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八大用刀高手:武松排名第二,第一傳說是關公後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看過水滸的朋友都知道,水滸中的決定高手一般都是用槍,比如:盧俊義、林沖、史文恭等等都是一等一的用槍高手,其實水滸里用刀的高手也很多,今天就給大家說說這些用刀高手。
第八:赤發鬼劉唐
劉唐,天異星赤發鬼劉唐,祖籍東潞州人氏,自幼飄蕩江湖,專好結交好漢。
曾在山東、河北做過私商。
紫黑闊臉,因鬢邊生有硃砂記,上面生一片黑毛,故人稱"赤發鬼"。
專使一口朴刀,武藝過人。
梁中書因丈人蔡京過壽,要送價值十萬貫的生辰綱到東京,消息被江湖好漢赤發鬼劉唐得知,便找到托塔天王晁蓋劫生辰綱,終於干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
不料白勝被捕,供出了晁蓋。
宋江走漏消息給晁蓋,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和阮氏三兄弟打敗追捕的官兵,上了梁山。
網友評價:劉唐有赤砂紫臉的相貌,其步下武藝兇狠詭譎,還帶著濃厚的江湖世俗氣息。
由於劉唐不善馬戰,大哥晁蓋死後從事的工作也不太起眼,所以大眾的印象分不高。
其實此人自幼行走江湖,學得一身本領,他曾對晁蓋說:「休道三五個漢子。
便是一二千軍馬隊中,拿條槍,也不懼他。
」可見此人的武功頗有底子,而且實戰經驗豐富。
劉唐武功的最好參照就是他和插翅虎雷橫一戰,兩人都用朴刀,徒步鬥了五十餘合,雷橫雖然未敗,但已經落了下風,連旁觀的吳用也看出:「端的非凡,是好武藝......這個有名慣使朴刀的雷都頭,也敵不過,只辦得架隔遮攔。
若再斗幾合,雷橫必然有失性命。
」,所以劉唐的武功高過雷橫,至少在二流的中前列。
由於在戰場上也屢有功勞,後來排定為步軍第三把交椅。
劉唐的本領非常全面,由於社會經驗足,江湖閱歷深,所以也常常從事情報和特工的工作,為梁山做了很多實際工作,比如燒官軍戰船等等。
最後打杭州時劉唐不知為何採用不擅長的騎馬作戰,奮勇當先,結果在城門口不幸被鐵閘壓死。
第七:一丈青扈三娘
扈三娘,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一丈青」,是梁山三位女將之一。
她是獨龍岡扈家莊扈太公的女兒三打祝家莊後,她成了宋江的義妹,又被指婚給王英,成為梁山一員女將。
梁山大聚義時,排名59,星號地慧星。
與丈夫王英共同擔任「專掌三軍內探事馬軍頭領」。
後來梁山受招安後,南征北戰,征討方臘時,丈夫王英戰死,扈三娘前往接應時,也被方臘部下鄭彪所殺。
追封花陽郡夫人。
「一丈青」和「王矮虎」這一對夫婦組合,則在元雜劇中已出現,大戲劇家關漢卿的《緋衣夢》中,有「比及拿王矮虎,先纏住一丈青」句。
而在水滸戲《王矮虎大鬧東平府》中,也有「某乃王矮虎是也,這的是渾家一丈青」之句,該劇創作年代應為明朝,但從內容上看,作者並未受《水滸傳》小說太多影響。
而《水滸傳》小說中,雖然這兩人都有了姓名,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卻仍用「王矮虎」「一丈青」稱呼,即使與其他好漢的姓名而非綽號並列時也是如此,從這些跡象都可以看出,這對夫婦的形象很可能是在《水滸傳》之前便早已存在的固定搭配。
而在現存的元明時代的水滸戲中,絕大部分都只涉及大致與三十六天罡重合的「宋江三十六人」,只有王矮虎、一丈青這兩人是例外,他們以夫婦的身份出現在了多部水滸戲中。
實際戰鬥中,扈三娘戰二十回合,從容活捉地英星天目將彭玘,天目將地煞星排名第七,總排名四十二,身手絕對不弱,可還是被輕鬆活捉,要知道活捉比殺死更加難。
三娘力敵呼延灼數十回合,未顯敗象,因事先安排的車輪戰法,故全身而退,其最拿手的暗器紅錦套索還未出手。
可見扈三娘刀法精湛。
