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泛舟之役到韓原之戰看秦國的崛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前647年,晉國發生大規模的饑荒。

晉惠公厚著臉皮派人到秦國,請求秦穆公將糧食賣給晉國。

秦穆公還為晉惠公違約而憤憤不平,現在晉國人找上門,要不要提供糧食援助呢?

公孫枝對秦穆公說:「我看還是先給他們提供糧食援助,如果晉國人知恩圖報,就會把約定的土地割讓給我們;如果晉國國君再次忘恩負義,那麼他的百姓必然離心,一旦政府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我們前去攻打,他們必敗無疑。

秦穆公心裡很猶豫,又問百里奚:「要不要給晉國人提供援助?」

百里奚回答說:「天災流行,這是各國都難免發生的事情,救災恤鄰,是符合道義的,多做善事,國家會有福報的。

當時身在秦國的晉國流亡分子丕豹,他的父親被晉惠公所殺,如今晉國饑荒, 這是報復晉惠公的最好機會。

他跑來對秦穆公說:「現在正是攻打晉國的時候。

」 秦國大臣都力主對晉國實施人道主義援助,丕豹卻幸災樂禍,這令秦穆公很不高興,他正色說:「晉國國君著實可惡,但是人民卻是無罪的。

一個國君對敵國能有如此胸懷,秦穆公不愧為偉大的政治家。

救急的糧食通過水路,源源不斷地從秦國運輸到晉國災區。

這次大規模的糧食運輸,又被稱為「泛舟之役」。

晉惠公是否感恩戴德呢?

不。

他從來不是知恩圖報的人。

風水輪流轉。

第二年,輪到秦國鬧饑荒了。

秦穆公派人趕往晉國,請求晉惠公提供糧食援助。

晉惠公是十足的地痞無賴, 又一次忘恩負義,拒絕賣糧。

晉惠公的一意孤行,終於激怒了秦穆公。

秦國人憑藉自己的堅強,克服天災, 度過了最艱苦的飢年。

第二年災情緩和後,秦穆公要報復了。

穆公十五年(前645),秦國大舉發兵,越過邊界,殺入晉國,三戰三勝,渡過黃河,兵臨韓原。

面對秦國人兇悍的攻勢,晉惠公不甘示弱,決意親征,與秦穆公一較高低。

晉惠公親抵韓原,先派大將韓簡去偵察秦軍的虛實。

韓簡回來後向晉惠公匯報說:「秦軍的人數比我們要少,但鬥士比我們多了一倍。

晉惠公聽了很納悶,問道:「這話怎麼講?」

韓簡答道:「秦國曾多次幫助晉國,晉國一次也沒有報答,他們才興師問罪。

現在您不但不反省自己,與秦國和解,反倒傾國家之力迎戰。

我軍士氣低落,秦軍士氣高昂,這樣看來,秦國的鬥士何止比晉國多一倍呢?」

晉惠公聽後怒氣沖沖地說:「一個普通人都不能受人輕侮,何況是一個國家呢?」他讓韓簡充當先鋒,向秦軍挑戰,並傳話給秦穆公:「寡人不才,只能把軍隊集合起來,不能解散他們。

您如果不退兵,將無處逃命。

秦穆公聽後不禁輕蔑一笑,派公孫枝答覆道:「您還未返回晉國時,寡人為您憂懼;您地位尚未穩固時,寡人為您擔心;現在您的地位穩固了,我豈敢不接受您挑戰的命令呢?」

韓簡知道秦軍上下同仇敵愾,氣勢如虹,他回到兵營對左右說:「我們如果能活著當秦國人的俘虜,就已經是幸運了。

連晉國大將都失去信心,更不用說一般的將士了。

九月十三日,秦、晉這兩支最兇悍的軍隊在韓原展開巔峰對決。

秦軍如餓狼撲食,晉軍如猛虎下山;秦軍的士氣旺盛,晉軍則人多勢眾。

這是勇者的時代,兩位國君親自揮戈,各自在戰車上參加戰鬥。

晉軍將領韓簡的戰術是擒賊先擒王,他的戰車迅速插入秦軍陣中,直撲秦穆公。

晉軍人多勢眾,占據上風。

秦穆公在戰鬥中負傷,形勢很不樂觀。

正當此時,不知從哪冒出三百個野人,手執武器,力大無比,沖入晉軍營中,把晉國人殺得人仰馬翻。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不要說晉惠公看得兩眼發愣,就連秦穆公也不知這支奇兵是何方神聖。

有果必有因。

原來在幾年前,秦穆公乘坐的一匹好馬走失了,被岐山下三百個野人宰了吃掉。

後來這些野人被秦吏抓到,打算嚴懲。

秦穆公擺擺手說:「算了。

君子不能因為牲畜的緣故傷害人的性命。

我聽說光吃馬肉不喝酒,是會傷身體的。

」於是下令賜酒給三百個野人。

這些野人雖沒什麼文化,卻比晉惠公懂得知恩圖報的道理。

他們聽說秦穆公與晉惠公大戰於韓原,遂抄起傢伙趕來助陣。

正好瞧見秦穆公為晉軍圍攻,還掛了彩,野人們便衝上去解圍,救了秦穆公一命。

由是看來,做善事還是有善報的。

三百個野人參戰,秦軍反敗為勝。

與秦穆公相比,晉惠公倒霉得多,他的戰車陷入泥濘之中,動彈不得。

秦軍一擁而上,將晉惠公活捉了。

國君被生擒,群龍無首,晉軍被打得大敗而逃,同時被俘虜的,還有不少晉國大夫與將領。

以上內容來自罷君山所著的《秦朝原來是這樣》,如果想看更多內容,就去手機閱讀應用掌閱上去瞧一瞧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