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在三味書屋的日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味書屋是清朝末年紹興城的封建私塾。

魯迅十二歲至十七歲在這裡讀書。

三味書屋在當地名氣不小,塾師壽鏡吾是清朝秀才,是一位「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對學生要求極嚴,自己也用功讀書,是一名厭惡功名,德高望重的鄉間隱士。

三味書屋環境也很不錯,門前屋後均有小園,壽鏡吾的兒子壽洙鄰在《我也談談魯迅的事》一文中回憶說:「亭前小園左右有百年以上大木犀兩株,杆皆合抱,高出屋上,蔭蔽全園,花時金粟漫天,香聞數里。

園東南隅有百年以上大天竹一叢,高與屋齊,自為一塢。

秋冬垂垂結實如紅豆,如火珠,至為美觀……」

壽鏡吾老先生招收學生和其他塾師不一樣,須經過可靠的熟人介紹,而且還要他(壽鏡吾)親自到學生家裡來看過,同意了以後,點點頭說「正月十八開學,自己背桌子椅子來!」正月十八一過,就不再收學生了。

可見三味書屋是一個辦學條件較好,師資強,管理規範的一個私塾,事實上,到辛亥革命以後幾年為止,三味書屋造就的學生總數在千人左右。

光緒十九年正月十八,十二歲的魯迅跨入三味書屋求學,開始了長達五六年三味書屋生涯。

學生來到三味書屋後,開首讀《百家姓》,再讀《神童詩》,以後漸漸讀到《四書》、《五經》……學力較高的,再讀《唐詩三百首》或《小題正鵠》等文章。

上午,八點的樣子大家就到了。

走到就背書,先到先背。

背完書以後,由壽老先生教書,教到哪裡,壽老先生用紅筆給寫上一個日期,這之後是讀書。

一般會用一張書籤,中間豎寫「讀書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個字,夾在書頁里。

讀書時,讀一遍書,自上而下蓋書籤上一個字。

這個辦法據說是魯迅發明的,未知真假。

快到中午時,課程是練字,用銅製的鎮紙壓在黃火火的尺八紙上,六個字一行寫六行,當中寫上「某月某日某某某字」,寫過大字,就放學吃中飯了。

下午去,又是讀書,到傍晚對課。

對完課,一天的功課就算完結了。

魯迅是三味書屋的高才生。

魯迅家本身就是書香門第,祖父周介孚為翰林出身,做過京官,父親周伯宜是秀才,母親魯瑞是鄉下安橋頭村一位舉人的三女兒,也頗知書達理。

魯迅六歲便到叔祖父周玉田先生那裡「開蒙」,讀《鑒略》和《山海經》,十歲時從叔祖周子京讀《孟子》,良好的家庭教育使魯迅在同齡學童中顯得鶴立雞群。

在私塾,魯迅自視甚高,風度矜貴,從不違犯學規,同學之間也從無嬉戲謔浪之事,同學皆敬而畏之。

壽老先生執教雖然嚴,對於魯迅,卻從沒有加以呵責,常常稱其聰穎過人,品格高貴,自是讀書世家子弟。

壽老先生授完課後,大家開始放開喉嚨使勁地讀,魯迅很少讀書,基本上聽不到他的讀書聲,一旦發聲,字字清朗,抑揚頓挫,十分動聽。

良好的基礎使魯迅學得輕鬆自如,壽鏡吾的兒子壽洙鄰回憶說:「我的教法,每日授課,先講當日所授之書,詳細講與學生聽,至背書時,又令還講,他生尚多不能對答,魯迅早已不必講解,自然領悟……」因為時間的餘裕,魯迅往往置正課不理,趁先生不注意時,拿出一本閒書來,拉開抽屜,把書放在抽屜里偷偷地看。

桌上還寫著「君子自重」四個字,以防止同學搗亂。

這些「課外書」內容博雜,多數為小說和古典文學,算起來和正課並不悖行,反而極大地擴充了魯迅的學識。

在博學的壽先生的指導下,魯迅在念完九經後又至少多念了三部經書,其中包括《爾雅》——中國最古的文字訓詁書,經過清朝學者們的研究,至今尚不容易讀懂,這部書也被魯迅掌握了。