第六:插翅虎雷橫
雷橫是《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插翅虎,鄆城縣人,出身鐵匠,武器是一把朴刀,原為縣步兵都頭。
他和朱仝交好,因打死侮辱母親的白秀英,而到梁山落草。
梁山大聚義時,排第二十五位,上應天退星,是步軍頭領之一。
征方臘時戰死於德清縣,追封忠武郎。
雷橫是濟州鄆城縣人,出身鐵匠,曾開設碓坊,殺牛放賭,後在縣中任巡捕步兵都頭,與馬兵都頭朱仝專管擒拿賊盜。
他膂力過人,能跳過二三丈寬的澗水,因而人稱插翅虎。
赤發鬼劉唐到鄆州東溪村投奔晁蓋,因醉酒睡在靈官殿中。
雷橫恰奉知縣之命巡察, 在靈官殿見到酣睡的劉唐,疑心是賊,便將他綁了,又到東溪村晁蓋家中歇息。
晁蓋安排酒食款待,得知雷橫捉得一個賊人,便偷偷去看。
他聽聞劉唐是來投奔自己的,便假稱其是自己多年未見的外甥。
雷橫聽聞劉唐是晁蓋的外甥,便放了劉唐,並收下晁蓋贈送的十兩銀子,告辭離去。
劉唐不忿,追上雷橫,索要銀子,雷橫不肯。
二人言語不和,便大打出手,惡鬥五十回合不分勝敗。
吳用恰巧碰到,見雷橫稍落下風,便用銅鏈將二人隔開。
晁蓋也及時趕來,終將此事化解
第五:沒遮攔穆弘
沒遮攔穆弘,江州人氏,原為揭陽鎮富戶,是當地一霸。
後參與營救宋江,大鬧江州,是白龍廟二十九英雄之一。
梁山大聚義時,排第二十四位,上應天究星,擔任馬軍八驃騎兼先鋒使。
征方臘時病死於杭州,追封忠武郎。
宋元時期的《大宋宣和遺事》中,宋江三十六部下中有"沒遮攔穆橫",便是穆弘的原型。
而同時期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穆弘亦在其中,贊言為"山沒太行,茫無畔岸。
雖沒遮攔,難離火伴"。
這兩部文學作品都被認為是《水滸傳》的雛形或藍本,也應是穆弘這一形象可考的較早出處。
今本《水滸》中,穆弘雖名位崇高,卻缺乏可述之事,很可能與小說的成書流傳過程有關。
有研究者認為,穆弘在原本《水滸》中有一番作為,名次相應的排的很高。
但在原本被改編成今本的過程中,編寫者刪除了穆弘的故事,對他的名次職務卻未作出相應的調整,以致產生名實不符的矛盾情形。
穆弘在原著中出場不多,形象較為模糊,因此很少被歷代名家所點評。
現代對穆弘的評價,多側重於他早年土豪惡霸的行徑,以及在梁山名實不符的地位。
知名學者馬幼垣曾著有《土豪惡霸穆弘穆春》、《三論穆弘》兩篇文章,對這兩方面分別加以論述。
現代讀者多認為,穆弘武藝平平,戰績平平,之所以能在梁山占據高位,主要得益於兩個方面:一是他對梁山的財力支持,二是宋江嫡繫心腹的身份。
但也有觀點認為,穆弘其實深藏不露,是真正的狠角色。
他能在好漢雲集的揭陽鎮與李俊、張橫分庭抗衡,便足以證明絕非等閒之輩。
甚至有觀點認為他"馬步水戰三棲全能"。
第四:美髯公朱仝
美朱仝是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美髯公,鄆城縣人氏,出身富戶,原為縣馬兵都頭,曾先後義釋晁蓋、宋江等人。
後改任當牢節級,又義釋雷橫,被刺配滄州。
因失卻滄州府小衙內,被迫上梁山落草。
梁山大聚義時,排第十二位,上應天滿星,擔任馬軍八驃騎兼先鋒使。
征方臘後授保定府都統制,最終官至太平軍節度使。
宋元時期的《大宋宣和遺事》中,朱仝已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員頭領之一。
而同時期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朱仝亦在其中,贊言為"長髯郁然,美哉丰姿。
忍使尺宅,而見赤眉"。
這兩部文學作品都被認為是《水滸傳》的雛形或藍本,也是朱仝之一人物形象可考的較早出處。
有研究者認為,朱仝這一人物的塑造,糅合有《三國演義》中關羽的形象。
他不但相貌酷似關羽,其感恩圖報、義重如山的品質,也與關羽相類。
摺疊原著贊詩:
義膽忠肝豪傑,胸中武藝精通。
超群出眾果英雄。
