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月下追回的不是韓信,而是漢室「江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韓信是真正的將才,項羽置之不用,劉邦大材小用,唯有蕭何是真正的伯樂,發現了韓信是個不可多得的大才。
秦朝末年,淮陰人韓信,父母雙亡,家貧如洗,只有一把寶劍,隨身攜帶。
他不善於務農,經商,只有靠人接濟為生。
但他熟讀兵書,心懷大志,總想有朝一日大展宏圖,封侯拜將。
一日無事,他腰掛寶劍,信步街頭,迎面碰上一個屠夫的兒子。
此人是個好事無賴之徒,見韓信衣衫襤褸,但身掛寶劍,在街上閒逛,便有意上前挑釁滋事,將韓信攔住,韓信見被擋住了,想轉身繞過去,哪知道屠夫之子卻用手指著他的鼻子說:「韓信,你平日出來,常掛寶劍,看你身材高大,怎麼如此慫呢?」韓信目視屠夫之子,知他是無端挑釁。
便閉口不答。
此時,有很多人來圍觀。
屠夫之子見韓信閉口不答,更加肆無忌憚,當眾嘲弄道:「你如果是條好漢,就拔出劍來刺我,否則,你就從我胯下鑽過去!」說著,就叉開兩腿,立於道路中間,韓信見此,知道今天是躲不過了,考慮一會後,便伏下身子,從他胯下慢慢爬了過去。
圍觀的人見韓信如此懦弱無能,都大笑不已。
而韓信卻不以為然,站起身來,拍拍身上的泥土,揚長而去。
從此韓信落下一個「胯下之夫」的名聲。
韓信覺得這樣的日子不能再繼續下去了,他為了施展抱負,必須走出去,於是,仗劍投楚,被用為郎中。
他也多次通過別人向項羽獻計,無奈項羽剛愎自用,不識人才,終未採納他的任何計謀。
公元前206年,韓信棄楚投漢,但還是得不到重用,於是滿腹牢騷,因口出怨言而與同僚多人獲罪,按律當斬。
當時的監斬官是夏侯嬰,輪到韓信受刑時,韓信面無懼色,大喊道:「漢王不是想得天下嗎?那為何要殺壯士?」夏侯嬰是個有點見識的人,他聽後覺得情形有異,於是停刑,喚上前來一看,方知是韓信,見他身材高大,談吐不凡,知道此人非尋常之人。
於是押回大牢,親自向劉邦稟報,說韓信是個可用之才,目前正是用人之際,建議劉邦對其委以重任。
劉邦聽後,下令赦免韓信,將其提升為治粟都尉(管理糧食的官)。
丞相蕭何聞之此事後,派人請來韓信,見他相貌非凡,十分高興,與他談論起天下大事,韓信對當時的楚漢局勢瞭然於心,侃侃而談。
說起兵法,對如何治軍,如何布陣更是滔滔不絕,見識非凡。
蕭何見韓信是當世不可多得的將才,於是向韓信確保,將向劉邦竭力推薦。
此時,蕭何是劉邦的國相,劉邦對他是言聽計從,韓信得到蕭何讚許,滿以為一定會得到漢王重用,可以實現建功立業的心愿了。
但蕭何數次向劉邦推薦韓信,劉邦都不為所動。
一段時間後,韓信見沒有希望了,心灰意冷,決心另投他處,一天晚上,趁著月色,打點好行裝,隻身離開漢營。
蕭何知道後,如失至寶,騎上快馬,一路追奔。
蕭何因走的匆忙,劉邦並不知情,他人來報,說丞相逃走了,劉邦如坐針氈,他實在想不通,雖然當時跑的人也不在少數,可是為什麼朝夕相處,待如手足的丞相能不辭而別棄他而去呢?兩天後,正當劉邦心急如焚的時候,蕭何帶著韓信回來了。
當劉邦知道原委後問蕭何:「這些年跑走那麼多人,你都不追,為何獨獨偏要追韓信?」蕭何回道:「別的人無所謂,去留自便。
大王如果願意久留漢中,可以不用韓信,如果要爭得天下,除韓信外,無人能擔此大任,所以我追回韓信,是為大王追回國土。
」
劉邦聽蕭何如此說,這才覺得韓信有些重要,可還是對韓信的實力將信將疑。
問蕭何道:「你多次舉薦韓信,韓信果真有真才實學嗎?」蕭何說:「我已考察他許久了,此人確為當世之奇才!」劉邦見事已至此,只好說:「那就用他為將,試著用看看吧!」蕭何說:「只用為將,仍留不住韓信。
」劉邦考慮片刻,遂說:「那就拜他為大將軍!」蕭何聽後,這才吃了顆定心丸,辭別劉邦,急忙將此消息轉告韓信。
數日後,劉邦設壇拜韓信為大將軍。
自此,韓信輔佐劉邦定三秦,平定趙,魏,齊,圍殲項羽於垓下,為劉邦一統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
在漢朝建立之初,劉邦曾經這樣說道:「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親臨前線,揮兵殺敵,吾不如韓信,治國安民,吾不如蕭何。
」由此看來,韓信的確是個難得的人才。
但是這樣的人才如果沒有伯樂慧眼相識,估計也會埋沒於普通大眾之中。
韓信不拘小節,胸有大志,歷經磨難,終於得到了施展才華的機會,其中確實充滿了艱難和危險。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成功的人畢竟是少數,那些胸懷大志,身懷絕技而最終齎志而沒的人才真正占了絕大多數。
也許,蕭何月下追韓信之所以傳為美談,或許也多多少少反映了那些志士們渴望實現自己理想的願望吧!畢竟因為時代的局限性,那時候的制度制約,有多少仁人志士因為沒有際遇而最後黯然失色?
蕭何月下追韓信這千古佳話最低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大材小用,不得其位,小材大用,必遭摧毀。
識人有道,用人更須有道。
自古以來,概莫能外。
劉邦眼前的大紅人,為何拚命舉薦一個死囚犯?
說到韓信,咱們都知道他是個能屈能伸的大將軍,幫著漢高祖劉邦打敗了項羽,最終成就千秋霸業。但實際上,他最先投奔的卻不是劉邦,反而是他最大的競爭對手項羽,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後來韓信投奔劉邦後,他又是...
大將韓信為何被殺 替劉邦打天下時埋下殺身之禍,
秦末農民戰爭中,韓信仗劍投奔項梁軍,項梁兵敗後歸附項羽。他曾多次向項羽獻計,始終不被採納,於是離開項羽前去投奔了劉邦。有一天,韓信違反軍紀,按規定應當斬首,臨刑時看見漢將夏侯嬰,就問到:"難道漢...
蕭何為何篤定從未帶領兵作戰的韓信可以統帥三軍?要追他回來
實踐證明,蕭何給劉邦推薦的韓信是非常正確的,正是在韓信的幫助下,最終劉邦才打敗不可一世的項羽,獲得天下,建立了大漢帝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最著名的重視人才的事例。然而問題來了,蕭何為什麼就篤定...