命任漢中太守,他說道:「若曹操派人來,我就為大王吞之;若曹操親自,我就為大王拒之。

」劉備十分賞識魏延,立即封他為漢中太守。

這一舉動使很多一直以為劉備將封張飛為漢中太守的人大出意料,就連張飛本人都很意外。

但從後來來看,在魏延鎮守漢中的六年時間裡,不管是張郃還是曹真,都不敢正視漢中一眼。

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劉禪即位。

蜀漢四虎將此時全部都已死亡,諸葛亮也再次重用魏延。

在諸葛亮的南征、北伐中,魏延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延就提出了奇襲子午谷的想法,但未被諸葛亮同意。

然而此時,魏延與楊儀之間的矛盾日益嚴重。

楊儀屢進讒言,使得諸葛亮也對魏延越來越不信任。

234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

臨死傳遺言時,諸葛亮就沒有叫來魏延。

諸葛亮說道:「我死之後,汝等撤兵,魏延為先鋒。

若他不退兵,軍隊便自行撤退。

」諸葛亮死後,魏延果真不願退兵,他說道:「丞相雖死,但我還在,還可以繼續北伐。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魏延已是蜀漢的第一猛將了,他說這句話並不是沒有根據。

然而楊儀此時又以言語相逼,魏延一時頭腦不清,竟用火燒了蜀軍糧道,公開與楊儀作對。

結果士兵多有不服者,魏延被楊儀打敗。

退到漢中時,被追趕來的馬岱殺害,並被誅滅三族。

楊儀見了魏延頭顱,竟用腳狠狠踢了幾下,口裡還不停的罵。

但蜀漢後主劉禪在這場內訌中顯然是站在魏延這一邊的,這點從他後來貶楊儀為庶人就可以看出。

歷史上的魏延和《三國演義》里寫的完全就是兩個人。

蜀漢歷史上真正的第五虎將,反而被罵作是腦後有反骨。

魏延如果泉下有知,怕是哭也哭不出來了。

鄧艾(197-264)

三國時期魏國將領。

字士載。

義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南)人。

初為司馬懿掾屬,後遷任尚書郎,建議屯田兩淮,廣開漕渠,為魏伐吳作物質準備。

後歷任太守、安西將軍、鎮西將軍、征西將軍等,並多次被封侯。

景元四年(263),與鍾會、諸葛緒分三路伐蜀,鍾會率主力10萬被姜維阻,鄧艾即以奇兵從陰平險道潛入,越過700里無人區,直取成都,滅蜀。

後被鍾會誣謀反,遭殺害。

陸遜(183-245)

三國時期吳國軍事家。

本名議,字伯言。

吳郡吳縣(今屬江蘇)人。

世為江東大族,孫策婿。

少孤,隨叔父廬江太守陸康。

漢獻帝建安八年(203)從孫權,初為東西曹令史,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管縣事。

天災之年開倉濟民,發展生產,深得民心。

繼募兵平會稽山越人之亂,漸有部曲2000餘人。

不久,任定威校尉。

建議孫權大舉平亂以穩定江東,得到讚許,任帳下右部督。

隨即率軍攻丹陽(郡治今安徽宣州) 費棧等,乘夜潛入山,鼓譟而前,舉獲勝。

並整頓會稽、丹陽等東三郡,選強壯者為兵,得精卒數萬。

後屯蕪湖(個屬安徽)。

二十四年,蜀將關羽自江陵(今屬湖北荊沙)北攻曹魏襄陽、樊城(今襄樊)之時,呂蒙自陸口(今嘉魚陸溪口)稱病回建業(今南京),陸遜識其為驕兵之計,被呂蒙薦任偏將軍、右部督,駐陸口。

威名未著的陸遜致書恭維關羽,使關羽不以為慮,再調留守江陵的蜀軍北上。

陸遜乘機助呂蒙奇襲江陵,奪取荊州,任宜都太守,拜撫邊將軍,封華亭侯。

繼攻取秭歸、巫(今四川巫山)等地,升右護軍、鎮西將軍。

蜀漢章武元年(221),劉備大舉攻吳,陸遜為大都督率兵5萬相拒,先避蜀軍銳氣,主動後撤,集中兵力於夷陵(今湖北宜昌境)、猇亭(今枝城北)一線,堅壁不戰。

次年,待敵兵疲意懈,先用火攻,大敗蜀軍,升輔國將軍,兼荊州牧。

吳黃武五年(226),陸遜建議擴大軍屯,得孫權讚許。

七年,魏大司馬曹休舉兵10萬入皖(今安徽潛山),陸遜率軍擊破魏軍,追至石亭,殲萬餘人,繳獲甚多,使曹叡即位後的首次大舉攻吳告敗。

黃龍元年(229),升上大將軍、右都護,鎮武昌(今湖北鄂州),輔太子,並掌荊州及豫章、鄱陽、廬陵三郡事。

嘉禾五年(236),奉命取襄陽,因軍機泄露,又遇沔水(漢水)驟減,進軍不利,便佯示進攻,並奪古安陸(今屬湖北)等地,乘魏軍驚疑不定,安然還師。

赤烏七年(244)任丞相。

次年病卒。

陸遜是三國鼎立時期吳國最傑出的將領。

長於謀略,用兵慎,變化多;治軍嚴整,寬待士卒;顧全大局,善待老將。

姜維(202-264)

三國時蜀國將領。

字伯約。

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人。

早年任曹魏中郎,後投蜀漢,任倉曹掾,繼升中監軍、征西將軍。

蜀建興十二年(234),諸葛亮攻魏,病亡軍中,姜維等秘不發喪,於退軍途中打出諸葛亮帥旗,佯作反擊之勢,擺脫司馬懿追兵,從容撤回漢中。

延熙十六年(253),掌蜀漢兵權,後升任大將軍。

景耀六年(263),漢中失守,姜維自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撤兵,魏將諸葛緒據守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橋頭,斷其歸路,姜維從側後進擊,迫退魏軍,乘勢過橋,與蜀將廖化、張翼會師,據守劍閣(今四川劍閣東北),魏軍10萬被阻。

因魏將鄧艾出奇兵直逼成都,劉禪出降,姜維奉命投降。

次年,姜維參與魏將鍾會叛魏,欲乘機恢復蜀漢,事敗被殺於成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手下十大虎將的人生結局

熟讀三國歷史,我們都知道劉備的從顛沛流離到天下三分,堪稱傳奇的一生。公元219年,在漢中稱王之後,劉備的勢力也達到了巔峰。這個時候的劉備手下大將不止關張趙了,其中出名的有著十大虎將?那麼他們都有...

歷史千人冊(281-290)

281、關羽(?-219) 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今山西臨猗西南)人。早年隨劉備起兵,曾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後守下邳(今江蘇邳州南)。東漢建安五年 (200),為曹操擒獲,授偏將軍。在官渡之...

三國二十四名將,第一毋庸置疑!

二十四、姜維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

三國十大最牛武將排名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夏九姜維,曹操排在第十位。凡好三國者,讀三國必不下三遍,凡讀三國過三遍者,心中難免會將其中武將默默排名一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估計一百個人排名,就會有一百...

三國24名將排行 最後都是怎麼死的?

一呂二馬(趙)三典韋,四關五趙(馬)六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 二張徐龐甘周魏, 槍神張繡和文顏, 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 打末鄧艾和姜維。這句順口溜起源於元末民間說書人之口,出處不得...

三國中的二十四位名將,終於都找全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歌聲響起,笑談君的眼睛不禁又濕潤了。現在就來扒一扒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