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文從「接班人」到「失寵」的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也許是歷史的巧合,1973年9月13日——林彪自我爆炸整整兩周年的日子,王洪文與毛澤東的合影,第一次出現在《人民日報》上。

《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登了新華社9月12日所發出的電訊《毛澤東主席會見法國總統喬治·蓬皮杜》。

電訊提到了當選才十幾天的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

這是王洪文有生以來第一次參加重大的外交活動。

電訊全文如下:

新華社1973年9月12日訊

毛澤東主席9月12日下午五時會見了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喬治·蓬皮杜。

雙方在無拘束的氣氛中,就共同關心的問題廣泛地交換了意見。

法國外交國務秘書讓·德利普科夫斯基參加了這次會見。

貴賓們由周恩來總理陪同來到毛主席住處,首先在門口受到王洪文副主席的接待。

毛主席、蓬皮杜總統見面時,雙方長時間地握手。

毛主席對蓬皮杜總統前來我國訪問,表示熱烈歡迎。

蓬皮杜總統說:我為有機會同你見面,感到非常榮幸,因為你使世界改變了面貌。

他還轉達了戴高樂將軍生前懷有的同毛主席會見的願望。

毛主席在隨後的談話中回顧說,十年前在戴高樂將軍的推動下,法國在西歐國家中第一個同中國建立了完全的外交關係。

他請蓬皮杜總統回國以後向所有他見過的法國朋友問候。

會見時在座的有王海容、唐聞生、齊宗華、羅旭。

《人民日報》刊登了中法首腦會晤時的照片。

在中南海,毛澤東那間堆滿古書的書房裡,毛澤東、蓬皮杜居中,兩側為周恩來、王洪文。

這樣的外事安排,最清楚不過地向全世界表明了王洪文的接班人地位。

這一時期,毛澤東總是在中南海他的書房裡會見外賓。

美國作家斯諾與毛澤東的長談,也是在這間書房裡進行。

斯諾1971年在第四期美國《生活》雜誌上曾這樣描述過:

「毛寬敞的書房裡四面都是書架,書架上擺滿了數以百計的中文書籍,其中也有少量的外文書籍。

許多書中插著注有解釋的、作書籤用的紙條。

大寫字桌上高高地堆著報刊和手稿。

這是正在從事寫作的作家的工作室。

通過寬敞的窗戶,可以瞥見園景,據說主席親自在園子裡種植蔬菜和試種莊稼。

……」

當上中共中央副主席之初,王洪文進進出出於毛澤東的書房,一次又一次參加會見外國首腦。

毛澤東確實把這個年輕人當作助手培養,寄予了厚望。

毛澤東讓王洪文與外國首腦見面,讓他出現在照相機、電影攝影機、電視攝像機鏡頭前,樹立他的威信,便於他接班,每一次參加會見外國首腦,都是對王洪文的一次大宣傳:他的名字出現在眾多的電訊上,他和毛澤東、周恩來、外國首腦的合影,印在中國的大報小報上,印在世界各國的報刊上。

「WangHongwen」,隨著新聞媒介的傳播,原本不名一文,如今在全世界享有頗高知名度。

1973年9月23日下午,毛澤東會見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副總統海珊·沙菲,進行兩小時的交談。

在座的是周恩來和王洪文。

1973年10月13日下午,毛澤東會見加拿大總理皮埃爾·埃利奧特·特魯多總理。

參加會見的是周恩來和王洪文。

在中南海的書房裡,特魯多總理坐在毛澤東和王洪文之間,周恩來反而被安排在一個角落裡,他和毛澤東之間坐著外交部部長助理、毛澤東的侄孫女王海容。

1973年11月2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書房會見澳大利亞總理愛德華·高夫·惠特拉姆。

