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最可惜的三位早亡謀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的歷史長河中,有著無數閃耀的星光,在其中,有著數位智士卻推動著歷史車輪的滾滾前進。

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蜀漢丞相諸葛亮,但今天小編並不想再重新描繪諸葛丞相的神機妙算,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述幾位被忽視,同時卻因為短壽或是其他原因而並未能盡展其才的謀士。

一,鄙視劉備的荊州高士劉巴

劉巴,字子初,荊州零陵人。

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劉曜,曾任蒼梧太守。

父劉祥,曾任江夏太守、蕩寇將軍。

劉巴少時就早慧聰穎,很有才幹,卻養成了恃才傲物的個性。

雖然同姓劉,但他一直瞧不起劉備"織席販履"之出身,因此從骨子裡藐視劉備。

在決定三國鼎立命運的赤壁之戰前夕,劉備與曹操大戰於長坂坡,結果劉備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宅心仁厚的劉備帶領廣大老百姓開始逃難,荊州有頭有臉的的士族們也都跟著劉備走,加入了逃難的大軍,只有劉巴一個人往北上,去找曹操。

曹操對名士劉巴的前來投奔自然是喜出望外,任命他做掾(助理),後來曹操派他去招撫長沙、零陵等地,對其非常重用。

劉備入主零陵後,聽說劉巴也在這裡,愛才之心又油然而生。

求賢若渴的劉備不計前嫌地去拜訪劉巴,才發現劉巴逃走了,而且逃得很遠,逃到交趾(今天的越南)。

隨後還改姓為張,目的就是不讓劉備找到自己。

隨後劉巴入川,成為劉璋的一名幕僚。

入幕劉璋的劉巴給了劉璋一個很有戰略眼光的建議:不要接納劉備。

"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

'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

'璋不聽。

巴閉門稱疾。

"(見《零陵先賢傳》)

劉璋沒聽劉巴的逆耳忠言,張松暗通劉備的事情敗露後,劉璋才明白劉巴當初的意見是正確的。

但此時大勢已去,益州果然很快被劉備收入囊中。

劉備圍攻益州時,曾號令三軍:"誰敢加害劉巴,就滅他三族。

"後來,士兵們拿住了無法逃身的劉巴,劉備大喜。

劉備再次盛情相邀,諸葛亮也寫信對劉巴苦言相勸,走投無路的劉巴只好謝罪歸附,被劉備任命為左將軍西曹掾。

諸葛亮對此也十分高興。

劉備稱漢中王后,以劉巴為尚書;法正去世後,又將劉巴晉升為尚書令,負責處理日常政務。

那劉巴究竟多有本事?

1,蜀科之制,其時有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伊籍"共造蜀科"之說。

2,劉備攻取益州之國,國庫空虛,劉巴卻使用三招直接搞定。

1)、鑄值百錢的銅板通行;2)、統一全國物價;3)、實行公賣制度。

數個月後,府庫充實。

而就在劉備登基第二年,劉巴病逝,時年三十九歲。

這位被諸葛亮稱為:"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

"的名士就這樣離開了三國的舞台。

二,三國第一鬼才:郭嘉

郭嘉字奉孝,穎川陽翟(今河南禹縣)人;生於東漢建寧三年(170年),卒於建安十二年(207年),死時虛歲三十八歲。

郭嘉少年時就才華出眾,胸懷大志,富有遠見,有著敏銳的洞察力。

他洞察天下大勢,二十歲便開始隱於名跡,私下與各方英雄豪傑賢士交往。

二十七歲時為袁紹賓客,但很快察覺出袁紹性格之缺陷,認為他"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

"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既然袁紹遠非霸王之才,郭嘉的離去也就在情理之中。

於是郭嘉轉投曹操。

當時曹操帳下謀臣似雨,猛將如雲,郭嘉"後來居上",很快成為曹操身邊最信任的謀士。

在曹操帳下,他如魚得水,跟從曹操南征呂布,北伐袁紹,西戰張繡,東取劉備,其才學、智謀甚至個性都發揮得淋漓盡致。

他是曹操手下最年輕、最詭奇的謀士,只可惜"相與周旋十一年"後就不幸早亡。

他機智過人,可惜英年早逝,留得滿腔抱負未能施展,曹操於赤壁兵敗時的感慨用來評價郭嘉是再合適不過了: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歷史中對郭嘉的描述不多,但就是那些不多的描述也仍不掩其英雄本色。

郭嘉在曹營的最大貢獻在於為曹操平定北方,先是東征徐州破劉備呂布,官渡一戰以一敵十大敗袁紹,北征烏桓平定邊患,直到最後的"遺計定遼東"。

郭嘉無論是在史書還是在演義中扮演著"神算子"的角色,幾乎無一算漏!而他在三十七歲病亡於北征烏桓的路上,使得曹操在後續的赤壁大戰失利後都嘆惜"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

三,夷陵之失:白眉馬良

馬良(187-222)字季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蜀漢名臣,蜀將馬謖之兄。

兄弟五人,俱有才名。

馬良眉中有白毛,家鄉人說:"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歷官從事、左將軍掾、侍中。

馬良家中兄弟五人,皆有才能、名氣。

劉備占領荊州之後,徵辟他為從事。

211年,劉備入益州幫助劉璋,後來雙方決裂,於214年,諸葛亮等也率軍入益州去,於是馬良與關羽同守荊州。

雒城攻破後,馬良曾書信給諸葛亮:"聞雒城已拔,此天祚也。

尊兄應期贊世,配業光國,魄兆見矣。

夫變用雅慮,審貴垂明,於以簡才,宜適其時。

若乃和光悅遠,邁德天壤,使時閒於聽,世服於道,齊高妙之音,正鄭、衛之聲,並利於事,無相奪倫,此乃管弦之至,牙、曠之調也。

雖非鍾期,敢不擊節!"信中更尊諸葛亮為兄。

後來劉備任命馬良為左將軍掾。

不久出使東吳,馬良寫信道:"寡君遣掾馬良通聘繼好,以紹昆吾、豕韋之勛。

其人吉士,荊楚之令,鮮于造次之華,而有克終之美,願降心存納,以慰將命。

"孫權對他十分尊敬。

221年,劉備稱帝,任命馬良為侍中。

同年,劉備出兵攻打東吳,馬良奉命到武陵招降五溪蠻夷,結果全部蠻夷接受蜀漢官印及封號歸順,一切都在馬良掌握之中。

可惜,劉備在夷陵之戰被打敗,馬良也遇害身亡。

一場夷陵之敗,蜀漢損失多員大將,無論是北逃歸曹的黃權,還是陣中遇害的馬良,都是當時三國時期公認一等一的高人。

而這一戰,不僅僅打完了劉備的軍隊,更是打完了蜀漢後二十年的人才儲備。

三國期間,因短壽而無法為主盡力的猛將智士多如牛毛。

更多的三國牛人往往並不是敗於敵手,而是敗在了自己的壽命之上。

在那個時期,壽命達五十的已算長壽,故小編在這裡列舉的都是未滿四十便夭折的名士。

其實除了以上三位,還有像法正,周瑜等也因故未能活過四十,試想如果合肥之戰並不是孫權指揮而由周瑜都督,或許就不會有張遼威震逍遙津這回事兒啦……

說三國認證微信號:shuosanguo

每晚11點,一起來說說三國的那些事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三顧茅廬邀請一個人出山,結果如何?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三顧茅廬是一個傳送千古的歷史故事。根據《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的記載,東漢末年,劉備三次誠訪諸葛亮,最終後者出山,並輔佐劉備。對於劉備的知遇之恩,諸葛亮可謂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