彎弓能射虎,提劍可誅龍。
一表堂堂神鬼怕,形容凜凜威風。
面如重棗色通紅。
雲長重出世,人號美髯公。
第三:青面獸楊志
楊志,《水滸傳》的人物,為三代楊家之後,武侯楊令公之孫,在梁山里排名第十七,是三十六天罡星里的天暗星。
臉上有一塊青色胎記,故綽號叫青面獸。
年少時中過武舉,原為殿帥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綱在黃河裡翻了船,不敢回京赴命,四處逃難。
後因被赦返往東京,在東京由於窮困要賣家傳寶刀,卻遇潑皮牛二尋釁滋事,楊志"火從心上起,怒向膽邊生",一時興起殺了牛二,被發配到大名府充軍。
充軍時被大名府留守司梁中書所賞識,被封為提轄,為其護送生辰綱,又被晁蓋等用計所劫。
無奈之中與花和尚魯智深打上二龍山,殺了鄧龍,做了山寨之二寨主。
三山聚義時與眾英雄共歸梁山。
征討方臘時在途中病故。
書中外貌描寫:只見那漢子頭戴一頂范陽氈笠,上撒著一把紅纓,……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麵皮上老大一搭青記,腮邊微露些少赤須,把氈笠子掀在脊樑上,坦開胸脯,帶著抓角兒軟頭巾。
原著贊詩:
曾向京師為制使,花石綱累受艱難。
虹霓氣逼鬥牛寒。
刀能安宇宙,弓可定塵寰。
虎體狼腰猿臂健,跨龍駒穩坐雕鞍。
英雄聲價滿梁山。
人稱青面獸,楊志是軍班。
從技術上講,楊志是梁山僅有的十來個馬戰步戰弓箭都精通的,其餘比如盧俊義魯智深沒有射箭的表現,董平張清步斗時武功直接下降了一個檔次。
其他馬步弓都有涉獵的有林沖,徐寧,花榮,史進,魯智深,宣贊,孫立,但沒有一個像楊志這樣的,楊志是唯一的一個馬戰,步戰,弓箭都有過百字以上篇幅描寫的。
這也是天暗星楊志在書里唯一的亮點了。
第二:行者武松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特別重要人物。
武松原籍清河縣,因其排行第二,又叫"武二郎"。
血濺鴛鴦樓後,為躲避官府改作頭陀打扮,江湖人稱"行者武松"。
因為武松曾經在景陽岡上空手打死一隻吊睛白額虎,所以"武松打虎"的事跡在後世廣為流傳。
招安後,武松因隨林沖等人在征方臘時痛失一臂,最終在杭州六和寺病逝,享年八十歲。
武松是清河縣(《金瓶梅》里所寫與《水滸傳》不同)人氏,他有一個哥哥叫武大郎。
從小父母雙亡,由兄長武大郎撫養長大。
兄弟倆雖是一母所生,但弟弟武松身長八尺,儀表堂堂,渾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氣。
而哥哥武大郎卻身長不到五尺,面目醜陋,短矮可笑,諢名「三寸丁古樹皮」。
武松自小習武,武藝高強,性格急俠好義。
江湖上都稱他「灌口二郎神」。
為什麼要稱他為「灌口二郎神」呢?因為鎮守灌江口的二郎神,武藝驚人,神通廣大,排行也是第二,所以給武鬆起了這個美名。
對武松來說,最光彩的事不是打虎,而是做都頭。
武松不是混人,但是功名心很強,善於為自己打小算盤。
在陽穀知縣抬舉他時,腦袋轉得快,武松那一瞬間想:當初宋江不也是在縣裡嗎。
都頭也威風十足,個人事務有士兵服侍。
官場最鍛鍊人,武松和知縣關係很好。
為哥哥報仇一事的處理,看出他已經具有一定的分析運籌的才能,分寸把握拿捏得很好,也就是說他在很用心地做那個官。
當時他很冷靜,從證據的收集,到直接手刃兩名主犯,武松既不連累證人,也不給鄰居留下一個殺人狂的印象,也給自己留一條做好人的後路,這時候道德對其的約束力還很緊。
機警而細緻,就是武松與李逵相比的可塑之處。
可惜,後路是沒有的,後面的武松就急轉直下了。
離開了官場,直至上梁山,他成為一個純粹的綠林好漢。
但都頭生活影響他一生,梁山的武松不再有故事了,因為他能力有限,在首領的安排下,他循規蹈矩,上陣刺殺。
就是在宋江堅持讓位盧俊義時,武松站出來說話,一方面是「見吳用以目示人」,另一方面也是對宋江過於信任所至,而非驍勇之態。
《水滸》結束時,對武松有這樣的交代:武松對宋江說道:「小弟今已殘疾,不願赴京朝覲。