魯迅讀書心靜,勤奮。

魯迅剛開始的座位排在南邊靠牆,接近後園的小門。

那裡有一株梅花,也是茅廁所在地,愛玩的學生往往推託小便,在那裡玩耍,累得先生大聲叫喚,「人到哪裡去了?」這才陸續回來。

這樣一個人人羨慕的「風水寶座」魯迅卻不喜歡,推說有風,搬到北邊的牆下。

他的書桌上至今還刻著一個四角方方的「早」字。

有一次,魯迅因為給父親買藥遲到了,壽先生責備了他,他就用小刀在桌面右下角刻了個「早」字,時刻勉勵自己,發奮學習,從此再沒有遲到過,成績也總是最好的。

這件小事,魯迅先生晚年還清楚記得,曾和夫人許廣平說過。

那時書塾里讀書,對課是件很費腦筋的事。

幾個懶得動腦筋的學生,當老師跑開時,到老師桌子上翻來翻去去偷看課題,有幸覓得,往往叫魯迅捉刀。

魯迅因為書讀得多,所以對出來的對子常常非常精當。

有一次,老師出了個課題「獨角獸」,同學們有的對「二頭蛇」,有的對「三腳蟾」,也有的對「八腳蟲」、「九頭鳥」的,魯迅卻根據《爾雅》對了個「比目魚」。

壽老先生連連點頭,說:「『獨』不是數字,但有單的意思。

『比』也不是數字,但有雙的意思,可見是用心思對出來的。

」於是把魯迅大大誇獎了一番。

又有一回,壽先生出的課題是五字課,「陷獸入阱中」,魯迅就根據《尚書》的「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對了個「放牛歸林野」,又得到了壽老先生的好評。

魯迅對課課本上全都是紅圈圈,可見魯迅不但書讀得多,思維也很敏捷。

那時三味書屋每天都要背書。

月半時,要背半個月裡所上的書。

月底時,要背一個月里所上的書。

到年底,就要把一年裡面所上的書,一齊背出來。

所以一到年底,學生們都急急忙忙地讀書,嗒嗒嗒地到老師面前去背,讀熟一本背一本。

魯迅在十二月十幾號以後,就不到三味書屋來了,開始在家裡複習功課。

幾天之後,拿著尺把高的一疊書,往老師面前一放,能把一年裡面所上的書從頭到尾一次背誦出來。

讀書的空閒時間,魯迅和他的同學愛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手指頭上做遊戲。

紙盔甲用幾種顏色紙剪成糊成,樣式的種類很多。

還有各種兵器,有柄的用竹絲做柄,像長矛,畫戟,鉞斧等,應有盡有。

盔甲和兵器都參考各種繡像小說書上的畫像來做,剪得很精緻,同學之間互相拿出來比賽。

有的學生妒忌別人糊得好,捉了蟑螂從鎖孔里放進書桌的抽屜,於是盔甲都被咬壞了。

魯迅的紙盔甲盛在裝洋線團的紙盒裡,紙盒光潔堅固,不會被蟑螂咬破。

做盔甲的時間常常在晚上燈下,做好了就拿到書房來,有時又帶回家。

在三味書屋念書時,魯迅有個很大的愛好就是描畫。

用薄而透明的荊川紙蒙在各種畫譜上,很細心地一個一個描下來。

同學們也很喜歡這樣的描畫,有的拿錢向他買,有的自己買好了紙請他畫,也有向他借書,拿回家自己去畫的。

這如果被壽老先生看到了,會拿來撕掉,而且還要訓斥一番。

魯迅因為愛畫,放學的時候常常去買畫譜,向書坊要了目錄,看有什麼可買的。

如《海仙畫譜》,《海上名人畫譜》,《椒石畫冊》等等,買了許多,用的錢自然是過年時候的壓歲錢。

對於這些書,魯迅非常寶貴,捨不得有一點污損或折皺,翻書的時候特別小心,總是用指頭拿書頁折縫上方印有一條闊墨線處去翻,因為不會弄髒。

看完了就放在他母親床邊的一隻紅色皮箱裡,放些樟腦,以防蠹蟲來蛀食。

  • 到了戊戌(1898)年,魯迅十八歲的時候,他離開了紹興,離開了三味書屋,去了南京的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求學。

    但三味書屋的歲月對魯迅一生影響非常大,為他成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