陪同會見的是周恩來和王洪文。

五天之後——1973年11月7日,毛澤東會見塞拉勒窩內共和國總統史蒂文斯。

坐在毛澤東兩旁的還是周恩來和王洪文。

1973年12月9日,當毛澤東會見尼泊爾國王比蘭德拉陛下和皇后時,王洪文和周恩來在座。

這時的王洪文,坐在那格子布沙發上,已不像最初幾次那般拘謹,正襟危坐,畢恭畢敬,而是翹著二郎腿,斜倚在那裡。

在1973年,王洪文參加了這樣六次高級首腦會見。

在外國記者的眼裡,王洪文也就成了中國的首腦人物。

一位英國記者寫道:「三十八歲的上海造反領袖王洪文,已明白無疑地成為毛的繼承人。

毛在中共十大之後每一次會見外國首腦,坐在他的兩側總是周和王。

周已七十五歲,是毛的同輩戰友。

因此,毛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向全世界表明,王是他的接班人。

未來的中國,是王洪文的中國。

毛顯然已經吸取林彪事件的教訓,不再把接班人的名字寫入中共黨章。

但是,毛仍明確地指定了自己的接班人。

因為毛畢竟已是八十老翁,隨時都可能發生意外。

毛在生前指定接班人,為的是在他突然亡故時,可以使人口眾多、派系紛爭激烈的中國,有一個眾所公認的領袖,避免中國的內戰和混亂。

……」

這位英國記者是有眼力的,說出了毛澤東沒有說出的潛台詞。

1974年上半年,毛澤東依然採用「毛、周、王」的陣營,十次會見外國首腦:

1月5日上午,會見日本外務大臣大平正芳;

2月22日下午,會見尚比亞共和國總統肯尼思·戴維·卡翁達博士;

2月25日,會見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革命委員會主席、政府總理胡阿里·布邁丁;

3月25日下午,會見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總統朱利葉斯·克·尼雷爾;

4月2日,會見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及副首相兼國防大臣、人民武裝力量總司令喬森潘;

5月7日上午,會見塞內加爾共和國總統列奧波爾德·塞達·桑戈爾;

5月11日晚,會見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總統布托;

5月18日,會見賽普勒斯共和國總統馬卡里奧斯大主教;

5月25日,會見英國首相希思;

5月29日下午,會見馬來西亞總理海珊。

這樣的「毛、周、王」模式,在會見外國首腦人物時,總共進行了十六次。

1974年6月1日,就在會見馬來西亞總理海珊之後,周恩來病重,不得不住入北京醫院。

他在5月19日、23日、25日曾三次發生缺氧病狀,大夫勸他必須入院動手術。

從此,周恩來總是在北京醫院會見外賓。

1974年7月5日,報上刊登周恩來會見美國民主黨參議員亨利·傑克遜和夫人時,首次披露了會見地點是北京醫院。

周恩來病重的消息,在全世界引起了震動。

毛澤東也許久沒有露面。

1974年9月4日,毛澤東在書房會見多哥總統埃亞德馬時,坐在毛澤東之側的,不再是王洪文,而是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

從此之後,毛澤東會見外國首腦,再也沒有要「王副主席」參加!

是王洪文外出了嗎?不,王洪文在北京。

毛澤東有意疏遠了王洪文,使王洪文的接班人的形象逐漸變得模糊起來。

用外國記者的話來說,「王洪文失寵了」。

9月10日,毛澤東會見奈及利亞聯邦軍政府首腦戈翁將軍,在座的是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

9月19日上午,毛澤東會見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總統達達赫,陪同會見的是鄧小平。

10月5日,毛澤東會見加彭共和國總統邦戈,在座的還是鄧小平。

10月20日,毛澤東在湖南長沙會見丹麥王國首相哈特林,在座的居然仍是鄧小平。

毛澤東從1974年10月13日凌晨,由汪東興陪同,乘火車抵達長沙,在那裡竟住了一百一十四天,直至1975年2月3日才返回北京。

在長沙期間,毛澤東六次會晤外國首腦。

繼會見丹麥首相之後,那五次會見,也始終沒有王洪文的份。

11月6日晚,毛澤東在長沙會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總理兼外長威廉斯博士,李先念陪同。

11月12日下午,毛澤東會晤葉門民主共和國主席魯巴伊,鄧小平陪同。

12月17日,毛澤東會見薩伊共和國總統蒙博托,由鄧小平陪同。

1975年1月,毛澤東在長沙會晤馬爾他和聯邦德國貴賓,陪同者仍為鄧小平或李先念。

王洪文「失寵」,連外國記者都已看出來了。

作為「接班人」,王洪文怎麼會那樣快失去了毛澤東的信任?

林彪從1969年4月中共九大被確定為「接班人」,到1970年8月廬山會議(中共九屆二中全會)上「翻車」,不過一年零四個月。

王洪文從1973年8月中共十大成為「第三號人物」,到1974年7月17日受到毛澤東尖銳批評,連一年都不到!

是毛澤東親自選定了王洪文為接班人,他是王洪文坐著「火箭」上升的推力;又是毛澤東發覺王洪文不適宜於作為接班人,特別是幾經教育之後王洪文仍不悔改,毛澤東對他投了不信任票。

(責編:xsy)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第38章 意味深長的四屆人大

1974年的12月中下旬,四屆人大的籌備工作進入了最後的階段。12月14日,周恩來審閱出席四屆人大會議各類代表名額分配方案後,致信王洪文和政治局,提議在現有名單基礎上,再增加老幹部、外事和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