盡將身邊金銀賞賜,都納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閒道人,十分好了。
」
武松這樣的選擇,與梁山的喪失、眾兄弟兵損將折的結局在其心中造成的悲涼。
血濺鴛鴦樓,使武松成了一個濫殺無辜的人。
在飛雲浦橋頭,「武松立於橋上,尋思了半晌,躊躇起來,怨恨沖天」,後路在哪裡?自己向何處去?那一瞬間,武松是可憐的悲傷的,他沒有依靠,只有一雙拳頭,一把刀。
要知道,初出茅廬的武松並不是這樣,沒有打死人就把自己嚇得流浪,第一次下殺手,打死的是景陽崗大蟲。
至於殺西門慶潘金蓮,那是他們罪有應得,如果武松不先殺再報,西門慶就可能用金錢來平息,這也反映出武松對世事的洞察。
第一:大刀關勝
關勝,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梁山泊英雄中排第五,馬軍五虎將第一位。
是三國名將關羽的後代,使一把青龍偃月刀,故人稱大刀關勝,又精通兵法。
上梁山之前是蒲東的巡檢,因梁山攻打北京,宣贊將其推薦給童貫,領兵攻打梁山以解北京之圍。
關勝一人大戰林沖、秦明兩人,在即將落敗之時,宋江怕關勝戰亡叫停。
呼延灼用假投降的辦法引關勝兵馬進入宋江的大寨,被撓掛鈎拖下馬鞍活捉。
關勝感到宋江有膽識重義氣,便歸順了梁山。
蔡京調兵進攻梁山,關勝殺敗單廷珪,單廷珪便投降了梁山。
受招安征討遼國、田虎、王慶、方臘後,關勝被封為大名府正兵馬總管。
一天,操練軍隊之後回家,喝醉了而墮馬,因而得了重病,不久不愈而病死。
宋元時期的《大宋宣和遺事》中,關勝(或作關必勝)已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員頭領之一。
同時期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關勝亦在其中,贊言為"大刀關勝,豈雲長孫?雲長義勇,乃其後昆"。
這兩部文學作品都被認為是《水滸傳》的雛形或藍本。
元雜劇水滸戲《爭報恩三虎下山》中,關勝已作為梁山好漢出場,是梁山排第十一位的頭領。
劇中,他下山執行任務,因患病沒了盤纏,居然偷狗煮肉賣錢,與小說中的英雄形象相去頗遠。
《魯智深喜賞黃花峪》、《王矮虎大鬧東平府》、《豹子和尚自還俗》等劇目中,關勝也都曾有出場。
至於關勝被定型為關羽後代,始於《宋江三十六人贊》。
但近代學者余嘉錫卻認為,"龔氏之贊皆就姓名、綽號字面牽合以成文,以此人姓關,遂曰'豈雲長孫',非真以為壯繆後昆也。
《水滸傳》即從此傅會,其實皆出臆造,無足深論。
"
也有研究者認為,關勝之一人物的塑造,就其綽號和武勇行為,還可能糅合有南宋名將大刀魏勝的形象。
最後,再來看他的才能,關勝在戰場上的能力要比林沖強。
就從他倆在之後各種戰役中負傷的情況就可以看出,關勝基本保證自己毫髮未損,林沖總是會負傷。
所以綜合來看,關勝的能力要在林沖之上。
水滸中朱仝和關勝誰才是武聖人關羽的化身
水滸中朱仝和關勝誰才是武聖人關羽的化身說起朱仝和關勝,相信愛看《水滸傳》的讀者,並不會感到陌生。本人認為,兩個人是有很多共同點的。朱仝和關勝同樣有勇有謀,而且重情重義。但是關於這兩個人,卻又一個...
關勝為何排在林沖之上?
作為梁山五虎將之首的大刀關勝姍姍來遲,他出場時林沖秦明呼延灼三位早已上山了。然而他卻力壓戰功赫赫的林沖,成為代表梁山武力最高峰的五虎之首。要知道,林沖可是梁山之魂,這讓許多讀者大呼不公平,一時間...
梁山好漢都禁慾,歷史上真實的李逵投靠了金國
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梁山眾好漢的結局是讓人十分痛心的,除了少數人能夠善始善終,其他大部分都沒有好的結果,要麼是東征西討的時候戰死沙場,要麼就是後來被朝廷清算。看到這樣的結局,想必梁山眾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