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立國興邦的法寶——矢志不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堅忍不撥之志。
回望漢高祖劉邦歷盡千難萬險而又極富傳奇色彩的戰鬥歷程,他超乎常人的百折不回、矢志不移,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拼勁、韌勁再次打動了我,挺立在眼前的儼然是古代版的「打不死的小強」。
正因為劉邦矢志不移,咬定青山絕不放鬆,才能屢屢在波譎雲詭、危機四伏的形勢下屹立不倒,最終以摧枯拉朽之勢戰勝楚軍,一統天下,從而締造了大漢王朝。
因此,矢志不移不能不算是他成功的法寶之一。
見微知著。
我們不妨透過幾個細節,做進一步分析。
其1.壯志雄心。
人生志氣立,所貴功業昌。
劉邦年青時志向遠大,不願像普通人一樣下地幹活。
到壯年時,他通過考試成為一名小吏,當了泗水的亭長。
劉邦曾經到咸陽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允許人們隨意觀看。
劉邦看到秦始皇坐在裝飾豪華的車輦上,氣宇軒昂,威風八面,禁不住長嘆一聲,說:「唉,大丈夫當如此也!」也許正是從那一刻起,他就立定了爭霸天下的宏偉志向,並為此無悔付出、不懈奮鬥!
其2.入關滅秦。
陳勝吳廣起事後不久,劉邦就仗三尺劍率3000子弟響應起義,攻占沛縣等地,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任碭郡長,被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馬。
公元前206年10月,劉邦率軍先項羽入關,進駐灞上,秦王子嬰執符節玉璽,出城向劉邦投降,於是秦朝被劉邦滅亡。
但就在這時,劉邦卻遇到了出道以來的第一次生死危機。
其3.鴻門危機。
按照楚懷王熊心與諸將領的約定,誰先進入關中,誰就稱王。
但當時劉邦只有將卒10萬,而項羽則因在巨鹿之戰中大破秦軍主力,各路諸侯懾於他的威壓均歸其麾下,所以當時項羽已擁有精兵40餘萬,僅從兵力上,劉邦就無法與強大的項羽抗衡。
且劉邦為稱王搶先入關,不僅成就了滅秦之大功,而且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以贏得民心,這些舉動已引起項羽的謀士范增的警覺。
范增勸項羽趁劉邦羽翼未豐除掉對手,於是項羽下令,準備第二天攻打劉邦。
也可能是天不滅劉邦,在這危急關頭,劉邦卻被項羽的叔叔項伯所「救」。
原來項伯和劉邦的謀士張良要好,見項羽要攻劉邦,便連夜潛入軍營要張良逃走。
張良不僅將消息透露給劉邦,還讓他趕緊面見項伯,說明自己沒有野心和項羽爭奪王位。
劉邦依計行事,並與項伯結成了兒女親家。
項伯當夜返回楚營,就對項羽說:「正因沛公先行入關掃清障礙,我們才能順利通過函谷關,沛公是有功勞之人,我們不應猜疑他。
」項羽聽了,便決定不再進攻劉邦。
第二天,劉邦僅帶了樊噲、張良和一百名精銳親兵,到項羽的大帳鴻門,當面向項羽賠禮道歉。
酒宴上,范增再三示意項羽下令殺掉劉邦,並自作主張上演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驚險一幕。
但項羽為劉邦謙卑恭敬的表象所迷惑,遲遲不肯下令,最終劉邦得以全身而退,逃過了一大劫難。
其4.將卒逃亡。
項羽入咸陽後,裂土分封,劉邦被封為漢王,領地為巴、蜀和漢中;為扼制劉邦,又封秦將章邯、司馬欣、董翳為雍王、塞王、翟王,領關中地;並將劉邦的軍隊削減至3萬人。
但劉邦並沒有因此消沉頹廢、怨天尤人,而是迅速率軍回到封地,並依張良計燒毀棧道,以示再也無意東出,以此來麻痹項羽,其實是韜光養晦,等待翻盤的時機。
二個多月後,危機再次出現。
漢軍將士因思念家鄉,不願在蜀中久駐,開小差的人越來越多,僅將領就跑了幾十個。
同年五、六月份,齊國貴族後裔田榮不滿分封,趕走齊王,殺膠東王,自立為齊王。
11月,劉邦化「危」為「機」,乘機揮軍東出,拜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重返關中。
很快就擊敗章邯,迫降司馬欣、董翳,並用計欺騙項羽,使其相信自己取得關中後已心滿意足,再也不會東進了。
項羽就沒再對西邊加強防範,放心去攻打田榮,最終卻身陷齊地無法抽身,這為劉邦出關,與項羽一決雌雄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其5.彭城慘敗。
楚漢之爭爆發後,由於漢弱楚強,漢軍曾多次被楚軍打敗,但劉邦卻不屈不撓、百折不回,從未放棄自己的志向。
公元前205年5月,劉邦乘項羽深陷於齊,無力抽身的機會,率領諸侯聯軍56萬一舉攻占彭城。
被勝利沖昏頭腦的劉邦天天與諸侯們喝酒慶祝。
項羽聞之,急率輕騎3萬回襲彭城,聯軍無備,一時被殺10萬,溺水淹死10萬,劉邦僅率數十騎逃脫,連父兄、妻兒都被楚軍擒獲。
劉邦並沒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收集敗兵,重整旗鼓,捲土重來,與之再戰。
志之所向,無堅不摧。
經過長達3年艱苦卓絕的楚漢之爭,最終項羽在劉邦諸路聯軍的圍攻下,兵敗垓下,自刎烏江。
劉邦得以建漢稱帝,君臨天下,其「大丈夫當如此也」的宏願不僅達成,而且劉邦開創的大漢王朝,其國祚之長久,遠遠超過了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