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古代6位文能安邦平天下,武可鞍馬定乾坤的帝王,一人是乞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能安邦平天下,武可鞍馬定乾坤」應該是對人最高的評價了吧;縱古至今,能夠符合這十四個字評價的,寥寥無幾,但總歸還是有的;但是對於帝王來說,這似乎更難,文能安邦還好說,但是有幾個帝王能親臨沙場?但正因為稀少,所以才更顯得難得,現在盤點六位符合這十四個字的帝王,其實有兩人應該只能算是勉強入選吧。

TOP、6 趙匡胤

趙匡胤是後周護聖都指揮使趙弘殷次子,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

後周建立後,趙匡胤始入軍旅,受周世宗柴榮器重,於徵伐南唐時屢建戰功。

柴榮病重時,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

周恭帝即位後不久,趙匡胤受命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

旋即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

大軍回京後,恭帝被迫禪位,趙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國號「宋」。

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的「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致力於統一全國,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

趙匡胤先後兩次「杯酒釋兵權」,罷去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解決了自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局面。

他還設立「封樁庫」貯藏錢、帛、布匹,以期贖回被後晉高祖石敬瑭獻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

但趙匡胤只能算是勉強入選;首先,他是乘後周皇室衰弱之際乘機奪位,全然不顧周世宗柴榮對其的照顧之情,品德有缺;其次,趙匡胤在世之時,並未完成國家的大一統,而且由於其定下的「先弱後牆」的戰略方針,導致幽雲十六州一直沒收復,成為北宋一直積弱的根源,其實就全局戰略而言,趙匡胤不及柴榮;只要幽雲十六州收復,南方諸國毫不為慮,實在可惜。

TOP、5 劉裕

劉裕自幼家貧,初為北府軍將領。

公元399年後,對內平定孫恩和桓玄,消滅桓楚、西蜀、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使南方出現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面;對外消滅南燕、後秦等國,降服仇池,又以卻月陣大破北魏,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洛陽、長安兩都。

即位後,又派兵南征林邑國,使其全境歸附。

公元420年,劉裕代晉自立,定都建康,國號「宋」,史稱劉宋或南朝宋。

執政期間,改善政治和社會狀況,終結了門閥專政的時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機要」的政治格局。

他對江南經濟的發展,漢文化的保護與發揚有重大貢獻,並開創了江左六朝疆域最遼闊的時期,為「元嘉之治」打下堅實的基礎。

被李贄譽為「定亂代興之君」,也有「南朝第一帝」之稱。

但是劉裕也只能算是勉強入選,為何呢?因為劉裕在422年,計劃出征北魏時,結果還未來得及出兵,便於同年病逝,未能完成大一統;但是劉裕卻是歷史上最為傳奇的帝王之一,其卓絕的文韜武略,縱古至今,罕有人能與之爭鋒。

而且劉裕對愛情的忠貞,也讓人敬佩,簡直是一位完美帝王……

TOP、4 朱棣

朱棣生於應天府,明朝建立後被封為燕王。

在老家鳳陽時對民情頗有所知。

就藩北平之後,多次受命參預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

建文帝即位後採取削藩政策,不僅監視朱棣,還欲調走他的軍隊,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1402年在南京稱帝。

朱棣在位時,政治上改革機構,設置內閣;對外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並於東北設奴兒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衛,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設貴州承宣布政使司,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完整;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加強對南海的經營;還命人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

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稱永樂盛世。

朱棣在位時期,應該算是華夏帝國的又一個巔峰盛世時期,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都達到了一個巔峰時期,對世界的影響力更是不用多說,鄭和下西洋應該算是東方文明在封建社會時期最巔峰的輝煌了;在歷史上諸多「萬國來朝」中,朱棣時期的「萬國來朝」應該算是最真實的,到永樂晚期,來朝貢的國家超過60多個。

外國受封之國多達三十餘個,國勢極盛!

TOP、3 李世民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雖然唐太宗李世民不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卻比李淵更似開國皇帝,唐朝的大半天下都是李世民打下的,平定南方的李孝恭也是在李世民麾下的李靖輔佐下打下的;李世民是一位真正的馬上皇帝。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

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侯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後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

不久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

李世民在位期間,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TOP、2 朱元璋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

1344年入皇覺寺,朱元璋做行童不久,寺里的糧食不夠和尚們吃了,寺里也得不到施捨,主持高彬法師只好罷粥散僧,打發和尚們雲遊化緣。

這樣,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而且還不會念經、做佛事,但是沒有辦法,也只好扮成和尚的樣子,離開寺院托缽流浪乞討。

這時朱元璋年僅17歲。

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

同年,攻占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

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為號召,北伐中原,結束蒙元在中國的統治,丟失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也被收回。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後先平定西南、西北、東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

朱元璋在位期間對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改革,政治上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嚴懲貪官和不法勛貴;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北伐殘元;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解放奴婢,減免稅負,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文化上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對外加強海外交流,恢復中華宗主國地位。

經過洪武朝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

TOP、1 劉秀

王莽篡漢自立,建立「新」朝,但由於其改革措施太過於超前,而下方執行人員卻又腐朽不堪,但是「新」朝後期腐朽不堪;新朝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的漢室宗親劉秀在南陽郡乘勢起兵。

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鄗縣南千秋亭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

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

劉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職,整治官場風氣,精簡結構,優待功臣;經濟上解放生產力,採取休養生息,大力發展經濟;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光武中興時代。

劉秀應該算是歷史上最低調的完美皇帝了;其軍事才能更是毋庸置疑,昆陽之戰中,劉秀率一萬七千綠林軍,擊敗了王莽的43萬新軍,其傳奇程度不足為外人道也,而劉秀也被人稱之為「位面之子」;歷史上歷朝歷代文人帝王對劉秀的評價都頗高,不管多苛刻之人,對漢光武帝劉秀都是給與完美的評價,千古以來,唯有劉秀。

這六個帝王都能符合「文能安邦平天下,武可鞍馬定乾坤」的評語,每一位帝王在歷史上都是威名赫赫的存在,每一位帝王在歷史上都是傳奇一般的存在;尤其是「位面之子」劉秀和「乞丐皇帝」朱元璋,更是難分先後,但是從完美程度而言,毫無疑問是劉秀稍勝一籌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歷史上最會打仗,軍事能力最強的皇帝排名

在寫具體排名之前,先說明幾點。有些人可能到時候會說秦皇漢武,在這裡首先說明的是秦皇漢武是我中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大帝,但各種史料沒有領兵打仗的記錄或者說參與前線戰役過少,所以即便是數一數二的大帝...

小田說皇帝:歷史上最會打仗的十大皇帝

在中國歷史上,有的皇帝天生擁有文人氣質以理論治國,有的皇帝卻擅長布兵打仗,當然也不乏既能文又能武的全才皇帝,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說說歷史上那些最會打仗的皇帝。一、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自幼征戰沙場,打仗...

揭秘中國史上最會打仗的是個皇帝是哪位?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朝代更替,內外動盪,出現過許多戰功彪炳,軍事能力很強的皇帝,以下盤點中國歷史上最會打仗的十位皇帝(演義中的不算)。看到這個排名或許會很好奇的問:為什麼沒有成吉思汗呢?其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